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般若—佛性

  般若就是佛性,佛性就是般若。說大般若,就是說大佛性。說大佛性,就是說大般若。名字雖然不同,但是意思一樣。爲什麼要這樣說呢?因爲般若就是智慧,智慧就是大覺悟,你能大覺悟,就有智慧。不能大覺悟,就沒有智慧。大覺悟就是大佛性。佛是梵語,譯爲覺,就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所以說佛性就是般若。般若有文字般若、觀照般苦、實相般若叁種:略釋如下:

  (1)文字般若:這種文字般若,不是世間上有學校所得的文字般若,而是出世間的文字般若,令你發菩提心,修菩提道,得菩提果,也就是經典的文字般若。

  (2)觀照般若:從文字般若,能生起觀照般若。譬如你讀經文,對“如是我聞”四個字,生起疑問。什麼是“如是”?什麼是“我聞”?如是是什麼?我聞是什麼?于是生起觀照。你讀“如是我聞”之後,便以文尋義,找這個意思,這就是觀照般若。

  (3)實相般若:有了觀照般若,就知道這個如是者,法的本體;我聞者,我聽法的本體的道理。這是由觀照而達實相。法體如是、法體本空,本空就是實相般若。

  你明白這叁種般若,也會明白叁因佛性。叁因佛性,就是緣因佛性、了因佛性、正因佛性。(1)文字般若就是緣因佛性,以文字爲助緣,使你知道了這叁種佛性,也知道了佛性就是般若,般若就是佛性。因爲這樣,而開發照了實相的善根功德。(2)觀照般若就是了因佛性。譬如一盞燈,能照亮房子,令你知道這屋子裏有些什麼東西:房子裹有一部華嚴經,有佛像,有佛龛,又有八十八佛名號,你都知道了,這是因燈了悟,把一切東西都看清楚。所以我們應該用像燈一樣來照自己心內的屋子。有觀照的力量,便産生了因佛性的功能。你沒有觀照般若的力量,便不能明白了因佛性,也不知道在心內的屋子裏,有佛菩薩在教化衆生,有緣覺在修行十二因緣法,有聲聞在修四谛法,有無量諸天在受殊勝妙樂、有無量衆生在顛顛倒倒,有無量阿修羅在鬥爭,有無量畜生在生死輪回中生了又死,死了又生,有無量餓鬼在偷吃東西,有無量地獄衆生在刀山油鍋裏受酷刑。這些境界都沒有離開你的心,都和你的心相通。地獄裹有十八個大地獄,還有五百個小地獄,你願意到那個地獄去,隨你的方便。你有了觀照般若的力量,便能把十法界的因緣都明白了。明白之後,當然要選擇善的去做,不善的要放下,這樣就不會墮地獄。(3)實相般若就是正因佛性,也就是第一義空的佛性,由照了而達正因,證實相。

  怎樣能生佛界?佛是覺,就是覺悟。能覺悟就是佛,不能覺悟就是衆生。所謂“一念覺就是一念佛,念念覺就是念念佛;一念迷就是一念衆生,念念迷就是念念衆生。時時覺就是時時佛,時時迷就是時時衆生。”你能覺悟自己所做的是顛倒事,就是佛。你不能覺悟自己所做的顛倒事,就是衆生。所以說佛和衆生之界限,就是覺和迷之間,要做佛?要做衆生?在乎你自己的選擇。

  怎樣能生菩薩界?簡而言之,常想利益衆生就是菩薩,常想利益自己就是魔鬼。菩薩只知道有他人,不知道有自己。魔鬼只知道有自己,不知道有他人。兩者之間,恰好相反。菩薩知道有衆生可度,但還沒有到無衆生可度的階段。到了佛的境界,根本就沒有衆生可度。爲什麼?因爲衆生都度盡了,沒有可度的衆生。就是有,也沒有衆生相,不著到相上。這叫掃一切法,離一切相。掃一切法,好像用掃帚把法塵都掃幹淨了;離一切相,就是什麼相都沒有了。你要修六度萬行之法,就能生到菩薩界。

  怎樣能生到緣覺界?你觀察十二因緣法,無明緣行,行緣識;乃至生緣老死。無明爲十二因緣法之首。無明是從什麼地方來的?是從貪嗔癡叁毒而來。有了無明,就有行。有了行,就有識.:等等。如果把無明的根本找到,即把無明的根割斷,就沒有生死。怎樣能割斷呢?就要勤修戒、定、慧叁無漏學,就能割斷叁毒的根,把無明變成智慧,有了智慧,便曉得什麼是善?什麼是惡?這樣心就光明,心就清淨。把無明破了,法身就現出來了,這就是辟支佛。

  怎樣能生到聲聞界?你要修四谛法,就要找苦的根源,苦根是在見惑和思惑裏面,所以要用叁十七助道品來消滅見思二惑。見惑有八十八品,思惑有八十一品,把叁界的見思二惑消滅之後,才能證到四果羅漢位,就不生不滅了。以上是四聖法界。

  怎樣能生到天界?你要修五戒十善法,即修身口意叁業清淨:身有叁善,就是不殺、不盜、不淫。口有四善,就是不妄言、不绮語、不惡口、不兩舌。意有叁善,就是不貪、不嗔、不癡。有這樣的功德,才可以生天道。但只能生在地居天,即四天王天和忉利天,而不能生到空居天,即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除非有修禅定的功夫,才能一步一步的向上升。從色界十八天而生到無色界的非想非非想天時,那就是叁界中最高的第二十八層天。如再接再厲的精進修習禅定,就能跳出叁界,脫離分段生死,證到羅漢果位。

  怎樣能生人道呢?你若是能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就不會失人身,前生修福慧,福慧雙足者,便生富貴家,一切順利,又健康又長壽,相好莊嚴。前生不修福慧者,便生貧窮家,一生坎坷,多疾夭亡,相貌醜陋,這就是因果律。這種不變的定律,做善事有善報,做惡事有惡報。因爲前生不修,所以今生要受苦,如果再不修,來世還不如今生。如果發願修行,來生一定比今生好。因爲前生修行,所以今生一切安順,如果今生再修行,來生一定比今生還要好。如果不修行的話,來生絕對不如今生。這道理很簡單,人人都可以明白。來生是順或是逆,完全由你自己來決定,佛菩薩也幫不了這個忙。

  怎樣能不生四惡趣?你若不存鬥爭心,就和阿修羅界斷絕往來。你若不貪,就和畜生界斷絕往來。你若不嗔,就和餓鬼界斷絕往來。你若不癡,就和地獄界斷絕往來。以上是六凡法界。十法界就是十條路,由你們自己去走。種什麼因,便結什麼果。是看你們有沒有般若智慧,有般若智慧的人,會造種種善業,消種種惡業。沒有般若智慧的人,會造種種惡業,消種種善業。這種般若智慧,人人具有。只看你們會不會運用而已,如果你們會運用,這般若光就普照遍法界。如果你們不會運用般若的智慧,本來就在你們心中的十法界,你們都不會明白。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