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施
我們在生起了“願諸衆生皆獲真正之安樂”的慈心之後,現在著手禅修如何真正地給予他們安樂。
前 行
我們皈依、發不共的菩提心並修其他的前行。
觀察修
我們開始發起這樣的意樂:“我既然願諸衆生永獲真正之快樂,就必須付諸實現。”帶著這種動機,我們觀想自己的身體轉爲如意寶,散發出光與甘露照耀並融入到六道衆生的身心中,令人道衆生心想事成,畜生道衆生出離危難,餓鬼衆生吃喝飽足,寒地獄衆生
和煦溫暖,熱地獄衆生則得習習清風之涼爽,阿修羅得到護佑,天人廣享無染的快樂。
安住修
我們生起堅固地信解:由于我們修施的功德,一切有情衆生皆得到無染的快樂並心滿意足。帶著此定解,我們生起殊勝的歡喜心,然後盡量安住于此歡喜心上越久越好。
我們一旦熟習這裏所講的受與施,可以配合呼吸法一起修。爲此,我們必須具有慈悲一切衆生的正確動機。自然地呼吸,我們觀想,吸氣時,衆生所有的痛苦、煩惱及惡業等化爲黑煙,從我們的鼻孔吸進並降至內心,完全摧毀了我們的我愛執。然後,我們的內心
化爲無染的喜樂,身體則變成佛陀的清淨身。接著我們呼出白色的光明,加持一切有情衆生的心續,並滿足他們的一切欲望和需求。我們用這種呼吸法反複地作觀想來修。
如果我們對于受與施的基本修法還不熟習的話,要在短時間內觀想這麼多的內容,是不容易做到的。一旦掌握之後,這種修法對我們生起慈心、悲心與菩提心具有特別的作用。
呼吸和內心緊密相聯。如果我們的目的清淨,呼吸就會逐漸變得純淨。我們一直不停地呼吸,如果我們采用這種方法隨時純淨地呼吸,就容易隨時保持保持安詳清淨的心態。
關于受與施的更多教授詳見《同體大悲》。
回 向
我們誦回向文,將禅修的所有功德回向義利一切有情。
下座後之修持
下座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應當力所能及地進行財施、法施、無畏施。無論何時只要我們能夠,就應當盡力爲別人服務。我們應當祈請叁寶的加持並把回向功德,一切有情衆生才能得到清淨的快樂。這樣,我們的慈心和功德就會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