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菩提心
從禅修平等舍心到禅修施,這九種是生起菩提心的實修法。通常有兩種生起菩提心的方法:七因果法與自他相換法。本開示則綜合了這兩種傳承的教授。隨著禅修的體驗越發深入與提高,我們生起殊勝的菩提心。尤爲特別地是,通過禅修受與施而生起增上心,再
由增上心引生出極爲殊勝強大的菩提心。這可诠釋爲:通過禅修自他相換法生起殊勝的增上心,由修增上心而自發地生起爲成辦一切有情衆生的義利而成佛的心。
前 行
我們皈依、發不共的菩提心並修其他的前行。
觀察修
我們憶念由禅修受與施而生起的增上心,進而參思:“我已經承擔起要把一切有情衆生從苦難中救拔出來的大任,但是我自己如果不先證得圓滿菩提的話,又如何做得到呢?惟有佛陀才有大雄力護佑衆生,賜予他們無染的喜樂,因此爲了實現救拔衆生脫離苦海的
宏願,我必須先成佛。”
安住修
我們通過如此的參思,得出決定:“我一定爲義利一切有情衆生而成佛。”我們然後盡量安住于此念上越久越好。如果念頭減退了,我們就從觀察修開始重修。
回 向
我們誦回向文,將禅修的所有功德回向義利一切有情。
下座後之修持
我們應當日夜盡力保持菩提心。特別是,我們務必保證無論造何業,都要以菩提心爲動機。通過如此地修持,我們所造的一切行爲都會成爲有力的成佛的因。
在獲得了一些菩提心的體驗之後,我們應當修持大乘的增上叁學:修戒波羅蜜多以圓滿守護菩薩戒;修禅定波羅蜜多以圓滿定學;修般若波羅蜜多以圓滿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