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經講解 第十二講▪P4

  ..續本文上一頁不動。】應如何爲人演說哪?沒有四相,沒有法相,用如如不動的清淨無爲的心來爲人演講。因爲你給別人講法說法的時候,你的智慧中就可以生起善巧方便來,是因機而講,因根基而講,因因緣而講。心是清淨無爲的,自性是如如不動的。

  何爲“不取于相,如如不動”?從這裏也能體現出來“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因爲經前後都是貫穿的,中心思想沒有跑。釋迦佛講的每部經,從前到後都是在講一個事情。既然是講一個事情,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不取于相,如如不動,這幾句話我們都要聯系到一起來說。

  佛法裏面的法:禅宗的法、淨土宗的法、密宗裏的法、持戒、律宗等,這些法我們都統稱爲藥。每個凡夫都是病人,因爲是迷失自性的凡人,只不過是病有輕有重,重的我們能看得非常清楚,輕的看不清楚,因爲沒有顯露太明顯,還沒有進入膏肓。佛法是藥,釋迦佛用了八萬四千多種的藥,來治療每個人的心病。

  我們明白了佛法是藥,就應該找適合自己吃的藥,因爲適合自己的藥,病就好的快。雖然說佛法都是非常好的法,但也是因每個人的根基而來講法而來說法,而來吃這個藥的,不對症就是毒藥啊。所以說我們明白這個過程之後,就要用自己最清淨的心去分辨什麼藥最適合自己,也就是說什麼法最適合自己修煉。

  很多人說修煉淨土法門一點反應都沒有,一練密宗反應大的很,這說明密宗的藥適合你。很多人說修了密宗十來年,一點反應都沒,一念阿彌陀佛,反應大的很,當天晚上夢中就看見了阿彌陀佛,或者是在境界之中見到了阿彌陀佛,說明淨土法門這個藥方就適合你。

  是法平等,不是法法(我們世間的所謂有爲法)是平等的。是法法之間的法性是平等的,但顯露于外的這個有爲法的過程狀態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藥效是不一樣的,大家一定要明了。

  你明了這個之後,你再修行學佛是非常快的。你就知道念哪個咒語適合自己反應大,最近一段就修這個咒語或者念這部經。等到沒有反應之後,再挑另外一部經,只有這樣你才能精進。

  六祖說:法無鈍漸,悟有遲緩。法沒有什麼快和慢,是因爲每個人的智慧不一樣,所以說體現出來這個法好像是有快有慢。只能說這個藥性適不適合你,適合你的,智慧打開的就快,不適合你的,智慧打開就慢一點。但法性都是通達無礙的,都是圓滿的。

  你有了智慧之後,度衆生就有了善巧方便。釋迦佛給我們講了這麼多經,就是讓我們明白智慧以爲母,方便以爲父。智慧就好比母親一樣,我們從母親那兒吸取營養。方便善巧是從父親那得來的。

  如果你真的明白通達之後,一切名相上的菩提心都不需要,因爲你本身就具有菩提心。菩提心是因爲你迷失之後給安立的假名稱,讓你去得到它。得到它之後這個名稱就沒有作用了。名字是人們爲了區分事物都安立的,如果沒有分別心,任何事物叫什麼名字都可以的。出來了名字,也就出來了分別心,山河大地、人、狗、樹木等等都是我們的迷失産生的幻覺幻想妄念,是不真實的。

  一旦執著法相,比如執著阿彌陀佛的法,執著釋迦牟尼的法,執著人的相貌,佛的相貌,菩薩的相貌,就會生出煩惱來。爲什麼我的相貌不如他?爲什麼他的相貌比我好?爲什麼他每個月工資比我高?他就沒有考慮到自己爲什麼這麼差勁!是因爲現在差勁嗎?還是因爲以前差勁?以前指的是前一世做人的時候造了很多的業。知道造了很多的業,要改善自己的處境,就得從改變自己的內心開始。釋迦佛教給我們要如法受持讀誦,爲人演說,會得到福報(陰德)。陰德可以在一定的因緣巧合之下才能顯示在外,比如說成爲大款了,成爲大腕了,成爲大老板了,這就是陰德變成實實在在的福報了。

  在你沒有明心見性之前,用七寶布施得的都是福報。雖然沒有明心見性,但我們不斷地去布施,將來的福報也是非常大的。

  在明心見性之後,你再去布施得的是福德性,因爲叁輪體空了,沒有布施的人,沒有受施的人,沒有中間的物體。叁輪體空的時候,說明你的心寂靜無爲了。這個時候就有能力救度衆生了,上求佛道,下化衆生,可以幫助很多衆生解決心理上的困擾,但你沒有執著功德,沒有執著福德,就是沒有得功德與福報的心態,所以得的福德性是無量無邊的。

  大家聽完這部《金剛經》,一定要明白爲什麼要發大乘的心願,要發無上乘的心願。無上乘的心願是大菩薩的心願,有了大願力心的支持,才能促使自己精進,成就自己將來的果位。雖然上一世沒有聽到《金剛經》,但是這一世因緣巧合不僅聽了,而且還受持讀誦了。你以這一世的因緣,來世的果報用語言真的是無法形容的。雖然不是大富大貴,也是智慧絕倫的人。

  不取于相,如如不動。我再給大家往深裏講一下這句話,就是講法的人和聽法的人內心當中都要無爲清淨,不要有分別心,不要以貌取人,心不住,心無念,心就如如不動。不要去取任何一個法相,更不能執著于法。只有用清淨無爲的心去聽法,去受持,去爲人講說的時候,我們才沒有分別妄念的心,才沒有分別執著的心。這個時候的心是了了空寂,是如如原本的心,是實實在在的心。達到這個程度,我們無所得的心就出來了,無勝負的心出來了,無希望的心出來了,無生滅的心出來了,這個時候才叫如如不動了,那顆凡夫的心轉爲如如不動了。具有如如不動的心,也就說明你已經覺悟了。

  聽法的人也要自性清淨,不要執著法相。有的師父長得非常醜,你如果執著他長得醜而不去聽,是不是錯過了很好的成佛、成道的機緣。所以說聽法的人也不能執著于說法人的相貌是醜還是美。如果你執著小師父才二十歲就給我講法,我都八十了不能聽他的,這就是心中有法相。這樣來分別,心中就會有煩惱,法就得不到啊。

  如果說法的人和聽法的人,心中都清清淨淨,沒有分別妄想,心無住相,心無爲的時候,那麼他們的自性都是如如不動的。因爲他明白了一切都是假的,自己聽的是法,不是看這個人如何。只要這個人真的能講出大法了,而且心清淨又慈悲,那麼我就要用心來接受大法。這樣的心就是如如不動。

  【何以故。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你知道是什麼原因嗎?接著佛出了一個偈子: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應該明了一切世間有爲法,都是生滅的,都是無常的,就像夢幻泡影一樣。每天大家都做夢,誰也沒有把它當成真實的,因爲知道那是假的,不真實的。在夢中被人追的,上天無路,下地無門,又打又殺的,醒來是假的,是虛妄的,是妄身的。夢裏的身體是假的,是妄念産生的化身。

  幻,如果說法身爲太陽,法身幻化出來的化身是月亮。佛産生的化身,是佛陀再來,凡夫身是不可比的。凡夫夢中的身好比螢火之光,夢是妄念之身。夢中的幻境像七彩燈,燈光一會兒紅的,一會兒綠的,一會兒白的,都是由一種光産生分離出來的七種顔色,這個就是幻。幻是由妄念産生出來的結果,也是不真實的。

  泡,大海水後浪推前浪啊,水泡起來滅掉,滅掉起來,永遠不會停歇下來。好比我們的煩惱一會兒落,一會兒起,一會兒笑,一會兒哭,煩惱的念頭也是這樣。

  人的生命也是這樣在六道中輪回不止,就像水中的水泡一樣,一會兒沈下去,一會兒伏上來,沈下去爲鬼魂,伏上來爲人神。

  影,就是我們往世的業障、現世的業障如影隨形,像影子一樣緊緊的跟隨著。

  夢幻泡影是指一切世間的有爲法,就像夢幻泡影一樣不真實。只有無爲法才是真實不虛的。

  如露亦如電。有爲法像夢幻泡影,也像早晨花上的水珠一樣,太陽一出來就沒有了,形容時間非常暫短。露珠可以治一些奇難雜病,在早晨四點到五點之間太陽出來之前形成的露珠。電是一秒鍾叁十萬公裏,眨眼之間就沒有了。說明有爲法是無常的。

  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已經把第一句“一切有爲法”說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世間的有爲法好比夢幻泡影,像閃電水珠一樣,刹那之間就生滅了。

  大家要是學醫的話就會懂了,很多菌分裂的過程是非常非常快,細菌分裂是萬分之一秒,快到極至了,眼睛是看不清的,只有在顯微鏡上看的非常清楚,有爲法就像它們似的眨眼之間就沒有了。從內心能看破無常,也就不在執著世間的東西了。一切有爲法都是幻化的,是心中的妄念産生出來的,執著就會迷失自己最原始最原本的能量光團。

  應作如是觀。只有你不執著有爲的法相,也就是說離相見性,離開一切事相的時候,我們就看見原本的自性無爲了。這個時候心開意解,豁然開朗,原來一切夢幻泡影都是假的。

  當下認可一切都是夢幻泡影,你造的一切業刹那之間就化爲烏有。因爲自性原本就是無罪的,是清淨的,沒有善惡之分的。善惡之分是從第七識往下才分出了善惡,第八識原本就清淨無爲的,沒有善沒有惡。

  學禅宗必須不思善,不思惡,不思長,不思短,不思你,不思我,只有這個時候才能返璞歸真,看到原本真實的自我,回歸自己的本來面目。如實觀察自己原本的面目,放下妄想的心、迷失的心,讓原本自性法身或者說本來面目或者是無位真人成爲自己生命的主宰,也就是說從有爲走向無爲了。

  【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佛講完經,長老須菩提、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還有世間的天人,阿修羅,這個一切世間的是指我們叁界內的。叁界內最高的是天人,第二高的是阿修羅,第叁高的是人,就是六道內的天人和阿修羅,人非人等,聽完佛說的無上妙法內心法喜充滿,贊歎佛陀慈悲,然後歡歡喜喜信受奉行去了。

  信受奉行,不僅從內心相信佛講的妙法,相信宇宙的真理,而且是落實在行動上,依法去修行了。

  補阙真言

  南谟喝啰怛那哆啰夜耶,怯啰怯啰,俱住俱住,摩啰摩啰,虎啰吽,賀賀蘇怛拏吽,潑抹拏,娑婆诃。

  金剛贊

  斷疑生信。絕相超宗。頓忘人法解真空。般若味重重。四句融通。福德歎無窮。

  

  斷疑生信,就是斷掉凡夫的雜念、疑心。上士聞道,心體即空;中士聞道,半信半疑;下士聞道,拍手大笑是迷信。斷掉自己的疑心、疑慮,生起對宇宙對人生對法義的信念信心。

  絕相超宗,斷絕自己執著法相的心態,超越一切宗派或教派,超越人間一切有爲的理論。

  頓忘人法解真空,刹時刹那忘掉無我無法,忘掉無我無人無衆生無壽者,還得忘掉法中無我,真空妙有,妙有真空,這個時候才會真正的出來。

  般若味重重,智慧的光芒就像燈光一樣或者像太陽光一樣的照射四方。自性散發出來的光芒是一道一道的,就像後浪推前浪似的,一重一重,一道一道,一排一排,智慧向外擴散,光芒向外擴散。

  四句融通,從始至終經文裏頭都在說四句。有些人說是“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還有人說是“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還有人說是“無我無人無衆生無壽者”,這些我們都可以稱爲四句偈。

  真正的四句沒有明顯的告訴,只有用自己的智慧去體驗。你打開了智慧,不斷地向別人散發智慧光芒,別人確實也能體驗到你的智慧,這個時候才能叫融通。

  融通的前提是斷疑生信,絕相超宗,人無我、法無我,貫通起來了就是四句融通了。

  斷疑生信。絕相超宗。頓忘人法解真空。般若味重重。這就是四句偈。四句融通了,心中越來越光亮,越來越明朗的時候,福德歎無窮,這個福德不是有爲的福報,而是自性中的福德性。也就是你真正的自性本來的面目,無位真人體現出來了。

  他體現出來的時候,他就是佛。因爲佛就是整個宇宙的主宰者,他能觀察一切微妙的變化,所以說福德歎無窮。那時候的福德是用語言是無法說的,是無可窮盡的,因爲你已經是大徹大悟的人了。

  很多人修了一輩子四句偈找不著,一會兒說一切有爲法……,一會兒說若以色見我……,這都屬于半個偈子。到這兒《金剛經》就算講完了,下面我們一起回向一下: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叁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僅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恭送十方諸佛菩薩!恭送一切天龍護法!

  恭送金剛法會一切諸佛菩薩摩诃薩!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願大家都能有智慧回歸本土本國,踏著本地的風光去旅遊。在這不真實的世界中,只要你沒覺悟就是個病人,病有輕有重,重者就爲神經病,不重者就叫神經衰弱,大家都有病症,凡夫都是病人。所以說佛才會因一個大因緣,下來度化我們。

  《金剛經》就講到這兒,也非常圓滿。我們下星期一講《藥師經》,因爲藥師法和我們的身體是密切相關的。釋迦佛成道之後,觀我們娑婆世界和什麼佛最有緣,第一就是藥師佛,第二就是阿彌陀佛。

  我們在現世爲人的時候,一定要把這兩個法修好。最起碼病少生一些,將來走的時候走得快一些,這樣就OK了。把自己每一天的生活安排好,身心健康,精神安詳。

  好,謝謝大家來聽《金剛經》,大家也因此種下了很深的善緣善根。

  整理于2007-11

  

《金剛經講解 第十二講》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