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经讲解 第十二讲▪P3

  ..续本文上一页情说的非常明了,这会儿又反过头来给大家讲四相要空、法相要空。因为须菩提他们听完前面那么多话之后,已经明了了,但是又有糊涂的时候,释迦佛就用棒子打,打后他们明白了,之后又把前面说过的话拿过来再问他们,看他们颠倒了没有。

  同样的话来问他们,看他们的境界是不是长了。这个时候须菩提真的明白了。因为只有自性当中清净无为的时候,四相才不会生起来,烦恼才不会生起来。如果自性当中还有烦恼,四相就会出来。四相出来,就有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了。这是从凡夫地讲四见。

  从自性的角度讲这四见,又是另一种解释了:

  何为我见?如来说一切众生都有佛性,或者说自性一切众生都有佛性,是为真我见。因为我们要真的看到了所有的众生都有佛性的时候,这是真我见,就是真正的我见到了他们真的是有佛性,真的都跟如来是原本无二的,这个叫我见。

  何为人见?我们自性当中承认一切众生都有无漏的种智,就是都有无漏的智慧,都能明白烦恼这个东西是假的。既然知道是假的,就会把它漏光,比如烦恼在桶里,把桶底一抽掉,全都漏下去了,桶也就空了。空的时候,就表明我们的自性清净无为了。你承认一切众生都有无漏智慧的时候,你的自性就圆满具足。我们见到了一切众生都有一颗圆满具足的、无碍的无漏智慧,这叫人见。

  佛家讲五眼六神通,第六通不好通,叫无漏通。外道法不承认无漏通,证到五通就完事了,说五通是最高的,这个最高能达到梵天,也就是三十三层天,中国所说的玉皇大帝的那个天,佛家讲那是忉利天。

  何为众生见?一切众生原本就是清净无为,无有烦恼,无有妄想,本来就像太阳似的挂在那儿光明闪闪,照耀一切世界,没有障碍,没有烦恼。如果你真的是明白了这一点,知道了这一点,是为众生见。

  何为寿者见?一切众生的自性光芒(性光、能量团),原本就像《心经》里说的“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既然不生不灭,那肯定就没有寿命限制了,叫寿者见。

  佛家讲老无死尽。色身好比衣服一样,旧了再换一件,灵魂是老无死尽的。说明我们的自性光芒那个能量是不生不灭的,不生不灭就为寿者。所以说我们的寿命是无量寿,阿弥陀佛为无量寿。只不过我们现在的烦恼挡住了光明智慧,有生有灭了,有生有灭的是我们心外的那个衣服,就是我们的这个身体生老病死,转世投胎再生老病死,不断地轮回在三界内,所以说有生有灭了。

  我们真正悟到了自己那个能量团是光明无量的,是不生不灭的,是不增不减的,我们的寿命就是老无死尽了,就是无量寿了。

  【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啊,如果真的发无上心的人,应该对一切法,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比如春夏秋冬,生老病死,都是自然规律,我们是如是知了,也是如是见了,也是如是信解了。春夏秋冬、生老病死就是一切法当中的一个法。

  “如是”就是真实的去信、去知、去看,用本来的心去信去知去看。

  如是知,就是发菩提心去修行的修行人,应该看见一切众生都有佛性,这叫如是知。

  如是见,应见到一切众生都有无漏的种智,这叫如是见。见到一切都是原本具足,一切都是现成的。

  如是信,应该相信我们所有的众生自性当中,本来就清净的没有烦恼的,这叫如是信。

  如是解,我们应该相信一切众生自性光明智慧本来就是不生不灭的,是老无死尽的,是无量寿的,这叫如是解。

  须菩提啊,既然心达到了无上的正等正觉,那么对一切的法都不会挂碍了。信法知法见法,又不住一切相,内外澄明。

  【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须菩提啊,我所说的法相,都是不真实的,不应该去执著,更不应生起来法相。一旦生起来法相,说明你还有能所心,心行没有处灭,还有分别妄想的念头。

  虽然每个人本性具足一切智慧,不生不灭,但你现在执著外相的法相的时候,自己就有了障碍,本性而显露不出来了,我们给它起个假名叫法相,但法相对本来是不存在的,只能说是名法相。如果你一念清净,三身四智显现的时候,那不叫法相,因为本来就是这样的,还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啊,都是为了表述的方便。名字是人为了便于区分你我他、天和地,给它加上这么一个名词,叫法相、法身,也都是为了表达的方便而建立的万法,对于自性来讲,一旦照破,这些都会被消融,都是过河的筏子,并不是心体。

  如果内心不清净,就会执著于假立的名字,比如法身、报身、化身。想求得到法身,执著法身的样子,别人看到了佛呀,为什么我就看不到哪,这就是执著于法相了。法相是虚幻的,当把它当成一个实有,就会成为法相,成为自己前进的障碍。

  如果执著法相,以前所修的成果都会化为乌有了。我从十五六岁就开始修行,在三十一岁之后才开始真正用心精进修行。在三十一岁以前,完全就像《金刚经》里所说的执著于相、执著于法。刚修行的时候,比如说师父传了一个咒语,没去执著。为什么没去执著?因为师父没告诉这个法干什么用呀,只是说让自己去修,也不要问,自己也没有求什么的心。

  那时候心是清净的,无所求,只管修,修的非常快,几个月之后修好了。师父一检查行,把这个法的用途告诉我了。我心中就开始琢磨了,小算盘就开始算上了,过两天一试法力没有了,因为执著心把清净的法心给障道了。就去问师父法力怎么没有了?师父说:你这两天干什么了?我说什么也没干,就天天想这个法能干点什么用。他说:原来你是这么想的,怪不得,怪不得。

  师父也没有讲为什么?在鸡足山修行的时候明白了,原来执著于法的时候,后天的思维像一朵乌云一样把自己原本清净的法心给障住了包住了。法心的力量发不出光来,放射不出来智慧,力量就会弱。

  大家修法,千万不能执著法要干什么用。你一旦执著法干什么用的时候,这个法就没有威力了。你不执著它的时候,是一种无为心去修,无为心去使用,这个法就有威力。

  如果大家执著法能赚钱,OK,它赚不来钱,可能还会给你带来灾难。因为宇宙规律就是这样,你执著它的时候,带不来运气,只能带来背运,反而不相信佛法了。所以说我今天把这个讲给你们听,这是真实不虚的过程。

  很多修行人都会执著法修完之后有没有用处,一旦你执著法有没有用处的时候,这个法就没有威力了。带来的是小妖小鬼来折磨你。最后你就不相信佛法了,或者不相信真正的大法,说那都是骗人的,都是假的。为什么有些人一用就好使哪,你不考虑自己的心态,只考虑自己使用的没有效果,这就是大多数修行人的心态。

  今天我把这个心态讲给你们听,你们一定要记牢,一旦执著这个法的时候,你这个法没有威力了。因为我曾经实验过的,所以说我知道这个情况。

  大家修行一定不要去执著法好不好使,只管清净无为的去修,将来是清净无为的用,这个就叫得法。

  你心清净无为的时候,就没有法相的概念了,不会执著于法成与不成。你不是清净心的时候,只能说给它起个名字法相、法身。真正的法身是无边无际的,是无形无相的,大象无形,哪来的法相?用语言是无法说的。

  

  应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应化非真。所有的报身和化身都不是真正的身,所以叫应化非真,或者说妄心妄念幻化出来的东西都不是真实的。从两个方面来讲一个事情,叫应化非真。

  讲到这儿的时候,释迦佛把前言后语全都联系起来了,他怕听法的徒弟们,还有后来的众生们,听了前面忘了后面,听了后面忘了前面,所以说到最后三十二品的时候,他前后都贯穿起来了。经文都具有贯穿义。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这句话又拿无量劫的世界七宝来布施作比喻,也是进一步来勘验弟子的心性。

  如果有人用这么多的七宝去布施,和一个发菩提心的人能持诵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并为人家去演说,这两者之间的福德哪个大呀?还是持经功德修行并为人演说的功德大。

  你发无上心去修行,如法去受持读诵,再给人家去讲说宇宙真理的时候,这个福德是用七宝布施的功德不可比拟的。因为一旦自性打开了的时候,你的宝藏是无穷尽的。七宝的宝藏是有生灭的,有限量有尽头的。悟经悟道修道守道成道的功德,七宝永远是比不上。

  释迦佛最后提醒他们,你们要记住,用再多的七宝去布施,都不如去发清净无为的菩提心去修行、去给人讲演的功德大。

  从这一点大家就应该明白,你得了一本经书,自己看过之后去转送给别人的时候,你自然就会得到功德。这个功德是阴德。虽然是转送给别人这么一个小小的行动,但是阴德却非常大。也许接你经书的人因此而开悟,他能度很多人啊。何况自己还受持,受持就是每天如法的去读诵这部经。为人演说的福德更不能比喻了。比如你说一句半句,有可能这个人一下子听明白自性打开了,你度了这个人,而这个人又能度多少人哪,也许是千千万万。

  由此而知,我们发菩提心,悟道的心,修道的心,能给别人讲演的心,福德是最大的,是无量的。阿僧祗劫世界那么多的七宝布施的福德,都是有生有灭的。

  【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

《金刚经讲解 第十二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