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從修行的角度講老子的《道經》第二十八章 常德不離

  第二十八章 常德不離

  知其雄,守其雌(cí),爲天下溪(xī)。爲天下溪,常德不離,複歸于嬰兒。

  知其榮,守其辱(rǔ),爲天下谷。爲天下谷,常德乃足,複歸于樸。

  知其白,守其黑,爲天下式。爲天下式,常德不忒(tè變更),複歸于無極。

  樸散則爲器,聖人用之,則爲官長,故大智不割。

  

  這章是講要把自己修練成呆若木雞。今天中午,我聽中央十臺在講莊子的逍遙遊,就有呆若木雞的故事,也就是說的大智若愚。木雞是你的行爲和那顆波動心、六根六識像木雞一樣,不再去計劃有爲法的東西。

  【知其雄,守其雌,爲天下溪】從字面上講,知其雄,守其雌。是告訴我們要知彼知己,要知道別人的雄壯,要守住的自己的雌,雌爲柔。雄爲壯,你要知道別人的強大,然後還要知道自己的弱處,守住自己的弱處,以柔克剛,要像水一樣的心性,可以消融一切鋼的東西,又可以容納一切。

  從自性上講, 知道宇宙的能量爲陽,是雄厚的,守著自身的能量,自身能量爲陰爲雌,陰陽和合後在天下溪(海底輪),這溪水就是陰陽和合後的能量,我們要把這個能量完全儲存在海底輪。我們修行練功就是把中脈打開,吸納宇宙的能量,不斷的儲存在海底輪。

  【爲天下溪,常德不離,複歸于嬰兒】陰陽和合後的能量不斷積聚在海底輪,它和宇宙是一體的,與大道是一體的,能量具足就結成仙胎,于是逐日溫養以成嬰兒,這是必然的。這個嬰兒就是我們的大靈或真我。

  【知其白,守其黑,爲天下式】從修行上講,白爲能量爲光明。黑爲玄,爲中脈,八卦圖中的那個玄就是這個黑,就是中脈。我們不斷的聚集能量守住這個中脈,才可以打開自己的天地大通道。天下式的密意講:天下攔不住你了,身體就爲我們大靈的天,外面的天是整個宇宙虛空。你出入自己的天地和外面的天地很隨便很自在。這個天下式又包括一個功法,只有用功法才可以打通。

  【爲天下式,常德不忒,複歸于無極。】只有打開了天地大動脈的時候,自己的性德就恒常不變了。打不通的時候我們還是受有爲法的控製。一旦性德具備恒古不變時候,又回歸于宇宙宙心了,回歸于佛國了,回歸于自然大道了。

  這本《道德經》大家用心看明白的時候,會越看越興奮,興奮到極點的時候,就像打陀螺用鞭子一抽,滴溜溜的轉,它轉到極點的時候是靜止不動的。我們興奮到極點的時候也是不動的,複歸于無極,無極就是不動了,但它在自轉,你看不出來了。我們地球也在自轉,但是我們並沒有感覺到它在轉,這就叫動到極點的時候回歸于靜。回歸于靜的時候,我們的心跨擦一下子從興奮的最高處一下子跌落到低谷的時候,這就是回歸于本來面目自然。

  【知其榮,守其辱,爲天下谷。】這個時候心達到無知無識、無牽無挂、渾然忘我的境界,甘願把自己放在卑賤的最低谷,就是有侮辱來臨,也是無知無識、無牽無挂、渾然忘我。爲天下谷,心中空無一物,具有大的容量,海納百川。達到這樣的境界,心非常柔和,讓別人非常歡喜,自己又沒有誇耀自己,也沒有自以爲是,非常平淡,符合自然法則。

  【爲天下谷,常德乃足,複歸于樸】既然你能包容一切,那麼恒古不變的性德這時候你就已經完全具足了,不增不減。既然不增不減了,這個時候就完全回歸于道——無余涅磐境界,返樸歸宗了。

  【樸散則爲器,聖人用之,則爲官長,故大智不割】從文學上講,樸散就是質樸的東西或純樸的東西,把它割開之後作爲器皿。

  從修行上講,我們只有回歸于自然的時候才能成爲一個最好的器皿,把那些散亂的後天的精氣神歸于一點的時候,我們才真正成爲一個器皿。

  聖人用之。我們的大靈(無位真人)要吸收它,吸收它之後大靈就成爲官長,官長成爲九五之尊。成爲九五之尊的時候,它的智慧再不可分割了。不可分割就是不需要分割了,也沒必要分割了,不增不減,圓滿具足了。所以說這個時候大靈或聖人集中了我們後天的精氣神變爲九五之尊,它的大智慧在我們的天目穴能體現出來,日月合明,陽光照。這個時候不增不減,不生不滅,不垢不淨,舍利子呀,諸法相皆空。

  我們要修到呆若木雞的時候,才是真正的進入了入定,大定不死的時候,也就是榮觀,燕處超然了,息甯一切妄想雜念,我們的智慧也就大放光明了。

  《道德經》很多是隱藏起來的語言,它並不是完全給你說的那麼明白,你只能憑著自己的本能,本能就是先天的本來面目或者大靈透露給我們一點信息,我們的靈感或預感就是大靈給的,然後自個去琢磨。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