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從修行的角度講老子的《道經》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

  第七天

  大家晚上好!今天從網上看到一個消息,陳曉旭出家了。通過陳曉旭可以思考自個,人生應該如何來定位了。我並不是鼓勵大家出什麼家,是鼓勵大家用心來修行,出家也要有個緣分,陳曉旭出家的緣分到了,所以她就出家了,大家沒有出家緣分就用心在家好好修行。出家和在家修行是一模一樣的。

  我們修行要修成甯靜心和平靜心。甯靜心是什麼?平靜心又代表什麼?今天晚上就要講,前兩天已經講了,只是我沒給你們點到位,想讓你們自己去思考。平靜心是有爲法,是我們有爲道上(人間道上)中間層次,也就是修我們的身體,平時日常生活當中有一個平靜心。從平靜心上再起修,我們就要修甯靜心,甯靜心是無爲法,也就是說心海湖平月光明了,這個時候是最高層次,叫真正的修心修性,所以佛家和道家最高的宗旨就是性命雙修。

  很多人把道家的性命雙修改成一種低的不得了的說法:只知道修身不知道修性。這個話是錯誤的。老子在《道德經》裏講的非常清楚,性命一起修方可以和大道同在,與大道融爲一體。所以說中國很多修道的看《道德經》,沒有用修行的心胸打開《道德經》的密碼,完全憑著文學的那種修爲來解釋《道德經》,你怎麼解釋都會離題千裏的。我對《道德經》很清楚,但是從來沒解過,也沒想過這個事情,因爲好幾千年了,我如果來當這個出頭鳥,可能將來受攻擊的時候就多一點,但生又何哉!死又何哉!講自個的經讓別人去說去吧。

  大家要把《道經》和《德經》裏面的觀音菩薩修行法門和文殊法門找出來,我現在不給你們點破,自個來找。如果大家能從《金剛經》和《心經》裏面找出觀音菩薩修行法門,那你在《道德經》裏來找找,看看哪些是觀音菩薩修行法門,哪些是文殊法門。現在給你們提一個頭,大家自個去找,誰找是誰的。找到的想讓大家分享你的喜悅,就在這裏給大家傳達一下,把這個至高無上的法義講給大家聽,讓大家都能受到益處。

  修行要智信雙修,同時還要具備悲智雙運,證悟相合,這才真正能入大乘法門。要不都是在小乘法四聖谛裏轉悠, 哪怕你看過大乘佛經,但你談出來的東西都是小乘佛法裏的東西,爲什麼?心量沒有到,心門沒有開。天門和地門在瞎打瞎撞中可能會捅開,可心門你可能不會捅開,爲什麼?不明了,只不過是明啦,還沒有了。只有我們做到明和了的時候,心門才能開,要不心門是不開的。

  

  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liáo)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dài),可以爲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爲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yān)。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從這章我們就看到了,老子開始把第1章的問題在這裏從頭到尾又說一遍,還有第4章的問題,他是用另外一種輕松的語言來描述。這部經他可以寫到40章就寫完了,他怕我們不懂,怕我們明白一半另一半扔掉,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所以說老子慈悲心非常大,知道我們後來人思想落後,雖然科技在發展,但對宇宙的那種思維開始封閉起來了。

  有人說現在醫學高的很,又換頭又換心又換腎的都可以換了,那又能保持你多少年青春哪。做美容的女人雙眼皮也割了、鼻子也墊了、胸部也比以前高了、屁股也比以前圓滿了,但是她真正的先天的東西還剩下多少哪,可能寥寥無幾。不是說不讓做美容,要適可而止。你改變了先天地生的東西,你就是在死亡。那天我在中央十臺看到一個消息,一個女人美容十年之後臉耷(dā)拉下來,皮松的不得了,就像肥豬脖子上的肉似的全部是褶(zhě)子,很難看,非常嚇人,她沒有做美容之前還非常漂亮,十年之後開始變化了,所以大家一定要從實際來考慮問題,不要從眼前的小目光來看待世界。

  我今天看到一份報紙,喜馬拉雅山常年的積雪現在加速融化。去年在廈門看到一份報紙,南北極的冰以百分之十五的速度在加速融化。我在99年就說過未來的五十年,兩極的冰會化的,所以說大家一定把眼光放大放遠,考慮問題要遠。人類對自然的破壞,已經危及到人類的生存了……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我在講的時候,大家要用自己的智慧來思考,在宇宙沒有爆炸的時候,也就是我們中國人所說的盤古還在雞蛋殼裏,還沒有爆炸的時候叫鴻濛,還沒有分天清地濁的時候,有一個物混然在這個殼裏頭,我們中國人說這個叫盤古,西方信主的說那是耶和華。鴻濛一爆炸,天地分開了,天清往上去,地濁往下降,降爲承載萬物的地。天大,地大,人大,都要歸于道大,這是《道德經》的四大。這個混然的物在天地沒有生成之前,它已經存在于宇宙中間了,所以說它比天和地存在的要早,所以叫先天地生,這是從宇宙的角度講的。

  從對應自身來講哪,也就是說人在母胎裏還沒有成型,混混沌沌,渾然一氣可以理解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何爲先天地生?你的中脈還沒有死掉,出了母胎之後,你的天輪和地輪成爲天和地。我們講外面的時候,同時要想到自身,因爲人的身體和宇宙是對應的,這是真實不虛的。

  【寂兮寥兮】這個渾然的物是沒有聲音的,無涯無際,無量無邊,它沒有形狀也看不到,超然于一切之外,我們把它作爲母親,是母親生育了萬物萬種萬有萬類,這是對宇宙來說。這個渾然的物蘊含著生機和動意。

  對應人,母親的子宮就是我們寄生的地方。我們從母親身體出來,是母親賦予了我們這個肉體,所以說內外都是有對應的。

  如果沒有對應,聖人是寫不出來的,尤其我們看修行的經典,一定要從幾方面去看,自個的智慧就在慢慢的打開,並不是誰強迫你打開,是你自己的如來藏用一把金鑰匙打開了。

  佛從口入,佛從口出,這口在哪?宇宙的口在哪?人體的口在哪?這話大家自己下去理解。

  【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爲天地母。】這個渾然的物就是太極,它是一,自它爆炸開天地,分陰陽五行生育萬物,人物繁衍,日月運行,並沒有因爲它生育幻化而衰落。這個混成之物,視之不見,聽之不聞,無處不在,孑然獨立,它又生育變化萬物,無窮無盡,從混沌到現在,一直嗡啊吽獨立運行之中,周遍法界,開合自如,循環不已。萬物生滅變化,唯有它渾然完全,從不倦怠。一切萬有雖然千變萬化,跌出不窮,但都是由這個渾然之物産生出來的,所以這個渾然之物可以稱爲天地的母親。

  【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我不知道它叫什麼名字,老子很有智慧呀,他是用一種很無奈的口吻說:我不知道怎麼稱呼這個東西,也不好給它定個名字,只能勉強給它按一個假名字叫道;那佛給它勉強按一個名字叫心或者佛性或者菩提,都是在勉強。所以說道和心性或者說佛性或者說菩提都是一個,只有給它勉強按一個假名字來代表一個名稱。

  我們每個人都得有個名稱,如果沒有名稱的話,我們稱呼對方就很尴尬。我們不能沒有禮貌呀,本來人家王某某,你說“哎”你過來一下,一點都不尊重。所以老子按照我們的人道的語言,釋迦佛也是按我們人道的語言,強行的給它按了假名字,好讓大家分辨出來張叁、王二麻子。

  【強爲之名曰大】道可以包容天地,但天地不能包道。道可以育群生,但群生不能育道。道是無形無相的,無窮無盡,我們只能勉強給它加一個名字曰大。

  【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它大到無邊無際的時候,只好叫它逝。爲什麼叫逝?因爲它從我們的眼界快消失了,逝到我們看不到了,給它強起個名字叫遠,等遠到我們的思維無法想象了,這個時候它要返樸歸真了。這個由近到遠、由遠再返,返璞歸真的過程叫一個輪回。

  我們修行人也是要有這麼一個輪回,由眼前的事實來開闊自己的眼界,《心經》裏說無眼界,要開闊自己眼界的時候界限就沒有了,沒有國界和人界。在天人的眼裏沒有中國人和印度人之分,沒有黑人和白人之分,天人沒有國界,也沒有什麼皮膚的色彩,在他們眼中只有黑和白色,其它色彩可能沒有。只有我們人之間互相有,因爲無明。無明起處我們要棒打叁千,在不知道如何棒打的情況下,我們稍安勿動。你慢慢就能明白由近到遠、由遠到近這個輪回就是我們打開眼界的過程。

  這裏就在說心性,要明白自己的來龍去脈,未生我前我是誰,生我之後誰是我,這個問題就在這裏出來了。等它返回到原點的時候,返回于自己最原始狀態的時候,也就是說宇宙是無始無終的。無始無終的是什麼哪?我們用現在的科學來說就是時間。時間是無始無終的,或者說能量是無始無終的。宇宙的能量沒見它多,也沒見它少,這個就表明我們的心性本來就是具足的,不多也不少,剛好,就叫返。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所以道是大的,道可以生育天地。天大。地也大。人大,人是萬物萬事之主,所以叫萬靈之主,連叁界內的天人鬼神都來向人學習。天大、地大、人大都要返歸于道大,因爲這些都是道生就出來的。就像西方說的上帝創造了萬事萬物,這上帝是什麼?就是道或者說就是零點。佛家說是佛性、是如來藏、是本來面目。這些都是融合貫通的。如果不明白的時候,你是西方的教,他是東方的教,你是中國的道家,他是中國的佛家,互不相幹老死不相往來,這下拐了脈了,把自己的脈拐到溝裏了。

  這個四大在我們的心中都要抛下,《金剛經》教給我們了: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這四個相也代表這四個大,都能對應上。對應之後,你要把它全部抛下,不要去執著我相、人相、壽者相、衆生相,道家的四大也要從我們心中放下。

  雖然道非常非常之大,無形無相,無影無蹤,無邊無際,你的心就要修到像道一樣那麼廣大無邊,心性豁達,願力也要像道那麼大。一旦你的心性打開了和道融爲…

《從修行的角度講老子的《道經》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