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天
大家晚上好!在講經之前,大家心中要祈請一下太上老君或老子,因爲他倆是一個人,我也把太上老君和藥師佛看成一個人,因爲太上老君是煉丹的,藥師佛也是煉丹的,都是從東方國家過來的,東方主生門,到我們娑婆世界來救度我們,所以他們叁個是一個人,只不過所幻化的形象不一樣,東西方叫的名稱不一樣,印度教叫藥師佛,中國叫老君。
爲什麼叫太上老君?大家不要從字面上去理解,要從內涵裏去找,“太上”在佛法裏叫至高無上的,在中國叫“太上”,太上皇就是沒有比這個皇帝再高的了。“老”是永遠不死,“君”是本來的法身,他本來的法身是至高無上的不生不滅的,翻譯成中文就叫太上老君,再簡練一點就是老子。這樣大家對太上老君有個了解,和佛法能更加接近,心中也就沒有分別心了。
先講一個故事,有一個老和尚身邊有很多虔誠的弟子,有俗家的弟子還有出家修行的弟子。有一天他吩咐這些弟子們上山去打柴。這些弟子就匆匆上了路,可是到了河邊正好山洪爆發,橋被沖垮了,這些徒弟束手無策就耷拉著頭回來了,垂頭傷氣的給師父說,橋被山洪沖垮了,我們就過不了去了,柴也打不成了,可能這晚飯也沒得吃了。這個老和尚看徒弟空手而回,心中就在那裏琢磨了,他正在琢磨的時候,其中有一個小和尚很坦然的走到師父面前,從懷中拿出來一個蘋果遞給師父說:師父,雖然河沒有過去,柴也沒有打著,那是實在沒有辦法了,但是河邊剛好有一顆蘋果樹,我看那蘋果長得非常好就給摘下來了,供養給師父,請師父當晚飯吧。
爲什麼要講這個故事?因爲這個故事和我們第十章有牽連呀。雖然柴沒有打著,雖然法沒有學好,我們也不要垂頭傷氣,因爲每一個人的智慧不一樣,你就順其自然,這個小和尚就順其自然,柴沒打著,但是不能空手回來,順其自然有什麼我拿什麼。雖是個笑話但是個真實的故事。不要因爲有阻礙,你就垂頭傷氣。第十章就是說的這個,不要因爲有了阻礙,你就什麼都不做了,什麼都不想幹了,不是那麼回事,主方向我們沒法做下去,我們可以從其它的角度來考慮來深入,這是第十章要說的話。
第十章 專氣致柔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
專氣致柔,能嬰兒乎?
滌除玄鑒(jiàn),能無疵(cī)乎?
愛民治國,能無爲乎?
天門開阖(hé),能爲雌乎?
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生之、畜(chù )之,生而弗有,爲而弗恃(shì),長而弗宰也,是謂玄德。
第十章講的就是我們的心神要聚在一起,不要外泄,你外泄的同時就會垂頭傷氣,就是我剛才講的故事。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營魄,我們可以翻譯成魂魄,就是精氣神,載就是裝載,我們的身體就爲載,魂魄在我們的身體裏頭,魂魄要抱成一個,也就是說我們的精氣神要抱成一個。如果我們的精氣神能合成一個它們還能分開嗎?分不開呀。
這個從我們修行的角度講,我們的四大和合裏面有精氣神,有大靈,要讓它們合成一個,不要散亂。你散亂的時候精跑了、氣跑了、神跑了,這樣我們的大靈就沒有能量了,就離開我們的身體了。
第一句話就告訴我們,四大和合爲用,後天和先天的精氣神和合成一體的時候就是大靈(無位真人),精氣神爲叁,抱成一,在外相上也叫萬法歸一,都要歸一到這個“一”上。合成“一”的時候我們的大靈就具足了能量,那個時候舍下的只不過是一個皮囊一個外套,還可以找一個更新的更漂亮的更華麗的更加圓滿具足的外套來穿上。
如果我們的精氣神不能合成一個,能量就外泄,因爲每天生存在這個世間上操心無數,煩惱無數。比如因爲家庭限製,你不吃肉家裏人就會說你,吃肉又感到自己沒有慈悲心,良心何在?!自己修行的功德何在?!又煩惱了。所以我們每天都在消耗自個的心能量。只有把自己的精氣神合一抱成一團的時候,這一團叫性光叫能量,抱成一團的時候就再也不怕散亂了。
修行的關鍵處就是精氣神合一,道家講精氣神,氣功也講精氣神,氣功也是從道家的基礎上分離出來的,並不是說真有這麼單獨的一個氣功學派。氣功有低層次,中層次,高層次,超高層次。超高層次也就是佛家講的無漏,道家的超高層次沒人傳播,也沒幾人明白,我只聽過但沒有修過。我有個道家的師父有150多歲了,他的道行非常高,再高也是有爲法。他燒水都不用火的,用扇子煽煽水嘩嘩嘩就開了,這叫空手取火。禅定中可以把嫦娥招來厲害的很,這些都是屬于道術、屬于數術。你能把精氣神合爲一體的時候就是高級氣功、高級功能,這都屬于羅漢。
人家道行那麼高,咱們是凡夫沒有權力去評價,只能從他修煉的過程,能體驗出來他的精氣神合爲一體了,所以會有種種的法術出來。心生法,法就在手上出來了叫得心應手。得心應手必須是心相應于天,相應于虛空的時候,才能得虛空之中的法。如果我們不相應虛空,這法是不來的。
第一句把前九章概括起來了,載營魄抱一,只要我們身體的精氣神抱成一團的時候,就再也不會分離了,我們的大靈就不生不滅了。
【專氣致柔,能嬰兒乎?】一旦精氣神抱成一體的時候,我們的身體就像嬰兒一樣非常柔和,吸收先天的氣,再不吸收後天的東西了。精氣神合成一體的時候,我們的身體就會轉變,跟師父在固定的道場內去專修一個法門,首先轉變的是你的身體,你的氣一旦達到專一,精氣神合爲一的時候,身體就會柔軟下來,心態也就慈悲下來,就像嬰兒一樣對世間有爲的東西,大腦裏是非常空的,是沒有的,你的本性是非常清靜的。
這句話就表明了我們修行一定要做到世出世法相結合,佛法不離世間覺,在修行過程中首先走的是人道,人沒有做好沒有修好,佛道就會一走一個跟頭,是出不去的。
【滌除玄鑒,能無疵乎?】洗滌我們後天雜念的心,也就是把我們的六根六識洗幹淨,最起碼我們要做到初果羅漢,初果羅漢就是達到六根清靜,不會被世間的吃喝玩樂所沾染。玄就是黑的不好的,鑒就是一種概念、雜念。把我們內心裏那些不好的雜念統統地洗滌掉,讓它再沒有瑕疵。時時勤拂拭,就是不讓它再有不幹淨的東西,就會攝受六根了 ,你自己就能攝受。很多人說要跟師父學,因爲自己攝受不住只好跟師父去學,到廟裏讓師父來攝受,一犯錯的時候師父就打你,時間長了你的壞習氣就沒有了,是被打罵出來的。這個打罵是慈悲的打罵,不是那種兩個人懷恨在心的打罵。
時時勤拂拭,自己把自己的鏡子擦幹淨的同時,我們的心就清靜下來了,就能像嬰兒一樣純淨。很多孩子到五歲天目還是開的,到了八歲之後就慢慢關上了,因爲沾染世間的東西越來越多,他先天的大門就關上了。
【愛民治國,能無爲乎?】從表面上講,君王要愛戴人民,善于治理國家,我們要達到一個無爲的狀態來治理。
反映到我們身上就是要愛自己的煩惱,愛煩惱的時候,煩惱自然就轉變成菩提了,所以煩惱即菩提就在這兒。愛民那個民是我們內性當中的衆生,我們愛它,它就轉爲菩提種子,就生根發芽了,所以明白了精氣神合一,身體柔軟、心態慈悲、把自己的六根也洗幹淨沒有瑕疵的時候,再生煩惱就不是煩惱了,那叫如是觀察煩惱了。這煩惱從哪兒來的,怎麼來的,爲什麼來,如是觀察。《心經》裏的第一個字觀,你要觀這些煩惱菩薩啊,原來這些都是自性當中心態還是不太平衡造成的。
今天有一個徒弟說:我一著急就犯脾氣,怎麼壓也壓不住。你知道自己在犯脾氣,以前是不知道自己是犯脾氣,還認爲自己是對的,現在明白了犯脾氣不好,還用方法去對治,這就是一個覺悟了,一個小的光點出來了。你覺悟的時候就會來治理它,要如實去觀察煩惱怎麼來的,用種種方法去對治它,這個對治不是跟它針鋒相對的幹,要如實的去觀它怎麼來的。爲什麼這個人一說話,我就這麼煩哪,他講的話我就不想聽,說明我們內心當中有業障,首先第一個反應就是我的業障來了不能發脾氣,一發脾氣叁千功德沒了,這樣慢慢的就形成了一種自我的調控,讓自己的心情開朗起來。
煩他說明某一世和這個人身上的業障有仇恨,那你就念經、念咒回向給自身的業障,回向給他的業障,都不要鬧啦,你們能明白了就跟著我修行。因爲快要過年了要祭祖了,在這裏我把這個簡單的法門教給你們,因爲話說到這兒了就教給你們如何來處理。業障深,業障現前,要明白是自己往世的冤親債主或者那個人的冤親債主找你來了,這時候你要像觀音、像釋迦佛一樣,用真正的慈悲心,讓自己的心量像宇宙一樣包容所有被你傷害的這幫無始劫的精靈,然後你就給他們說:我在無始劫傷害到你們,這一世我聽聞佛法也明白佛法了,也喜歡修行,我帶領大家一起修行,相信我能修好,大家就不要鬧了,不相信我能修好,你們就可以到某某師那裏某某佛那裏去修,大家爲了這一個法緣不要互相爭執。這樣我們大家都和平相處,人與人、人與神、人與鬼都能和得來。
在過年期間從初一到十五,學佛的人要供素食。可有些人是學其它的,但也學佛,說我祖宗要吃。祖宗也是人死後變的啊,你也可以在燒香的時候告訴他:聽聞佛法吃素修行,可以增加自己的功德,開自己的智慧,雖然你們已經亡故了,但也要隨順宇宙大法,都要放平穩心腸跟佛學習去修行。這個時候你的冤親債主、業障或者你煩的那個人也會慢慢清靜下來,這樣天下就會太平,這年就過得好。現在也有很多素食的雞鴨魚肉也可以上供。這樣愛民治國就把我們的煩惱平息下來了。
知道自己煩惱上來了,心浮躁了,你就知道這是業障來了,並不是你真的想發脾氣,是業障在鼓動你發脾氣。它會慫恿你的後天思維說罵他、打他、說煩他。它一個勁地鼓動你,你的心就會越來越浮躁。怎麼我越見這個人越煩呀,他講的話這麼討厭。其實人家…
《從修行的角度講老子的《道經》第十章 專氣致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