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乃謂諸佛現前,並帶領衆生者欤?答爲諸佛無能以其手帶領衆生出輪回。若能者,諸佛以其大悲與方便,早已無余解脫一切衆生矣。
或再問,何謂得保護耶?答謂各各以其修法得保護。
若皈依于自生起,即不用修他法,無法不爲叁寶所護佑者。猶如具最勝保镖,即必無懼者也。
如是蓮師向磋嘉媽解說外皈依之法。
內皈依
化身大師蓮花生爲卡珍公主磋嘉媽所謂問:內皈依之對象爲何?何品器之人受皈依?以何法受皈依?其態度當如何、時限又如何?于何處境受皈依?作用與功德又如何?
大師答曰:皈依之境者,當皈依上師、本尊,與空行。
皈依者當爲入密咒道之門者。
皈依之法乃以身、語、意至誠。
其心態當爲以上師爲佛,縱失身命不舍本尊,並不斷向空行作供養。
時限者,自灌頂時,發菩提心,直至成就金剛持位。
處境爲虔信密咒道。
作用或功德者,爲轉成密咒根器,以得不共加持。
磋嘉媽白大師:至乎內皈依,當修習何法?
大師答言:此中有八種鍛煉。有爲叁不共修持。
一、皈依上師已,于彼勿起惡心或欲謗之。
二、皈依本尊已,勿斷對彼之觀想,與念誦。
叁、皈依空行已,勿斷經常之供養。
五種共修持如下:
一、任何飲食先取加持爲甘露,供與觀于頂上之上師。供與觀于心輪之本尊並臍輪之空行。當作如此啖食之鍛煉。
二、無論所往何方,祈請上師、本尊、空行。觀想上師于頂上,觀想自成本尊並觀想空行護法爲護佑。此爲行之鍛煉。
叁、縱失命或肢,當鍛煉成以上師如心之珍貴,本尊如眼之珍貴,而空行如身之珍貴。
四、無論任何事故,或病、苦與自在,喜與愁,當鍛煉祈請上師,供養本尊,供獻食物及食子與空行,除此,勿作占蔔或巫術等。
五、常憶念上師,本尊與空行功德,數數作皈依。皈依上師已,障即除。皈依本尊已,成就大手印身(英譯者按:指本尊如虹身。漢譯者按:即大印身)。皈依空行已,得諸成就。
磋嘉媽白蓮師言:內皈依有何功德?
蓮師答曰:皈依上師,不爲世智所縛,無明與愚癡之障即除。見與覺之積集圓滿,並得當下之覺悟。
皈依本尊,離日常覺識,自生智資糧積集,得大手印成就。
皈依空行,離惡魔之障,餓鬼困窮之障清除,得積集離執之資糧,並離染著,得成就報身之大樂。
磋嘉媽白蓮師言:內皈依之正行爲何?
大師答曰:首當熱切求無能勝之覺。次觀上師、本尊與空行坐于面前虛空中蓮花日月座上,並誦叁遍:
“上師,傳承之根本,
本尊,成就之本源,
空行,加持之與者,
皈依此叁根本。”
及後,無散亂專注上師,本尊與空行,重複誦:
“皈依上師、本尊與空行。”
再祈請如下:
“一切上師、本尊與空行,請頒賜身、語、意加持!請頒賜灌頂!請賜共不共悉地!請慈悲眷顧我,汝具信之子。”
嗣後將上師溶入頂上,本尊溶入心輪,空行溶入臍輪。
磋嘉媽白蓮師言:內皈依之法爲何?
大師答言:首次受戒之儀軌如下。必先受灌頂,灌頂時即同時受戒,若不灌頂而欲受戒,先頂禮繞行上師,獻之以花,並白言:
“上師垂聽,本尊之聚集,壇城聖衆,空行與隨侍,請垂聽,自即時至得無上大手印持明位,我某甲皈依傳承之根本,一切超然之諸上師。
皈依成就之本源,一切本尊之聚集。
皈依勝加持之頒與者,一切空行衆。”
誦此叁次,皈依即成。
此爲皈依之儀軌,吾已解說內皈依之法。
密皈依
卡珍公主磋嘉媽白大師言:至乎密皈依,皈依之對象爲何?何種人得受皈依?以何法受皈依?其態度當如何?時限又如何?于何處境受皈依?作用與功德又如何?
大師答言:皈依境者,當皈依見,修與行。
受皈依者爲最上根人欲得覺者。
其法爲以見、修、行、果作皈依。意即以決定見、具境界之修與一味之行作皈依。
至乎心態,離染之見即不求成佛不棄輪回。離實執之修爲不墮邊見而離言表者,離取舍之行爲不墮任何界限。
皈依時限,爲直至覺悟。
皈依之處境,爲不欲再投生。
皈依之作用,爲于此生達圓滿證悟。
磋嘉媽白言:關乎密皈依,當作何種修持?
蓮師答雲:首爲叁不共鍛煉:
一、具覺悟之見:當修習使具別無他處可得佛果之決定見,以一切衆生與佛同體故。當修習得空有無分之決定,以悟諸相與心無二而得。
二、具境界之修:心勿外求,勿內求,鍛煉其任運,自在與放下。
叁、至平行之于無散亂之境界之得鍛煉。行住坐臥中觀修之境不可得。勿于須臾有散亂。
以下爲七共修法。
一、縱勝悟自心爲佛,亦無棄上師。
二、縱知諸相爲心,亦勿中斷功德根本。
叁、縱無畏地獄,亦避最細之過。
四、縱不求覺悟,勿謗教法。
五、縱得無上悉地,勿自負或自誇。
六、縱知人我無二,勿斷衆生之大悲。
七、縱知輪涅無二,亦于僻處而修。
磋嘉媽白化身大師言:至乎密皈依,其如何作守護,並有何功德?
蓮師答言:皈依見已,護無入斷常二見,邪見與執著得清除,光明法性之積集圓滿,身語意不斷之悉地得成就。
皈依修已,見亦護持修。染著與習氣之障得除,得集無二之資糧,決定與本來解脫之悉地得成就。
皈依行已,護持不入邪見或斷見。僞善與愚癡之障清除,造次亦無執之積集圓滿,轉一切覺受成悟之悉地得成就。
磋嘉媽白蓮師言:密皈依之正行如何?
大師答言:見,自然放下,應離執與免邊見。修當離實執,及定見。其爲不可言表。意即心勿向外求,勿專注于內,住于自然而離實執。無散亂于行住坐臥,住于不斷之境界中。滿足,振奮,空靈,大樂或光明等均爲短暫之覺受,切莫視爲神異。若心掉舉、受障、昏沈,以此等覺受作修習,一切顯現,如上者,勿以之爲過患。
磋嘉媽白言:受密皈依戒之法爲何?
大師答言:頂禮繞行上師,獻之以花。弟子當跏坐,以大悲受利自他之菩薩戒。繼凝望天際勿動其目,安住覺性--活潑、醒覺、明朗及遍滿--勿執于能所,此即爲決定之見,具境界之修,勝利之行!當于此直指。思維如前。
此爲密皈依之講授。
化身大師蓮花生雲:此爲吾以外、內、密教法,上下諸見,密與顯攝集爲外、內、密皈依唯一根本之口授。若能如上而行,即可轉法爲修,轉修爲道,而道熟爲果,卡珍公主,當信解之。
于此以皈依爲道之修,講授圓滿。叁昧耶,密、密、密。
回 向
衆生由此妙淨善 圓滿福慧二資糧
已具福慧二資糧 淨妙二身願成就
衆生所有一切淨善行 能作所作任何現正作
等同普賢如來清淨地 如是一切淨妙願獲得
文殊菩薩無盡勇猛智 以及普賢菩薩善慧行
凡彼一切隨喜常修學 以此淨善回向諸衆生
叁世如來一切佛菩薩 贊歎回向殊勝最圓滿
我此妙淨善根遍如是 最極勝妙修習乃回向
《皈依》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