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藥師經釋義 第四、藥師如來十二大願分▪P2

  ..續本文上一頁該知道,他就是文殊菩薩再來。

  他很清楚自己來幹什麼,就是翻譯這部經來的,翻譯到七歲的時候這部經完成了,他跟所有的人說,明天中午就要走了。大家以爲他翻譯完回家了,沒想到第二天就往生涅槃了。

  在凡間有沒有這樣的事哪?有的!一見鍾情的人,就是上一輩子他倆有個願,下輩子一定做夫妻。這個願成爲一個動力,兩個人都轉生回來的時候,千裏姻緣一線牽,見面就一見鍾情,而且白頭到老,這就是他倆親自約定的,但我勸大家不要發這樣的願,這種願力不好,輪回的種子。

  『願我來世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時。自身光明熾然。照耀無量無數無邊世界。』藥師佛發願來世證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的時候,自己的身體如太陽光一樣光明耀眼,照耀無量無數無邊的世界。這個就和阿彌陀佛的聖號可以傳遍十方法界一樣的了。

  『以叁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隨形。莊嚴其身。』叁十二大丈夫相是圓滿的。如何爲圓滿?大家可能不明白叁十二相在什麼時候用,比如釋迦佛在人道上修得圓滿了,人身是叁十二相,叫圓滿報身,圓滿報身中就有八十隨形好。用人間的語言說,這個人長相非常好,好到無法用語言去說了。

  他用光明來莊嚴,用叁十二相八十隨形好來莊嚴自己的身體,讓大家一看他的身體就歡喜。就像釋迦佛在因地修行的時候,看見一個如來相貌非常莊嚴非常圓滿,心生歡喜,就喜歡修行。

  我們大家也要修成叁十二大丈夫相。爲什麼說是大丈夫相,不說是女人相?因爲能出家修行的人都爲大丈夫,回小向大啊,這才叫大丈夫。回大向小的人就不叫丈夫。大丈夫相具備了像釋迦佛腳底下有金輪、手非常軟、耳朵非常長等等的特征有叁十二個。大家可以在自己身上查一查,看夠不夠,能湊夠叁十二個數,就說明佛觀察的這個東西不會錯。如果你還沒有湊滿,說明你還有很多東西沒有觀察到。

  『令一切有情。如我無異。』就是讓後世看到我的或聽聞我的人跟我一樣,長相平等,功德平等。利益衆生,安樂有情。

  他發的第一個願很真誠,這個法是平等法,非常殊勝。所以第一個願就是生佛平等願,就是衆生與佛是一樣的,是藥師佛的正報莊嚴

  大家一定要有個願,如果沒有願,在修行道上會遇上很多的問題。如果你有了願之後,可能你就在某一個晚上睡覺的時候,自己就解開了。或者在別人談話中,雖然那話沒有對你說,但你一聽就明白了。我們很多時候因別人說一句閑話得到開悟,這開悟是小的覺悟,小覺小悟可以使江河滿啊!

  藥師佛的願力和我們衆生非常接近,藥師佛有什麼,衆生想求什麼,藥師佛馬上滿足,還要和藥師佛一模一樣的,他和衆生息息相關,所以說藥師佛偉大。

  有句話:相由心生。想佛的那種圓滿,想佛的那種光明,你的相貌慢慢就會向佛靠攏,相貌是由心轉變的。第一個願裏是衆生和佛平等願,長相平等,功德平等,所有的東西一律平等,無有高下。

  從這裏我們就可以理解到,心可以轉我們相貌。你真正把心量打開了,願力真實了,願意和佛菩薩融爲一體的時候,(我在某一本書裏看過,願意與宇宙同在,願意與諸佛同在,這些話說出來的時候,)你會感到一種震撼,獲得一種力量。因爲你說出這種話的時候就是一種願,但那時候並沒有明了是願。如果你明了這是願的時候,雖然沒有利益別人,但首先要利于自己,讓自己覺悟也是好事。

  首先要有一個自力,願意與宇宙同在,願意得到宇宙的加持,願意與佛菩薩同在。自力、自然力(宇宙力)、佛菩薩力,叁力結合才受用啊!

  講了很多話,很多人接不住,不用心就很難辦。自己要從內心把那種最無上的理能翻譯過來的話,你的心、心力、願力心、功德力都在提高。你在提高的過程中,你的心量就越來越大,最後你的心量就和佛菩薩一樣的,和宇宙一樣的。心量大的同時,你的總願力就會越來越大。因爲你願意讓所有的衆生都離苦得樂,所以心量大也就表明我們福慧具足。

  沒有智慧沒有福德,修行起來也很麻煩。修慧不修福,羅漢托空缽,修福不修慧,大象挂璎珞,這都不成。所以在修行中大家的心量要大到無所不包,無所不能容。心量大,發出來的願力就會越來越真誠,越來越真實,由心願指導我們的行,走得就堅定和踏實。

  

  【第二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明徹。淨無瑕(xiá)穢(huì)。光明廣大。功德巍(wēi)巍。身善安住。焰網莊嚴。過于日月。幽冥衆生。悉蒙開曉。隨意所趣。作諸事業。 】

  

  第二大願和我們平時的生意買賣、事業聯系起來了,它可以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聽藥師佛名號的,就能得到這樣的好事。這個第二大願是開曉事業願。是藥師佛身光破暗。

  『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明徹。淨無瑕穢。』第二願是唯藥師佛獨有的。他得菩提成佛時,身有叁身佛,隨類變化,或現人天,或現鬼畜,無有定相。身如琉璃之身,此變化身,如青色寶,內外明徹,淨無瑕穢,晶瑩剔透。

  炎帝和神農的身體也是透明的,內外明澈,一覽無余,吃下去的藥怎麼行走,在哪一條經脈上能起到什麼作用,看得非常清楚。炎帝和神農研製了很多的草藥。如果把炎帝比喻成藥師佛可不可以哪?也可以!他倆是一個人,但是他倆又不是一個人,從身體性能上,他倆都有這種功能,但他倆不是一個,神農是藥王菩薩或藥上菩薩,但不是佛。

  內外明澈沒有障礙,如果大家修行修到這種地步,X光可以不用了,有病自己來看,一看哪根經脈堵住了,拿針紮一下穴位,經脈就通了。

  大家要明了,自己修到最好最圓滿的時候,就能知道自己得了什麼病。如果你會開一些藥方,自己的病輕而易舉地就會把它處理掉了。佛法裏講五明,掌握了醫方明,用佛法度化衆生就比較方便。如果沒有技能,也就沒有機緣給別人講佛法。算命也是好事,但看你的心放在哪兒,如果放在賺黑心錢上就成問題。把算命當作一種方便的法門,以這種方式來教化衆生,讓他們學佛信佛這是好事。所以很多世間的東西就看你的心和願。你的心正,你運用的方法就是正的;你的心是邪的,你的方法再好也是邪的。

  『光明廣大。功德巍(wēi)巍。身善安住。焰網莊嚴。過于日月。』老子是神龍見首不見尾,楞嚴咒裏有一個無見頂相,看佛的時候看不到邊。這裏形容藥師佛的光明廣大,照耀無量無際的空間,讓人們安住在祥和、喜樂的境界中,其功德巍巍。

  我們所居住的世界,以日、月、星爲叁光,而尤以日月之光爲大,而藥師佛散發的光芒超過了日月之光。其散發的光芒交織在一起非常絢麗莊嚴,這樣的光芒能攝受衆生,不敢心生雜念。民間有一句話:螢火之光怎敢和皓月相提並論。可見佛光的威力非同尋常。

  『幽冥衆生。悉蒙開曉。隨意所趣。作諸事業。』幽冥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地獄裏的衆生,由地藏菩薩管理的;另外一種是老見不著陽光的衆生,白天隱沒,黑暗出來,像很多動物就是幽冥衆生,或者說太陽永遠照不到的地方也叫幽冥。太陽北回歸的時候,南極有半年是黑天,太陽回歸南極的時候,北極有半年是黑天,那裏的生命可以稱爲幽冥衆生。

  我們地球上的日月雖能照破幽冥,但黑夜卻沒有日月。而藥師佛的光芒能照破幽冥世界,讓那裏的衆生蒙受藥師佛的光芒,如盲人得到了眼睛,身心沐浴在光明熙和中。隨衆生的心願,讓衆生感到樂趣與自在,隨自己的樂趣來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業。

  培植德本,發揚慧力,使世界和平,人民安樂,一切作業,悉得成就。這是藥師第二願的實際應用,是藥師佛爲衆生發的願。

  釋迦佛說這個世界跟兩個佛最有緣,一是藥師佛代表東方,東方在《易經》裏代表生氣門,紫氣東來呀。爲什麼叫紫氣東來?氣爲生氣,我們得到了東方的氣體,生命力會生發 ,太陽也是從東方升起。二是阿彌陀佛代表西方,太陽落下的時候,表明生命之光芒燒光了,油盡燈枯了,這個時候阿彌陀佛接引我們往生極樂世界。

  釋迦佛講的每部經都是圓滿的,都是第一的,沒有看見釋迦佛說哪部經是第二的。後來我一看,原來是法法圓滿,經經無礙。這就表明不光《藥師經》是最好的,《阿彌陀經》也是最好的,法法平等啊。《金剛經》裏說的無有高下,都是平等的法。就看你喜歡什麼。喜歡什麼法,什麼法就是第一的。我們凡夫要從第一之中挑出一部最適合自己的經文來修行。

  第二個願叫開曉事業願。世間法和出世間法是圓融無礙的,藥師佛發的願力和衆生緊密相關啊!佛的智慧能明了一切,能知曉一切。

  在世間修行,行大乘心願根本智和後得智都得具足:根本智,是每個人原本具足的,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根本智裏包括四個智:大圓鏡智、成所作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根本智也叫一切智;另外一個是後得智,是學習五明得來的。小乘佛法修到阿羅漢果的證得了根本智,就不再去求後得智了,覺得後得智太累,就入定作自了漢。菩薩必須要證得根本智之後,還要掌握五明,五明通達圓滿具足了,最後才證得佛果。

  我們證得根本智,還要證得後得智。根本智無所得,因爲它本身就是空性的,它根本就不需要得到什麼,也不需要失去什麼,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後得智無盡得,你永遠都學不完,只要你是人,除了佛,哪怕是十地菩薩也學不完。因爲無常不斷的變化,所以就學不完。

  後得智就是要明了世間五明。你一明不明,方法善巧不夠,度人就困難了。方法善巧要在五明運用中學會的。只要你活著,後得智的學問就不會盡,今天研究出這個,明天又研究出那個需要學,世間法是無常的,所以說是不可能學完的。

  世間是緣起性空的,任何事情都是無常的,無有自性的。大家可以用最近學來的佛法來分析一下,世間的任何東西都可以分割到最小還能分割,它沒有主宰。一個石頭從表…

《藥師經釋義 第四、藥師如來十二大願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