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面看很光滑,可在顯微鏡下看它,分子與分子之間窟窿非常大,分子可以分割到最小最小還可以分割下去,只要科學達到那個地步,就一直可以分割下去,這就是說世間法上的東西都是無自性的,沒有一個主宰。
西方說上帝主宰一切,上帝在哪裏呀?就是我們的心量,就是我們的本性,這個本性可以主宰一切,一切唯心造啊!山河大地都是我們自性當中生發出來的,是生滅變化的,是虛妄不實的。
【第叁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以無量無邊智慧方便。令諸有情。皆得無盡所受用物。莫令衆生有所乏少。】
第叁個願更是實在,實在到你缺什麼,我都會讓你滿足。你如果缺的話,那他的願就成了虛言。所以第叁個願叫無盡資生願,你想得到的都能得到。
願我來世得到無上菩提的時候,用無量無邊的善巧智慧方便,幫助所有的衆生,只要是他們所需要的,就讓他們都能得到圓滿,所以藥師佛發了一個最適合我們需要的願。
釋迦佛、藥師佛的慈悲心量,從這裏就能看出布施啊!布施般若蜜,布施心特別的大,大到只要你需要,我全都滿足,全都供給。再回頭看看我們自己,可不可以做到呀?
莫令衆生,有所乏少,不會讓衆生失望的,也不會讓他們缺少,絕對讓他們滿足。這就是藥師佛發的最真誠的、最好的、最實際的、也是最適合我們現代人的一個最實際的願。
願大,心量大。佛的願望讓我們感覺到自己很渺小,感覺自己的心量太狹隘,跟羅漢比起來我們是小人中的小人。很多人說修小乘佛法的自了漢是小人,修大乘心願的人是大人,那我們連羅漢都不如,羅漢還能自了,我們連自了都沒權力,因爲我們太無明了,缺乏智慧啊。
五明:因明,聲明,醫方明,工巧明,內明。除了內明爲佛學外,其余四明都是濟世利人的方便之用。五明是要學習的,五明懂了之後,方可以去度人。很多人說不明白五明,也可以去度人。當然是可以了,但你度的效果好不好,這個就能分出高低。在人道首先要明白五明,然後把自己的無明殼去掉,才能回小向大。
如今科學發明創造,物質豐富,供給人們衣食住行上種種物質享受,都是方便之用。但由于人們無明缺乏智慧,起貪嗔癡互相爭奪,世界禍亂此起彼伏。如果依藥師佛的智慧,用科學資生的方便,幹戈停息,世界和平,人民衣食豐富,所受無缺乏啊。
【第四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若行聲聞獨覺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
第四個願非常好,藥師佛在因地修行發願,在來世證得無上菩提的時候,如果那些有情行邪道、修歪門邪道的法門,都可以讓這樣的衆生安住在菩提道中,讓這樣的有情從邪道上回歸于八正道當中,並且身心安住在清靜無爲的菩提境界當中,慢慢地去了脫生死。菩提道,即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道。這裏的菩提道,是指叁乘菩提爲正道。
正覺與邪道是相對而立的,沒有入究竟的正覺,都不免落邪,只要是斷善根的一切知見都是邪。但依普通標准而言,除了人倫道德等世間善法與出世的叁乘法(聲聞、緣覺、菩薩)爲正道外,其它虛妄分別而執都爲邪道。因爲執道,與諸法實相及世間資生事業倫理道德相違。
聲聞最初修的是苦集滅道四谛法,獨覺是修十二因緣的。修了聲聞獨覺二乘法的人,用大乘法讓他們回小向大,讓他們安住在菩提道中。所以說藥師佛發的這個願非常的大。這個願跟我們叁界內的緣分最好。修行和不修行的藥師佛都來管,只要你聽聞我的名號,修行我的法,我都來管你。
對二乘衆生,使其安立于大乘中;對邪惡外道
衆生,則先破其頑迷,使其舍邪入正,安立于世間倫理道德,即佛教人天、二乘、五戒、十善法中,然後再由人天進入叁乘,再由叁乘使其安立于大乘。這與法華會叁乘歸一乘之理相符合, “皆以大乘而安立之”。 從這裏看藥師佛的心量,我們要行大乘的話,也要學佛的心量呀。
第四個大願叫安立大乘願或者叫安立大道願。它的中心思想是讓衆生都能走上正道,回歸于佛國。
十方一切如來的悲心,從經文當中就能體驗到,對我們叁界內的衆生,用他們的智慧和善巧來度化我們。那麼我們在聽聞這麼多經典之後,還沒有反應過來,那也真的對不起諸佛菩薩了。大家在修行的過程中,一定要有真誠的願,沒有願,修行就很困難。
在人道上,《藥師經》對我們幫助非常大,學佛的或者出家的人都知道,我們生病了或遭災了都要去廟裏頭做一個藥師普佛,因爲藥師佛保佑我們身體健康、事業順利。
廟裏頭做普佛都要在早上,因爲早上正好相應了東方生氣叫紫氣東來,晚上做彌陀佛經。廟裏的修法或者一些法事,我會在講經的過程中慢慢的講給你們聽。到什麼因緣就給你們講一下,這樣大家就會慢慢的了解,也就懂了很多很多的知識,把這些知識在自己內心當中串連起來,自己的智慧就會慢慢打開。
大家平時要多看一些書,尤其中國古時候的書,裏面都包含了一些密法口訣。你在看的時候就會體驗到,寫書的人對佛法、對中國古代的學問非常精通。不管你修哪個門派的,你看完《西遊記》、《封神榜》,你的思維和以前就不一樣了。以前只是看個熱鬧,現在看的是內容是味道,《西遊記》、《封神榜》裏就有密法。
唐僧自己去取經,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就是唐僧自心矛盾的映現,是去還是不去,去的是誰來代表,不去的又是誰來代表,在裏面攪和泥的又是誰來代表。大家在分析《西遊記》《封神榜》的時候,秘密法就會得到,智慧就在增加。
智慧增加就是能量增加呀,你身上的光就會越來越大越來越亮,練過氣功的人走到你身邊,就會問你是否學過氣功?你肯定回答:沒學過氣功。那你身上怎麼有這麼強大的能量啊,用現在的話講就是磁場強。你自己也覺得奇怪,怎麼會有能量場?豈不知你已經和宇宙相應了,和很多法相應了。
大家在學習佛法的過程當中,尤其要明白我們和藥師佛和阿彌陀佛的關系。廟裏早上唱藥師佛,中午唱釋迦佛,晚上唱阿彌陀佛。東方代表藥師佛,也代表的是金剛部;西方代表的是阿彌陀佛,代表的是蓮花部;本師釋迦牟尼佛是我們的導師,是娑婆世界的教主,這樣一一對應就如法。
藥師佛可以讓我們沒病沒災。密宗金剛部的阿閦佛就是藥師佛,修的密法都是藥師佛法。
【第五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無量無邊有情。于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叁聚戒。設有毀犯。聞我名已。還得清淨。不墮惡趣!】
『第五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無量無邊有情。于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叁聚戒。』第五大願是專爲修行人發的願。這句話是講等我將來證得無上菩提的時候,假如真的有無量無邊有情。有情從字面上翻譯主要是包括人類,其它的天人、非人也叫有情,也可以不叫有情,因爲它沒有體,沒有體,就沒有肉沒有血沒有氣脈,可以不叫有情,但是它的確有思維,有思維就叫有情。我們統統把叁界內的這些都包括在內,這樣比較完整。如果單指人,就不叫無邊了,無量無邊是包括叁界內所有的有情。
很多人就會鑽空子說植物也有思維呀,一燒它的葉子就卷起來了,它也會發出一種害怕的波段呀,通過科學驗證植物也是有情的。這樣大家就知道了,花草樹木都是有情物。山河大地也是有情的。有人就要問,水真的有情?是的,不信我們從河裏舀兩杯水來,你對著其中一杯念佛號,用慈悲心與它交流,幾分鍾之內水就會沈澱下來,上面清清涼涼,喝起來非常甜美;另外一杯水,你對它胡說八道,說一會就用火把你煮了等,就跟人與人說惡毒的話一樣,那水的味道就很不好。水中也是有情,因爲水中有八萬四千種生靈,那就說明水也是有情的。
石頭不能說話,但你要是用一種傷害它的心去挖山挖礦,你的命可能就會被山埋住。很多聰明的老板挖山開礦的時候,都要請法師念經,把這些看不見的山神、仙往外度走。說山神、土地神呀,我是來開礦的,別傷著你們。你會看到一個很奇怪的景象,很多動物會排著隊走,而且我也是親自上場給人做的,雖然它是無情,但它的確是有思維。
這裏把叁界內的所有都稱爲有情,最終都是有情,因爲都要回歸于最初的那個地方,只不過現在分別它是山河大地、花草樹木、人和動物,這是後天分辨出來的。如果不分辨,就像釋迦佛所說的都是佛。正因爲他說了這句話,我們才相信修行確實能證得佛果,當下就會得到佛果。只要你敢直下承擔,佛國就在眼前。直下不承擔,佛國是找不到的。
在我藥師佛法中修行梵行。梵,譯爲淨,超出五欲的清淨行,就爲梵行。這個“我”不是單指的一個小我,這個“我”是大我是無我,是月藏玉兔日藏烏。梵行還有另外一個詞叫修戒,通過戒定慧打開自己的智慧。很多人也沒有通過戒,也沒有通過定,智慧就打開了,這是上根人,他的智慧根非常好,可以從慧定戒走,怎麼走都沒有障礙。大家從定戒慧也可以,從戒定慧走也可以,聞思修都可以,這要看每個人的機緣與根性。佛說一句話,不管你上根也好下根也好,最終是要成佛。成佛就不再受叁界內控製,不會受五行控製,這種情況下你就爲自在佛,所以說我們要明白梵行就是戒律。
一切皆令得不缺戒者,使修行者得具足戒。不缺就是具足戒。凡夫持戒修行到佛地,如渡海的浮囊,裏面盛滿空氣,沒有一點漏洞,才能渡到彼岸。囊比喻成戒,戒行無缺,才能到佛地;如果浮囊有孔,就會沈沒,所以戒不可片刻離開呀。傳戒者要如法傳授,受戒者要如實修行,方能具足,無所缺漏。
叁聚戒:攝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叁聚戒是屬于出家人的,在家人是沒有的。
攝律儀戒,即持身口七支等戒,就是止一切惡行,就是諸惡莫作,凡是佛製止的事,都不能作,如果作…
《藥師經釋義 第四、藥師如來十二大願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