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了就是犯,此即攝律儀戒。
攝善法戒,即做一切善法,就是衆善奉行。凡是佛教授的事,如六度萬行,都要去做,如果不做,就是違犯,此即攝善法戒。
饒益有情戒,即諸菩薩廣行四攝,饒益衆生,如果不做饒益衆生的事,即是犯戒。
攝律儀,攝善法,通聲聞。而菩薩戒則以饒益有情爲主,以攝律儀、攝善法爲助。
有許多人雖然沒有皈依,但那個清淨的心已經皈依了,因爲相信了佛法,相信了佛的那種慈悲力,等于受了無形戒。到廟裏讓師父給受戒,那是有形戒。
只要我們發一個真誠不虛的願,我們就可以得到戒體。很多人說沒有師父給受戒,或者說沒有出家怎麼有戒哪?你真的至心發願,這個願就爲戒。
受戒和不受戒結果真的不一樣,沒受戒之前你的心都是不定的。今天有個人問我,說一打坐妄念就來了,不打坐沒有妄想。大家可以考慮一下,因爲這個事情都要經曆,爲什麼一打坐妄念就來了,可從座上一下來什麼妄念都沒有了,什麼心煩的事都沒有了?這也是大家必須要解決的,必須要明白的問題。
受戒就會得到戒體,不受戒就沒有戒體。有戒體的人會如理如法按照戒定慧一步步的往上修,剛開始心情非常糟糕,越修越沈穩,越修越清靜,這是得戒體的人。
沒有得戒體的人,只是懂得一點念經或者做個早晚課,是不得戒體的。不得戒體的人,打坐就會越來越混沌,思想越來越慌張,感覺自己越坐越煩躁不安,說不出來的煩,七百年的事情、八百年前的谷子全想起來了,這就是惡種子或者是汙染源開始排汙了,你的腦袋起得全是妄念。
還有很多受過戒的居士沒有得到戒體,他只是走了一個形式。很多出家的師父也是,雖然登了壇,但也沒有得到戒體,是名得到戒體。真正得到戒體的人,他的戒體和他的願力是平等的,是不二的。你的願不真實,你的戒也不真實,願真戒真,願假戒假。
和尚一問:盡形壽,不殺生,汝今能持否?如果你的心願很慈悲能持,就是我絕對不會殺生,我能持這個戒,這個戒你就得了,清靜心去接戒。如果用一種浮躁的心來受戒,上面問:盡行壽,不殺生,汝今能持否?能持。這戒就不清靜,不清靜的戒,這戒受的就沒有用了,沒有用的戒,就是是名受戒了,走了一趟形式。形式的戒,得不到真正的戒體,所以說我們要至誠發願就在這兒。
你真心皈依之後,你的真誠善念會感召龍天護法來保護你,因爲你是佛家人,要修梵行的,將來是要度人的。所以說皈依的人,都能感應到身邊多了一個人,有時候最少是一兩個人,有時五到八個,很多剛皈依的人馬上就有這感覺。老有人跟著,再大的凶事,都感覺到沒什麼了不得的,好像就能躲過去,心裏就有這個概念。皈依後膽子非常大,哪兒都不害怕,以前夜路不敢走的,現在自己走都不害怕。沒皈依以前,感到走到哪都害怕。
當你說出“煩惱無邊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兩個誓言的時候,菩薩一看這個佛子是要真心修行了,天龍護法就來保護。因爲天龍護法有一個願力就是保護真誠修行的人。不真心修行的人也保護,因爲他畢竟也是在那兒修,也要保護,但和保護真心修行的,多多少少是有區別的。大家可以用實際來驗證,看我說的對不對。如果對了,就說明佛經裏的話沒有騙我們。如果沒對,那先找自己是哪個地方錯了。
西方基督教派,教民犯錯誤了,要到教堂裏去忏悔,至心發露,就把自己做的錯事向神父向教主傾吐出來,傾吐之後他的心就清靜了。再做錯事了,到了星期六星期天還要來忏悔。東方就是要去遵守道德,一是有爲的道德,一是無爲的道德。如果不遵守,你的戒就是假的。
犯戒有一個限定,是在無意之中犯戒。如果不懂這裏面的密意的話,犯了戒還指望藥師佛來救你,反正還有藥師佛接著我哪,十八層地獄可能下不去了,這種念頭是錯誤的。你有意去犯殺戒,藥師佛也不是貪官,走後門送點禮那是不行啊!那時候地獄的無常來了,大鎖鏈子咣啷咣啷地就來找你了。叁尺頭上有神靈,做的每一個錯事都瞞不過呀。法網恢恢,疏而不漏。
大家越做錯事,越不願意去忏悔,這個時候無明就會越來越厚,結果就會越來越愚癡,愚癡到一定地步出口都是邪說,像法末期和末法時期基本上都跟經文上所說的一樣,魔的天下。有沒有覺悟的人哪?有!我們的機緣和福報不夠,就很難碰上那些覺悟的人,善知識很難尋,真正修煉的修行人也很難見得到了。尤其藏地的那些大喇嘛修行非常好,也很慈悲,但我們的福報和因緣都不具足,見他們很難,就像我們見班禅一樣,很難很難的。如果機緣不到,福報又薄,如何碰上他?所以大家一定要發一個真誠的願力。只有真誠的願,戒行才會清靜,才能修好自己,走得踏實,最後才能證得無上菩提果。
所有的佛都是一個慈悲心,都希望我們能真正的證得菩提。你真正證得了菩提之後,天下清靜了,我們的身口意都清靜了,就是得了自性戒,自性當中去持吧!所以說我們要發一個真誠的願。
『設有毀犯。聞我名已。還得清淨。不墮惡趣。』如果有毀犯了,聽聞我名號還得修我的法。你不修藥師佛的法,不念藥師佛的名號,跟藥師佛不相應,那是不成的,犯了錯誤就不可能一碗水端平,因爲是惡心做惡事。有時候善心做了壞事,是可以原諒的,大家經常會犯這種錯誤的,因爲方法善巧不夠啊,所以說就辦了壞事。
大家要明白聽聞藥師佛的名號,並修他的法,然後才能還得清靜。殺了人的罪犯一聽藥師佛有這種願,想通過念藥師佛的名號保他出來。藥師佛絕不會保你出來的,法律決不會放過你的,人間的道德決不會放過你。
在無意之中犯錯誤的,或者確實是冤枉的,哪怕是善事辦錯了,我們都要忏悔。聽藥師佛的名號又修他的法,與藥師佛相應了,內心清靜了,藥師佛可能會派一個使者幫你把這個事情處理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他派一個使者並不一定非得派一個天上的菩薩下來,比如說法官想判你,但他也不知是怎麼回事,腦筋就起了一種慈悲心,說這個人真的是冤枉的,應該好好的審審他。這就是藥師佛幫你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碰上這種事。大家不要認爲這種事是你的命好,那只是一半。命好只是說你有福報,這福報是你過去世供養過佛,這一世又來學佛修行,于是凶事就化了。
很多時候真的是這樣的,七拐八拐很大的事情不了了之,這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經常會碰上的,這也都是福報。生生世世都在修行,只不過自己的智慧沒那麼好,但是每一次輪回的時候都在修行,不管做人、做動物、做花草樹木呀,都會投生到能聽聞佛法的地方,很多寵物也會生到能學佛法的人家,花草樹木也是這樣的。因爲它生生世世就有學佛的種子,哪怕犯了錯誤變成了植物,這個植物就會被學佛的人買到家裏或者種在廟裏頭,這都是福報。
我在香山曾經養了一只黑貓,它天天跟我修行,我念佛,它趴到我身邊。我跪著念,它也跪在那裏,它是趴在那兒跪。我雙盤坐在佛前修行,它就跑到我雙腿上。我念經,它就在那兒睡大覺,本來不可能困的,但我一念經它馬上睡著了,等我念完經它馬上醒了,非常非常好的一只貓。後來因爲我要走,就把它送給別人了。
從這裏大家應該明白一個道理,不管變成什麼,只要學佛的善根紮上了,都會去修行,這決不是騙人的話,我們是因爲福報大變成人了,福報小一點的,可能就會變成人家的寵物,再小一點的可能就會變成花草樹木栽在廟裏頭,在廟裏頭能聽到佛法啊。
大家一定要發個至誠的願,然後守這個清靜的梵行。聽聞藥師佛的名號,至心忏悔,就會恢複到清靜的梵行當中,也就是經常說的返本歸元。
不墮惡趣。就是不會墮落到叁惡道。叁惡道是:地獄、餓鬼、畜生。叁善道是:人道、阿修羅、天人道。叁善和叁惡加起來統稱爲六道,我們經常說的六道輪回就是指這個。
大家一定要用心的學習善法,舍掉那些惡法,在皈依的時候就說過: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如果犯了錯誤,只要你聽了藥師佛的名字,然後至心發露,就可以得到佛菩薩的加被,回到清靜的梵行當中,這樣身心就會清靜下來。
第五大願爲戒行清靜願。你發這個願一定要從本心上去發,心是菩提,菩提也是心。菩提心就是我們求覺悟的心,想成大我的心,菩提心也爲清靜無爲的心,所以我們一定要真正的發願。
【第六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其身下劣。諸根不具。醜陋頑愚。盲聾喑(yīn)啞(yǎ)。攣躄(luán bì)背偻(lóu)。白癞(lài)顛狂。種種病苦。聞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慧(xiá huì)。諸根完具。無諸疾苦。】
『第六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其身下劣。諸根不具。醜陋頑愚。』第六大願應是指娑婆衆生,身體勝劣高下參差不等,在大庭廣衆,下劣者相形見拙,不免精神苦痛,落于隱憂。在五色根身上,有眼、耳、鼻、舌等四根。或缺一,或缺二,或俱缺,所以說是諸根不具,當然他的身體就醜陋。這一世長得非常醜陋,也是前世的果報,但並不代表這個人心靈就醜陋,這種因果可能就是他上輩子對佛像做了一些不好的事情,所以讓他變得非常醜陋。現在人醜,但心靈非常美,這都表明他在上一世犯了錯誤之後,臨死的時候確實忏悔了,願佛陀能給他機會從頭做起,但是因果不太好改,醜陋這個果還得吃,但他的心靈確實轉變了。
出家人的相都比較莊嚴,在受比丘戒的時候和當兵一樣要檢查身體的,自古以來受戒都是非常嚴格的。因爲要有一個莊嚴的相貌。佛法是慈悲的,什麼人都可以來修行,但出家不一定人人都有這種緣分了,自古以來就是這樣定的。
頑愚者,意根衰弱,心性魯鈍,冥頑不靈,怎麼都不開竅。比如有的人就只相信科學,相信眼睛能看到的,認爲科學的東西才是完全准的。科學是表象的東西…
《藥師經釋義 第四、藥師如來十二大願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