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經》釋義 第二十四品、福智無比分

  《金剛經》釋義——第二十四品、福智無比分

  須菩提。若叁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爲他人說。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福智無比。福德和智慧無比。如果真正修到福慧具足的時候,是無法用凡間有爲的東西來比喻的。布施的七寶不管像須彌山還是恒河裏的沙子那麼多,這樣的福德非常大,但還是有爲的。

  真正把自性修的清淨無爲的時候,福智是無法用人間語言來打比喻了。因爲自性福慧已經具足圓滿,也就如同虛空。既然如同虛空了,人間的那些比喻就太渺小了。

  【須菩提。若叁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爲他人說。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如果有叁千大千世界當中,所有的諸須彌山王那樣的七寶都聚集在一起。真正的還是比喻我們的自性,我們的自性貪嗔癡各占一大千世界。叁千大千世界裏面有須彌山王,須彌山王好比魔頭支配後天思維,犯錯誤了、沖動了,都是我們的妄想煩惱。這個魔王就是相對于我們的清淨心來說的,是煩惱之王,也可以說須彌山王。

  在佛教裏,用須彌山來比喻事情非常大,或者是非常高的。每一個須彌山王的七寶多得就像叁千大千世界那樣,何況有叁千大千世界那麼多的須彌山王,把這七寶聚合在一起的時候去布施。

  如果有一個人受持這部《金剛經》,不管是一句,還是四句偈,或者讀誦、或者給別人演說,和諸須彌山王的布施來比較,諸須彌山王還沒有讀誦、演說經文的百分之一,就是百分之零點幾的功勞。須彌山王用所有的七寶來布施,還不如這個人明白這個偈,天天念誦這個經文的功德大。

  受持讀誦爲人演說的功德是無量無邊的。七寶布施只是相當于人家的百分之一還不到,百千萬億分都不能來比喻,是不可能相提並論的。

  雖然沒有用財寶去布施,但讀了這部經,用經典給別人去解說,給別人去講解宇宙真實的道理的時候,這兩個的智慧與福德是不能比的。

  從自性上來講,就是說已經證得了清淨心,也就是菩提心。在給別人講解的時候,是用自己最清淨的菩提心說的。自己受持、讀誦、書寫、都是在一種清淨梵行下去做的。所以這個時候行善,都是不可以用七寶來比喻的。大家要明白《金剛經》講得是什麼,說來說去都是說我們的自性一定要清淨無爲,一定要會區分有爲和無爲。自己修到福慧具足圓滿的時候,才能福智無比。福智無比就是和宇宙一樣,和虛空一樣大,用語言是無法形容的。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