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西藏生死書·第六章 演化、業與輪回▪P3

  ..續本文上一頁會「被時間、火或水」毀滅。它的力量永遠不會消失,一直到它成熟爲止。

  雖然行動的後果可能還沒有成熟,但只要有適合的條件,它們終將成熟。我們通常都會忘記自己做了些什麼,往往在很久之後,我們才會受到果報。那時候我們無法將它們與原因聯想在一起。吉梅·林巴( Jikm¨| Linpa )說,想象一只老鷹吧!它飛在高空上,並沒有投下影子,沒有任何征象顯示它就在天空上。突然間,它發現了獵物俯沖而下,猝然撲到地面。當它降落時,恐怖的影子就出現了。

  我們的行爲,常常會延後呈現它的果報,甚至延到來世;我們無法指出是哪一個因造成某一個果,因爲任何事件都是許多業成熟之後集合在一起的複雜結合體。因此,我們都會以爲事情是「偶然」發生在我們身上的,如果每一件事都很順利,我們就稱爲「好運」。

  除了業之外,還有什麼能夠如此滿意地解釋我們每一個人之間的極大差異呢?即使我們是出生在同一個家庭或國家,或類似的環境裏,我們還是有不同的性格,完全不同的事情發生在我們身上,我們有不同的天賦、傾向和命運。

  誠如佛陀所說的:「現在的你,是過去的你所造的;未來的你,是現在的你所造的。」蓮花生大士進一步說:「如果你想知道你的過去世,看一看你現在的情況;如果你想知道你的未來世,看看你目前的行爲。」

  善心

  因此,下一世我們將會有什麼樣的出生,完全取決于這一世我們有什麼樣性質的行爲。很重要的是我們千萬不可以忘記:我們行爲的結果,完全是看行爲背後的動機而定,絕非行爲的大小程度。

  在佛陀的時代,有一位年老的乞丐婦女,名叫「依賴喜悅」( Relying on Joy )。她常常看著國王、王子和人們供養佛陀和他的弟子,她最希望的莫過于能夠像他們一般去供養。所以,她就出外行乞,但一天下來僅要到一個小銅板。她拿著這個銅板,向油商購油。油商告訴她,這麼少的錢,什麼東西也買不到。當油商聽說她要以油來供佛時,對她産生了憐憫心,把她所要的油給她。她拿著這些油到僧院去,點了燈。她把燈放在佛前,許願說:「除了這盞燈,我沒有什麼好供養的。但透過這種供養,希望我將來能獲得智慧之燈。願我能解除一切衆生的黑暗,願我能淨化他們的一切業障,引導他們開悟。」

  當天晚上,其他燈的油都燒光了。但是當佛陀的弟子目犍連( Maudgalyayana )前來彙集所有的燈時,那位乞丐婦女的燈仍然一直燒到破曉時分。當目犍連看到那盞燈還點燃著,油滿滿的,並且有新燈蕊時,他想:「這盞等爲什麼白天還點著,實在沒有道理。」于是試著吹熄,但那盞燈仍然繼續燃著。他試著以手指頭掐掉燭花,但沒有成功。他又試著以袈裟悶熄,但燈還是燃著。佛陀一直在看,就說:「目犍連,你要熄滅那盞燈嗎?你是辦不到的。你甚至無法移動它,何況熄滅!即使你把一切大海的水都澆到這盞燈上,它還是不會熄。世界上所有河流和湖泊的水都熄滅不了它。爲什麼呢?因爲這盞燈是以誠心、清淨心供養得來的,那種動機使得它擁有巨大的功德。」當佛陀說完這句話,那位乞丐婦女走向他,佛陀爲她授記將來必定成佛,名曰:「燈光佛」( Light of the Lamp )。

  因此,我們的行動會産生什麼樣的結果,完全看我們的動機好壞而定。寂天菩薩說:

  這個世界上不管有什麼樣的喜悅,

  完全來自希望別人快樂;

  這個世界上不管有什麼樣的痛苦,

  完全來自希望自己快樂。

  因爲業報的法則是不可避免和真實不虛的,所以每當我們傷害別人時,是在傷害自己;每當我們帶給別人快樂時,就是在培育自己的快樂。DL喇嘛說:

  如果你試著克服自私的動機――嗔怒等等――並發展對別人更多的慈悲,最後你將獲得比本來還多的利益。所以,有時候我說聰明的自私人應該這麼做。愚癡的自私人總是爲自己著想,結果是負面的。聰明的自私人會想到別人、會盡力幫助別人,結果是他們也會得到利益。

  輪回的信仰告訴我們,宇宙間是有某種最高的正義或善。我們一直想發掘和釋放的,便是那種善。每當行善時,我們就是往前靠近它;每當做惡時,我們就是在隱藏和抑製它。每當無法把它表現在生活和行動上時,我們就會感到痛苦和挫敗。

  因此,如果你想從輪回的事實獲得一個重要訊息,那就是:發展這種善心,希望別人能找到永恒的快樂,並以行動去獲得那種快樂,培育和修持善心。DL喇嘛曾經說過:「我們不需要寺廟,不需要複雜的哲學。自己的頭腦、自己的心就是我們的寺廟;我的哲學是善心。」

  創造力

  因此,業不是宿命的,業是我們有能力去創造和改變。它是創造性的,因爲我們可以決定行動方式和動機。我們可以改變。未來掌握在我們的手中,掌握在我們的心的手中。佛陀說:

  業,創造一切,有如藝術家:業,組成一切,有如舞蹈家。

  由于一切都是無常、流動和互相倚賴的,我們的一切行動和思想都會改變未來。任何情境,即使再絕望或再可怕,譬如末期疾病,都可以用來進化。任何罪惡或壞事,都可以用真誠的忏悔和真實的修行來淨化。

  密勒日巴被認爲是西藏最偉大的修行者、詩人和聖人。我還記得小時候讀他的傳記,以及凝視著我所模擬的小畫像時,都會深受感動。年輕時代的密勒日巴,接受巫術的訓練,報複心態驅使他以黑術殺死無數的人。但由于他的反悔,再加他的上師瑪爾巴( Marpa)給他的嚴酷考驗和折磨,使他得以淨化一切壞的行爲。他繼續修行,終于開悟,成爲多少世紀以來幾百萬人的明燈。

  西藏人說:「壞行爲有一項好處,那就是能夠被淨化。」因此,永遠都有希望。即使是謀殺犯和最冷酷無情的犯人,都可以改變和克服導致他們犯罪的情境。如果能夠純熟而睿智地利用目前的情況,它們都可以啓示我們解脫痛苦的束縛。

  目前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一切,都反應著過去的業。如果能認知這一點,那麼每當我們遭遇痛苦和困難時,就不會把它們看成失敗或巨禍,或把痛苦看成是任何形式的處罰,我們也不會責怪自己或自怨自艾,而是把正在經曆的痛苦,看成是過去業報的完成。西藏人說:「痛苦是掃除一切惡業的掃把。」甚至還要感謝一個業正要結束了。我們知道:「好運」是善業的果報,如果不好好利用它很快就會過去了;「壞運」是惡業的果報,事實上它正在給我們淨化的絕佳機會。

  對西藏人來說,業在他們的生活中,具有非常生動而實際的意義。他們活在業的真理和原則之中,這就是佛教倫理的基礎。他們了解業是一種自然而公正的過程。因此,不管他們做什麼,業都會激起他們個人的責任感。在我年輕的時候,家裏有一位非常好的仆人名叫阿貝·多傑(Ap¨| Dorje),他很疼愛我。他真是一位善良的人,一生從未傷害過任何人。年幼時,每當我的所言所行傷害到別人,他就會很和氣地說:「哦!那是不對的。」讓我深深體會到業的無所不在,一旦我有任何壞念頭要生起時,他當下就會轉化我的反應。

  真的如此難以看到業在作用嗎?我們不是只需回顧自己的生活,就能看清行爲的後果嗎?當惱怒或傷害到別人時,它不是反彈到我們自身嗎?不就會留下痛苦而黑暗的記憶,以及自我厭惡的陰影嗎?那個記憶和那些陰影就是業,我們的習慣和恐懼也是來自業,都是過去所行、所言或所思的結果。如果能夠檢討自己的行爲,同時能夠了了分明,就會發現,在我們的行爲中有一個老是在重複的模式。每當做錯了事,就會導至痛苦:每當做對了事,就會産生快樂。

  責任

  我非常感動地看到,瀕死經驗以相當精確和驚人的方式,肯定了業的真理。在瀕死經驗中,有一個令人深思的共同現象是「全景式的生命回顧」(panoramic life review)。有這種經驗的人,不僅會巨細靡遺地回顧一輩子的事件細節,還會看到他們的行爲所産生的後果。事實上,他們會經驗到自己的行爲對別人所産生的全部影響,以及別人心中所生起的一切感覺,不管是多麼的惱人或震撼。

  生命中的一切逐一浮現,對于我所經驗到的許多事情感到羞恥,因爲那些似乎不是我做過的。……不但經驗到我所做的事,還包括我如何影響到別人……即使是思想也沒有喪失。

  我的生命過程在我面前通過。……我在生命中曾經感覺過的每一種情緒,都再感受一次。眼睛顯示讓我知道情緒如何影響我的生命。我生命中的一切行爲又如何影響到別人的生命……

  我就是我傷害過的那些人,我就是我曾經帶給他們快樂的那些人。

  我曾經想過的每一個思想,曾經說過的每一句話,曾經做過的每一件行爲,全都重新上演了;還加上每一個思想、每一句話、每一件行爲對出現在我生命中或影響範圍內的每一個人的影響,不管我是否認識他們……;再加上每一個思想、每一句話和每一件行爲對天地、植物、動物、樹木、水、空氣的影響。

  我覺得我們必須非常嚴肅地看待這些見證。它們將會幫助所有人體會自己的行動、語言和思想的全面意涵,並促使我們變得越加負責。我注意到許多人感受到業的威脅,因爲他們開始了解逃脫不了業的自然律。有些人佯裝全然藐視業,但在他們的內心深處,卻又極度懷疑自己的否認態度。白天他們也許表現得滿不在乎,完全不理會道德不道德,一種僞裝、灑脫的信心,但晚間獨處的時候,他們的內心卻經常是黑暗、煩惱不堪的。

  了解業之後,東西方都有逃避責任的特殊方式。東方人把業當作不幫助別人的藉口,他們會說,不管他們受到什麼樣的苦,那是「他們的業」。在「自由思考」的西方世界裏,我們卻正好相反。相信業的西方人,會「敏感」和「小心」得過分誇張,他們會說,實際上,幫助別人就是幹預了他們必須「自尋出路」。這是多麼逃避和違背人性呀!也…

《西藏生死書·第六章 演化、業與輪回》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