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衆1:阿彌陀佛,弟子想請問師父,弟子學佛已經叁、四年了,每日誦經持咒念佛號,但不知爲何不能誦楞嚴咒,一誦此咒就心煩意亂,不想再念佛了,請師父慈悲開示。阿彌陀佛!
傳喜法師:有一些人可以說是比較有代表性的,我們學佛能理解的當然我們能接受,合情合理我們都容易接受。有一些比如說咒語,我們沒辦法理解,佛教裏面都是講道理,推理方面,爲什麼還要加上這些咒語,不能理解的這些咒語呐,這就是我們對真理的探索啊,分兩種途徑來說。一個從邏輯推理,我們可以通過邏輯推理來靠近真理。還要靠一種方法,叫超思維的方法。因爲思維也是對立的,所以超對立的,這是對真理直接的一種體驗,這也是我們學習真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且是比較高級的一部分。
邏輯推理是對真理去領會、去體會,但是還要有超思維的一個層次,是直接的體驗真理的一種方式,這是我們人類追求真理的兩種方式,這兩種方式在佛教裏面都有。而且推理的部分對于我們初入門的(是種方便),但是教理的學習也會伴隨我們學佛很久。還有超思維的——咒語,咒語它能夠破我執的這個魔。
因爲在我們的佛教裏講到有四種魔,其中叁種魔是在我們自己的身體裏,所謂五蘊魔、煩惱魔和生死魔,這叁種魔特別需要這種咒語來超越它。但並不是說用咒來驅逐這些魔鬼,當我們某種狀態的時候需要咒語來克服,拓展我們生命的境界。特別是《楞嚴咒》,我們能夠依靠著這個咒語去記憶背誦的話,可以超越出我們這個狹隘。
反過來說,我執比較重,我們我執的五蘊魔、煩惱魔、生死魔力量比較大的話,就會對咒語有相當的排斥性。我們每個人嘗試著來誦持咒語,嘗試著,然後慢慢慢慢讓自我我執變小,這是對自我的克服。這個我克服了,天地就寬了,障礙我們自性的狹隘會被打破。所以有的人在誦咒的時候它會有反彈,就是內在的裏面有一種反面的力量、排斥咒的力量,這其實也是我們學佛的一個瑞相,也算一種瑞相。
你學佛幾年了,持咒有這樣的感受,但是要堅持,要堅定。學佛不是說,哦,喝到嘴裏只有糖茶,甜的才是好喝的,有時候苦的也是有補充微量元素的作用。佛法也是,能理解的固然我們會很開心,但是這些咒語,不理解的,它有它破除我們其他業障的這些功用。你有這個感應,所以要更好的持好咒,這說明這個咒對你的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