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第二篇:心法要義 貳、辨類析微 一、持咒住心

  貳、辨類析微

  一、持咒住心

  問:修四皈依時,有相皈依、無相皈依、及空有圓融皈依,應如何觀想?

  師:修本尊簡修,仍屬有相皈依。到本尊專修、本尊心要,方爲無相皈依及空有圓融皈依。

  有相皈依,即依皈依境觀修。無相皈依,即依體性之「體、性、相、用」而觀修。空有圓融皈依,即不離本際,不舍大悲,于一多涵攝、周遍含容之法界中,廣度衆生而無一衆生得度者。

  無相皈依之體、性、相、用:

  一、自性本體如如不動:體性清淨,本無動靜,本不生滅,一切幻相,皆妄識所現,當持心如大地、如虛空之不動。

  二、自性之性超越叁世:情器叁世的變化,皆由有情的生老病死及世界的成住壞空變遷而現。若泯絕一切現象,則體性無過去、現在、未來叁世可言,是故自性超越叁世。

  叁、自性之相光明遍照:體性本來無相,而以本明寂照爲相。《圓覺經》雲:「圓覺普照寂滅無二。」自性圓覺,其性本空,自始本明,恒寂恒照。又自性離于叁世、方所,無有邊際,自性光明亦超越叁世、方所、中邊之相,故名遍照、普照。此即自心自相光明遍照。

  四、自性大用遍滿法界:體性無相,卻能如幻遍顯法界無量光明、無量身土、無邊塵剎、聖凡諸衆、染淨諸法,乃至揚眉瞬目、舉心動念,無非是自心大用,遍滿法界。是故行者應善用自心,廣行菩薩道,以莊嚴自心。

  

  問:修法完,如何觀皈依境壇城諸尊化光融入自身?

  師:一種觀法,是直接觀諸尊當下全化爲光點,有如下雨,紛紛溶入自心。如何溶?觀自身如水,雨入

  水中,自然溶合無間。另一種觀想,是觀護法融入菩薩心中,菩薩融入佛心中,佛融入傳承心中,而後由傳承一一遞融,最後融入親傳上師心中,由上師再化爲光,融入你心中。如此觀想雖較費時,但獲得加持之信心亦會加深。此兩種觀法,可任擇其一而修。

  

  問:持六字大明咒,應如何作觀?

  師:最好是中觀,不住一切觀,不住一切想,蓦直持,得與觀世音菩薩法身相應。但初修不能無念,故宜與觀世音菩薩叁密相應而持,身結印、口持咒、意作觀。至于老修行,則應深住體性,放光虛空,上供下施,如幻度衆生,願令觸此光明、聞此咒音之有情,皆同登覺岸。

  

  問:修「歸元要訣」,最後持咒時,心要如何安住?

  師:安住體性持咒,而承諸佛之加持。修畢則示現本尊出定。

  

  問:當安住體性而修時,無我相、無人相,要如何持咒?

  師:在修途,了知咒音由體性而現,自然地遍滿法界,故爲虛空體性在持、法界在持,因法界即是真正的自己(真心)。如是咒音在法界不持而持,震動回旋無盡,廣度法界有情。

  

  問:無妄念是否可不必持咒?

  師:真正深達體性,本寂本照,可不持咒。但若住在頑空中亦不成,必須持咒度衆生。何況大多數人,都是自以爲無妄念,殊不知此「自以爲」之思想,即是妄念,況且實在尚有許多微細妄念流轉而不自知。十地菩薩尚需咒力護持,何況因地行人?我常一睡叁數小時,睡中尚手持念珠,轉動不辍。

  

  問:安住于空觀時,是否要持咒?

  師:自心已空,哪裏有人在持咒?倘修空觀尚有妄念,則須持咒入淨。自心若能清淨,則安住大空叁昧即可。

  

  問:般若心經的咒表何境界?

  師:般若心咒,總說表一切情器歸于無我、無人、無佛、無衆生之體性明空。

  

  問:去貪瞋癡咒是否即是大空叁昧咒?與般若心咒有何不同?

  師:去貪瞋癡咒,即是大空叁昧咒。叁昧即大定,持此咒安住大空叁昧:無相、無念、無願。

  至于般若心咒,則安住般若大空,亦即安住明空叁摩地。

  

  問:持去貪瞋癡咒、般若心咒、及持六道金剛咒之後的觀空,在方法與功德上有無差異?

  師:既然歸空,都是歸于如如的空性本體。只是六道金剛咒令衆生化爲明點,溶爲光明大空;而去貪瞋癡咒,則是常用于助念或修施食後,可令有情彙歸體性大空,或回歸本位;般若大佛母咒,則是顯密共通的咒,可令自他一切有情同登覺岸。

  此叁咒皆極殊勝,而以六道金剛咒,又稱聞聲成佛咒、佩帶成佛咒,是密宗最主要且殊勝之咒。

  

  問:顯教之般若心咒開頭並無「爹雅他」,而本宗有之,加此句是何義?

  師:凡于密咒之前加「爹雅他」,即表此咒爲體性咒。若有諸大菩薩、或天王、天人、天龍八部、鬼神等,飛行于空中,聞此咒音,皆須恭敬合掌伫立,待行者誦畢此咒,再繼續飛行。故凡密咒之前加有「爹雅他」,我們都須萬分尊重,因屬體性咒,誦聞皆得成佛。

  

  問:經與咒有何差別?

  師:經與咒,究竟上並無差別。諸佛所以講經,是爲令衆生悟見本來,彙歸法性;而持咒則爲令衆生

  成佛最快速之法。經爲顯說,持咒乃密行,秘密加持衆生窮盡法性之源。經咒相互爲輔:持經應了經中奧義而持,不能只依文字識解,且應明白諸佛出世講經說法之本懷,乃爲令衆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而持密咒,則是直接相應、契入佛知佛見之勝法。

  

  問:法界是否真有種子字?

  師:若以究竟體性而言,諸佛、種子字,皆非實有。但就度生而言,則須藉諸佛與種子字爲外緣,以顯發衆生本具之體性。

  

  問:華藏祖師曾開示:妄念多時,可多持「呸」字,即可使妄念消滅。是否可請上師慈悲傳授?

  師:大聲地「呸」一聲,妄念頓斷,安住于清淨無念中。

  

  問:「阿」字表法界不生不滅、本空本寂之體性,如果終身持「阿」字,既簡單又可到佛法究竟處,是否可請上師傳授?

  師:「阿!」(師父大呼一聲「阿」,短捷洪亮。)萬念皆斷,定于不生不滅、萬念俱消之境地。恒持之可證體性。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