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轉妄除障
問:是否修一切法,重在心念?倘有惡念,應如何對治?
師:萬法唯心,一切行爲作業,無不由最初一念而起。倘能「慎其初念、製其染心」,則一切五毒之念、十惡之業,皆不會發生。衆生在染已久,雖有心學佛,然無始業習尚未根除,難免偶有惡念發
生。此時應立刻覺照:此念是惡、是妄、是業,須不染不著,不任其發展,此謂「製其染心」。
其實,豈僅是惡念?舉凡一切分別、愛惡、取舍、人我、得失等種種念頭,通謂之染念,皆是妄逐六塵、輪回生死之業因。只要此類念頭一起,皆應了知「自心在染」,應當回到本來的清淨,無可染著。倘若修持未到,不克如此,則須一心持咒,消除宿業,求傳承本尊加持,以期與佛心相應。
問:在社會中工作,難免有時會有貪瞋癡的習氣現前,不知如何才能對治?
師:時時了知一切外境是幻非真,自己所處之情境,猶如電視屏幕影像,虛假不實。既知一切是幻,何來貪瞋癡?或時時住于法、報、化叁身而持咒,或與本尊叁密相應而持咒,即無叁毒。
問:心中若有一妄念,即另起一對立之念,與之交戰不已,是否應如此修,一直到心中遇境不起妄念,而無須再另起一念與妄念交戰?
師:起一念頭與妄念交戰,是自己本有之清淨佛性,與無明交戰。當妄念調伏,自己方能住于不動心,此即佛性勝無明,無明漸微薄。初修之行人,常時時刻刻對事、對境如是調伏妄念,此爲枝末之法。
然就無上密法,則當了知:若妄念、若對妄而起之念,若染念、若淨念,皆是虛妄非真,同由體性所顯。故無上密行人,但了見其妄,而不分別取舍,不隨念轉,亦不須另起一念以壓製之,則妄念自歸于清淨體性,此爲調伏妄念根本之法。
問:「轉識成智」,是否于妄念來時,了其非真,而不隨不製?
師:轉識成智,僅有「轉」名,而非真有何物可轉,只是于空有不住而已。對于妄念,有兩種了法。一是了知其妄,一是了此妄念即是真念,因一切妄念,亦無非本體所顯,本體空寂。行者可任擇一種修之。後者爲已證之覺受,亦爲甚深之觀修法。
問:有時妄念不止,怎麼辦?
師:在知見上,應先明白:衆生從小到大、從年到年、由劫至劫、從無始到現在,無時不在妄想中,而所想者,不過是人我得失,由此而更造輪回之業。故今日已得密法,則須勤修,以轉妄念。若持咒還無法轉妄念,則要觀照:此想亦由自性所如幻流現。了知有一如幻之人,在起如幻之想,此即修心。因了知此想如幻不實,即不執著,而回歸真實之自性本體,是即正道。
問:爲何修法愈修煩惱障愈多,知識障愈多,文字障愈多,色障愈多?
師:不管多少障,只要放下即是。若能無念,任何障皆不起。因一切障,皆因你去想、去鑽牛角尖才有。倘使無念,連此身都不可得,還有何可障?因有身才有障,因有念才有身。若時時把念住于本體,即是將身放下;身既放下,一切障亦皆放下。如尚未修至體性法,則本宗仍有多種忏罪消業除障之密法,依之修持,自能除障礙。
問:爲何修持過程中,頗覺有些障礙?
師:一切衆生,心性本來清淨,與佛平等。所以爲衆生而不是佛,乃因心垢太深,不了諸法如幻,本空本寂故。密乘行者,最低限度,當了知此身是幻。一切業力所以成爲障礙,乃是心中未能了達其幻,而爲其所轉。
雖然如此,但在修持過程中,業力將淨未淨之際,或有業力集中現前之現象,謂之翻業種,此時須耐得過。須知修心之人,決不可能「修死」。即使業力極重,或者陽壽短促,經修持無上密宗,亦可彙歸法界、或是往生淨土。因此,業力集中現前時,無須擔心,應該堅忍不拔,讓無始業力一生了去,才可成佛。
衆人無論是在定中、夢中,乃至于現實生活中,一切皆是幻非真。既知其幻,又何必將一切障礙挂留心中?應當安忍于本寂本照、本來無礙之本體智慧,而對境修持,此即無生法忍。定力若足
,可以安住,便可開悟。若如是能安住于本空體性上如幻持咒,便無障礙、無怖畏可言。因我們的真智,便是大光明藏,安住般若本智,一切幻妄現象,不能擾亂挂礙,故能一超直入性海。此即般若波羅蜜多。如不解般若,則無法了生死,無法明心見性。六祖說:「只論明心見性,不論禅定解脫。」是有其深意的。
問:修持中,內在的心亂,是種子未淨,外在的幹擾是業力,如何內外皆清淨?
師:內外本無分別,自性本體本無內外可說,強分內外即是衆生念。故須泯去內外分別取舍之想,一超直入,即內外皆可清淨。另在大圓滿前行中,亦有淨六道業種及修身口意清淨之殊勝法門。
問:持咒修心,有時業力反而密集現前,該如何處理?
師:當業力現前時,了知這是自己過去無始罪障,加速集中,反射到現在,如此才能縮叁大阿僧祇劫爲一生。應隨緣了諸業,莫再造新殃。故修持過程中,或將有所突破時,業力猛然現前時,應發大菩提心,堅忍不拔,阻礙愈大,耐心愈深,則功德和成就亦更快更大。修行是大丈夫事,切勿畏難而退轉,反該以此逆境作爲鍛煉自己之機緣。華藏祖師曾說:「障礙越大,成佛越快,因多生業障一生了故。」如祖師之大成就,尚且有障礙之磨練,我們初修,更應不求僥幸,收拾身心,勇猛向菩提道邁進才是。
問:密勒日巴尊者之師父,要他不斷蓋一些房子,然後拆掉,以此來消除其業障。然則我們要如何消除自己的業障呢?
師:方法很多,如積善、作功德、或持咒修法均可。若我也如密勒日巴的師父馬爾巴一樣,要你們修苦行,恐怕連一個弟子都沒有了。但密法不可思議,只要精勤持咒觀修,積極行善,並避免再造惡業,即可消除業障。而最了義之法,就是證空。經雲:「心空罪亦空」。
問:痛苦的原因是什麼?
師:執著便是痛苦之因。因有執著,故有得與不得之分別心,不得便痛苦,得而不能永保亦是痛苦。世間一切,本是無常,本是了不可得。故須放下執著,才能免去痛苦。然而衆生無始業習太深,須賴修持及諸佛菩薩之加持,方易解脫。
大衆須知:人生短暫,如在剃刀邊緣,若不能此生超出輪回,便要輾轉六趣,再生爲人之機會,佛經上亦有「盲龜值木」之歎。圓覺宗之心法,能使值遇者一生超出輪回,甚至究竟成就,因此大衆莫要空過時日,男衆當如火燒腳跟,女衆應如救頭之燃,如此精進修持,才能超出輪回,究竟清淨。若不能明白此點,以此短暫難得之人身,作種種無謂之追逐,不得則自惱惱人、自損損人,不僅是一種浪費,亦且要生出無窮的痛苦,如何能解除痛苦呢?
問:如果我們身心感到很痛苦時,要如何處置?
師:如果痛苦,就要曉得自性在纏,才會有痛苦。凡有取舍,即是自性在染。我們的自性,如常寂光土,亦如大圓鏡,法界有多大,自性圓鏡即有多大。在法界中之一切形形色色,森羅萬象,都于圓鏡中了了顯現。若能住此清淨自性中,雖了知、看到、聽到萬法的生滅,但不分別取舍,如大圓鏡,即無痛苦。
《圓覺經》說:「法界海慧,照了諸相,猶如夢幻。」當最痛苦時,便是最易入道之時。實則痛苦亦是自性如幻的顯現。不怕念起,只怕覺遲,以智慧覺照,就能解除一切苦厄。
問:無奈覺得自己作不了主。
師:人之所以會作不了主,皆因宿業牽纏。故要持本尊咒,或持六道金剛咒,以消除罪障,令心清淨。待心清淨時,再來返照,即能廓爾明朗,不會做不了主。
所謂「返聞」,即是自己的心,不住于任何一個點、一條線、一個面、一個東西上,而要很普遍、平等、廣泛、周遍的住于廣大的法界大空上,無執就不會有痛苦。若只爲某一個人、某一件事,而費盡心思,當然會有痛苦。法界之廣大不可思議,若我們的心能契入,怎會爲身邊一點小事而
難過呢?自心不爲塵事所牽,就不會作不了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