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密法授受
問:爲何修本宗的法,可以即身成就,顯教的法則要修叁大阿僧祇劫才能成佛?
師:因圓覺宗心法是從根本光明心體上,直指自己本來即佛,只要不住六塵,不著空有,便可直破根本無明而成佛。而顯教除禅淨二宗外,總是依因明比量,在理上作種種抉擇取舍,在枝末無明上,慢慢地除塵,然而根本無明未破,則枝末無明暫除還生,故須曆經長遠時劫才能成就。
問:何以佛陀住世時,許多衆生聞法即開悟;現在的衆生,即使遇到殊勝法門,仍難得開悟?
師:佛陀住世時,能親聞佛陀說法者,多深具福德,業障很薄,因此往往聞法即開悟。如今不但佛陀已圓寂,且爲末法時期,人心不淨,師資雙方皆遜于佛陀住世時甚多,故難以成就。
但本宗有叁種殊勝處:一、本宗所傳釋迦牟尼佛心地法門,一超直入,修處即證處,過去在西藏,只有大喇嘛或法王,才有資格得法,此爲法門之殊勝;二、教傳、近傳之傳承不中斷,此爲加持及口訣殊勝;叁、代代祖師皆爲大成就者,是爲說法者殊勝。合此叁者,雖佛已示寂,猶如正法住世。各位有幸受持,若能虔信、切願、力行,是爲善根福德具足,則即身成就並非難事。
問:修密是否需要特殊根器?
師:芸芸衆生之中,有緣得識密乘者不多,而能接近密宗無上心法者,更是極少。若非福慧皆備的大根器,又如何得此因緣?故凡入本宗者,應自敬自重,善加珍惜,勤修本宗所傳之心法。
本宗一入門之初,即爲行者點明「自身是佛」之理,若能信得過此點,由果位起修,則迅速無比。我今舉一例:如人有屋而不自知,還一心計劃集木造屋。若經他人告知:此屋即是他所有,只需進屋,便是屋主。則他只要進屋清理多年的塵屑即可,無需從頭奠基。何等方便!
本宗對于新皈依者,只要一心淨信,四皈依咒及百字明持滿十萬遍,我們即直接導入心法之門。至今已有不少弟子由此契入,效驗頗多。但若屢修卻無法契入,即回頭修習四加行。如此依根機
而設進階,可減省大部份弟子許多時間。
我們爲師者,只有一個心願,即是一心幫助弟子愈快成就愈好,因此傳法上也盡量避免迂回耗時,故希望本宗弟子,珍惜我們所傳之法。
問:密宗之法有無高下分別?
師:藏密始自蓮華生大士,唐密則始自善無畏。雖然傳法有異,成就有快慢,但由究竟觀之,則無差別。顯密二門所臻之圓滿境地,也一無差別。至于東密,則是在唐朝時傳至日本的,所傳之法,僅屬叁乘之有相法門,而沒有無上部心法。凡此皆是應衆生根器所需,而引出之法緣,我們不可妄評高低好壞,能適性契機者即是好。只是由時間來看,修東密需十六生方能成就,藏密若得明師及無上心法,則可即身成就。這只是修途中時間上的差異,若至彼岸,則一切無異。
修心法者,不可起分別心,勿計較,應轉識成智,轉色法爲心法。只要一起分別、計較,則落于相對之塵、色,而離開心法了。
問:平日可否參考其他教派之經書?
師:可以作爲參考,但是修持方法則應依本宗法本而修,不可摻雜他派修法。祖師製定法本,每一步驟,均有其佛法上之依據,與修持之驗證,若在本宗修法中,夾雜他派修法,反而不相應。又雖然顯密各教派均源自佛陀,但若對師父信心不夠,則無法蒙受真實利益。倘若雜修各派之法,而不能專依一師一法一本尊深入,則往往因修持之心力分散,使得原先專心一志所修到的境界退失,菩提之路反而變得迂回而反複。
問:皈依無傳承或無阿阇梨資格之上師,後果如何?
師:昔蓮華生大士,求法于佛母,佛母雲:「密無師承,不得濫學,宜先灌頂。」大士乃生而成佛者,猶須如此,我們何能免此?密勒日巴尊者亦嘗歌雲:「若師不具淨傳承,求得灌頂有何用?」可知
學密必須灌頂,尤須具有一脈相傳不中斷之傳承。
或有不具傳承,亦無阿阇梨資格,而爲上師者,其人雖甚慈悲,修持亦甚好,但彼爲你灌者,恐非諸佛傳承之法流,修其所傳之法,會白費時間。況有爲名聞利養,而自稱上師者,師徒恐有共墮金剛地獄之虞。
問:沒有傳承而自稱上師爲人傳法,將受到何種業報?
師:據聞:過去白教有一法王,不但家中養了二十幾只孔雀,並且每到一處,聞說何處有孔雀,必定前往觀看。有人問他爲何這麼喜歡孔雀?他回答:「這些孔雀,上輩子都是假上師,自己封自己,要像孔雀那麼漂亮莊嚴,因此墮落到畜生道。」此報尚屬輕微,業重者要師徒共墮地獄。
問:上師曾開示:助念時不能「帶領」亡者持咒,那平常修法時,能不能觀想衆生一起持咒修法?
師:本應如此。「觀想」與「帶領」不同,觀想是自己觀修,可令自己菩提心開展,令心量廣大,即使觀想整個法界的衆生一同修持,亦不會犯戒。
但是,你不可以告訴人、非人等、乃至中陰身,要他們跟自己一同修法持咒。此即「帶領」,亦等于將此法與咒傳與對方。未具傳承與傳法阿阇黎資格之金剛乘弟子,不能傳法、傳咒。若你「教」衆生一同修持,便是違犯密宗根本叁昧耶戒。當然,我知道大家都是因大悲心,想能多利益亡者,但發心大,也必須以持守戒律爲根本。若令自他同違密戒,怎能算發心利他?
即使如 華藏祖師住世時,每天晚上修超度大法,有時候一壇,有時一天修二壇,持續叁十余年,超度圓滿萬壇, 華藏祖師之慈悲願力,不可謂不深廣。但他卻從未教亡者與其怨親債主跟著他一齊持咒修法,而且 華藏上師所傳下之多種超度法本,也無任何一種,要亡者與超度者一齊修法、持咒。試想:即使超度者是具傳法資格之如 華藏上師,縱然咒語普遍如「六字大明咒」,也未曾如此作。因此,即使諸位的悲心比祖師還大,仍應遵守密宗的戒律。因爲,無數的密乘經典,皆明白記載:密法若未經上師灌頂,而妄自修習,即使修持頗有覺受效驗,死後仍是墮入金
剛地獄。倘若我們誦佛號密咒時,祈請本尊加持,即能令亡者得度,又何須冒犯戒下墮之險,要亡者與自己一同修法持咒,使自他皆不得利益而同墮地獄?有一本經上甚至說:即使地獄之報受完了,還須再墮畜生道。
我們要令亡者往生,一定要依密法傳承的規矩,依蓮師與祖師的開示,只能「觀想」衆生與自己一齊修法持咒,不可告訴他們,要他們與自己一同修法持咒。如此才能對衆生有真實的利益。
問:但諾那祖師曾開示:經上師所傳的咒,可以轉傳他人;未經上師傳的咒,則可以自己持念,而不能轉傳他人。
師:那是因爲諾那祖師剛到中土,當時中土沒有什麼金剛上師,所以祖師才做此方便。但是現在我們要找到金剛上師極其容易,就必須依照密戒,由上師傳授灌頂。
問:于未成熟諸有情,不得宣說密法。但有時持咒之咒音,爲人聽到,而好奇問起,又該如何?
師:倘出于大悲使然,而不是以慢心弦耀自己,或標榜本宗,則一般普通顯教的咒語,爲令對方起信心,權巧宣說其功德利益,則不算違犯。但亦應觀察對方根機、與時地因緣而說,免得他人因不了解而毀謗,致遭多生多劫不聞正法,誤了衆生慧命長養之大事,便是自己彌天之過失,不可不慎。
問:上師傳法之後,是否也要爲弟子承擔業障?
師:上師每傳一次法,若弟子不修,上師就要爲弟子擔點業。因此弟子對上師最大的供養,便是法供養,也就是認真地修法。同樣的,對佛菩薩、祖師的供養,亦是以心供爲上。
問:何以有人說:「塔底爲最暗之處」?
師:有些弟子,以分別識心看師父,以致于愈靠近師父,愈看不到師父的悲心,只看到師父的缺點。連釋迦牟尼佛在世時,侍佛二十五年的善星比丘,亦是如此。故雲:「塔底爲最暗之處」,實在也是識心作祟。正如《金剛經》所雲:「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應觀法界性,即導師法身,法性非識境,故彼不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