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空性觀(北京大學哲學系演講)▪P3

  ..續本文上一頁討的過程中,你如果通達了般若空性,那解脫絕對沒問題。相反,假如沒有了悟空性,就不可能明心見性,獲得阿羅漢、菩薩等任何聖果。因此,要想真正出離叁界輪回,行持其他善法只是間接的因,唯有證悟空性才是直接的因。

  

六、對當代知識分子的點滴建議

  1、培養利他的價值觀

  現在的世間上,不管是老師、大學生、企業家,都迷茫在實執中,沈溺在輪回的網裏,所以,人們特別需要佛教的空性。只有證得了一些空性境界,他們對很多瑣事才會看得淡,而不會無有限製地盲目追求,肆無忌憚地摧毀因果。

  有時候看大城市裏的人,跟我們山上修行人的目標完全不同,他們爲了房子、金錢、感情、家庭,將難得的人身都浪費在這上面了。其實,人如果只爲了生存而活著,就跟動物沒什麼差別了。現在很多人崇尚拜金主義、庸俗主義、享樂主義,不擇手段地追求金錢,不要說關心自己的來世,就連今生中有價值的思想,他們也知之甚少。那今生中有價值的思想是什麼呢?就是知足少欲、恭敬父母、希求智慧等美德,這對一個生存于世的人來說相當重要。

  然而,現在好多大學生根本不求這些,我以前去過不少大學,見許多人進入校園之後,有一種放松感,成天泡在網上看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所作所爲對今生來世沒有任何意義,這是非常不應理的。實際上作爲大學生,身上肩負著整個人類、整個社會的未來。國外有些國家對小孩子教育時,剛開始會告訴他們:“人類未來的希望在你身上。”以警策這些孩子要行爲如法。同樣,你們北京大學的學生們,也要經常這樣提醒自己。且不說佛教中特別甚深的空性、如來藏的境界,僅僅是幫助衆生、利益他人的美德你具不具足,每個人也應好好觀察一下。

  記得愛因斯坦說過:“人是爲別人而生存的。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都是以別人的勞動爲基礎,我必須盡力以同樣的份量,來報償我所領受了的和到至今還在領受著的東西。我也相信,簡單淳樸的生活,無論在身體上還是在精神上,對每個人都是有益的。”

  可是,現在的大學生、公務員、老師、醫生,一生的行爲都爲了自己,這很令人感到悲哀。當然,這種現象也跟如今的教育有關,我們從小就被灌輸“爲了財富、地位、名聲而奮鬥”的思想,那最後的結果是什麼?只能是所有人都自私自利,口頭上雖然提倡和諧社會,但實際上卻唯利是圖、言行相違。

  要想轉變這種風氣,大家理應從自我做起,一點一滴培養利他的菩提心。我學習大乘佛教這麼長時間了,其實大乘的教義歸根結底,就是“利他”二字,除此之外,再沒有更甚深的法了。要知道,藏地、漢地的佛教都屬于大乘,但如果沒有利他心,所謂的“大乘”只是徒有虛名而已。盡管空性、如來藏的教義非常殊勝,有緣分、有信心的人去研究也可以,但你若沒有專業性的指導,光是隨便看一兩本書,則很難通達其中密意。因此,我們作爲修行人,如今最重要的是什麼?就是要培養利他心。甚至,就算你不是佛教徒,只是一個高等學校的老師或學生,利他心也必不可少。當你們這些學生畢業離開校門時,當老師們攝受一批又一批的學生時,若能始終存有一顆利他心,那做什麼事都是有意義的。

  2、認清前後世的存在

  此外,我還想強調的一點是:現在人應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所謂人生觀,指對于人類生存目的、價值、意義的看法,它是世界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具體表現爲苦樂觀、生死觀等。現在世間上的人,因爲有不同的愛好、追求,故也有不同的人生觀。但作爲一個佛教徒,人生觀務必要具備兩點:第一要相信因果,第二要了知生死輪回。假如你有了這兩點,那生活、工作的目標就會有原則性改變。否則,不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也不相信前世後世存在,所作所爲就會非常盲目。

  因此,從現在開始,大家對人生觀一定要有新的調整,應該像佛教一樣承認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以及前世後世存在。有人可能提出質疑:“佛教的人生觀雖是如此,但所有人的人生觀不一定都要這樣吧?”然而,大家要明白,這種人生觀對當前來講相當重要,它可從根本上扭轉社會的不良風氣。有些人始終對前世後世不相信,但不相信並不能證明它不存在,除非你有充分確鑿的依據。可是我看了古今中外很多書,到目前爲止,還沒發現一個人有這種能力。多年以來,對于這個問題,我也跟不少學者、博士、大學教授、科學家探討過,有些人盡管也不承認,但卻無法舉出合理的理由來。

  與之相反,承認前世後世的理論,卻特別特別多,包括牛頓也說過:“人死了之後,有神識存在。”當然,他可能是受當時基督教的影響,才有了這一番言論。據有些資料記載,牛頓一生的著作中,80%以上與神學有關,科學方面的連20%都不到。由此可見,科學家也並非都否認前世後世。此外,慈誠羅珠堪布還造過《前世今生論》,我將其翻譯成了漢文,很多人看了之後,發現個別人前世做過什麼、後世卻能回憶起來,而且找不出可以反駁的依據,通過這些非常有力的公案、教理,他們的觀念也有所改變。

  所以,你們作爲高等學校的師生,首先一定要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否則,你的世間學問即使再好,但不相信前後世的話,在短暫的人生中就不會積福行善,反而可能毫無顧忌地摧毀因果,做出種種可怕的行爲來。要知道,你今生若是造了惡業,就算果報沒有當下成熟,但就像吃了毒藥一樣,遲早會給自己帶來痛苦。因此,正確的人生觀對每個人來講極爲重要,有了它,你做任何事情都會有意義。

  

結 語

  今天跟大家交流,我也沒做什麼准備,只是以平時的經驗隨便講的。總而言之,對一個學佛法的人來說,在見解上,了解中觀很重要,了解如來藏也很重要,而這樣的學習需要長期聞思;在行爲上,則一定要利他,這些我在講《入菩薩行論》時詳細剖析過,大家有時間最好能看一看,這本書肯定會對你有幫助。同時,希望每個人對自己的人生觀重新觀察:“以前我在這個世間上是怎麼活的?如果前世後世真的存在,那該怎麼辦?”這個問題務必要關心。

  今天就大概講這些吧!非常感謝哲學系的老師提供這樣一個機會。下面若有什麼疑問、想法,我們可以互相探討……

  

  

《佛教空性觀(北京大學哲學系演講)》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