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慈舟大師傳

  慈舟大師傳

  道源法師著

  慈舟大師,示生于前清光緒叁年,歲次丁醜,九月十九日。湖北省隨縣人。俗姓梁。父諱禮簡,法名真法,母黃氏,法名寂智。皆受叁歸五戒。師幼年習儒,且隨父母學佛。既長,常懷出世之志,而以親老不克如願。光緒二十七年,歲次辛醜,師年二十五歲,開始教讀,爲儒師者十載。宣統二年,歲次庚戍,春,真法老居士西歸。師痛先父之早逝,感人生之無常,爰再請出家于慈母。母泣告曰:“汝父往生,汝侄林立,勿得更爲老朽使汝不遂所願,汝出家可也!”于是拜別慈顔,與其妻室同時出塵。師投本縣佛垣寺,禮照元老和尚爲剃度師。易法名曰普海,慈舟其字也。時年叁十四歲矣。是年冬,于本省漢陽縣歸元寺,大綸心經律師座下受具足戒。次年,回剃度本寺,侍照老念佛。中華民國元年,歲次壬子,在本縣天齊寺結夏安居。二年夏,遠赴揚州長生寺,親近元藏老法師聽習楞嚴。于冬,赴鎮江金山江天寺,依止慈本禅師參究禅那。叁年夏,複往揚州寶輪寺,聽元藏老人講法華。是年秋,月霞老法師在上海哈同花園,創辦華嚴大學,師往執弟子禮焉。讵開學未久,因故于冬季遷全校于杭州海潮寺。師隨往,專究華嚴。至民國五年畢業。朝拜普陀,九華兩聖地。六年春,侍月霞老法師于漢陽歸元寺講楞嚴經,暨武昌中華大學講起信論。月霞老法師,實爲中興華嚴宗之大德。如近年以來,宏法南北者,若應慈,戒塵。持松、常惺諸龍象,胥爲當年華嚴大學之學子。師于時,獲益獨深。曆年以來,專宏華嚴者,良有以也。七年春,應河南省信陽縣賢首山華嚴大學慕西同學之請,開講大乘起信論,是爲師宏法之始。講畢,與慕西法師結伴朝禮五臺。歸至北京,聽谛閑老法師講圓覺。八年,靜修于武昌普度寺。九年春,于歸元寺聽德安老法師講觀經疏鈔。是年秋,于漢口九蓮寺,輔助同學了塵、戒塵兩法師,辦華嚴大學,是爲師辦僧教育之始。至十二年春,華校圓滿。被聘住持漢口棲隱寺。是年夏,應杭州靈隱寺之請,開辦明教學院,不幸因江浙戰事而中辍。秋,至上海靈山寺,講演普賢行願品。冬,複應常熟縣虞山興福寺同學惠宗和尚之請,籌備法界學院。十叁年春,正式開學。十四年,至河南開封講地藏經。十五年,至安徽省當塗縣講般若經。十七年春,師以曆年積勞,身弱多病,乃離法界學院,赴蘇州靈岩山,念佛靜養。時學子中,不忍離師,隨侍入山念佛者十八人。是年秋,應鎮江竹林寺之請,創辦竹林佛學院。仍以病體不支,于十八年春,返回靈岩山。嗣應印光老法師、真達老和尚之請,接任靈岩住持之職,開建“常年打七”念佛堂。印老,真老且親爲外護焉。十九年夏,由山至漢口武昌兩佛教會,各講起信論一部。講畢回山。二十年春,複應武昌洪山寶通寺之請,講圓覺經。更應該省佛教會之請,在武昌抱冰堂再講圓覺經。是年秋,福州鼓山虛雲禅師,派人來鄂迎請。師不辭山水,同往鼓山,籌辦法界學院。二十二年秋,正式開學。講演華嚴大經,至二十五年春圓滿。複應諸大護法之請,于福州城內法海寺,再辦法界學院。而是時青島湛山寺,倓虛老法師,派人莅福堅請。既不獲辭,遂同至青。講演比丘戒相,提昌結夏安居,教風爲之丕變。是年秋,倓老法師同王湘汀居士等,邀請住持北平淨蓮寺。以南北遙遠,無法兼顧,乃于二十六年春正月,將福州法界學院遷移來平。二月初,開講華嚴大經,至二十八年秋圓滿。期中常應本市廣濟寺、拈花寺、居士林、暨外埠天津、濟南各處,禮請講演經論,未及詳記焉。叁十年春,師之開示錄出版,是爲師之言教刊行化世之始。是年秋,開示錄第二集出版。叁十一年,師結夏于安養精舍,爲衆講演普賢行願品,記錄成冊。及師所集之毗尼作持要錄,同時出版。叁十二年春,天津功德林,請師請阿彌陀經,其講記即行刊出。叁十五年,歲次丙戍。住極樂庵,單雙日輪講楞嚴經及四分律。結夏將圓滿時,講演盂蘭盆經。講錄隨時出版。是年秋,居安養精舍,繼講楞嚴經。叁十六年,二月間,于安養精舍,傳授二部僧戒。是年秋,應靳雲鵬老居士之請,至天津居士林弘法。並于當地監獄講地藏經。旋因福建陳大蓮居士之敦請至閩,于是乘輪南下。道經上海,訪應慈、持松、諸同學。駐錫普濟寺,居半月赴榕。羅铿端居士等,迎師駐錫舍利院。院中供有印光、弘一、兩大師之舍利。環境清幽,爲榕郊勝地。遂與隨從諸學子暫住焉。叁十七年春,曾在海潮寺,大覺寺,地藏庵,主持念佛七,逐日開示。在舍利院念佛七中,講“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要義。夏,鼓山湧泉寺,曾有請師複興法界學院之議,事未決定,而陳大蓮及雙泉寺,已一再促駕,乃赴閩北。先至雙泉寺。寺在邵武城外,叁十裏許,山中,爲閩北名刹,師結夏于此,爲寺中大衆,講四分戒本,及四谛要義,安居期滿,赴泰甯。該地爲陳大蓮居士家鄉。抵達之日,善信人等,手持香花,迎于郊外。至北門外之天王寺,所經之處,民衆瞻禮,鞭炮之聲,不絕于耳,盛況空前!在天王寺,講普門品,半月圓滿。複應善信之請,至距城四十裏之“古臺岩。”是冬,住岩洞中,頗爲靜谧。爲隨從學人,講大乘起信論。專心講解,精審透辟,鹹沾法益!叁十八年春,離泰甯,返福州,仍住舍利院。爲學人講梵網經,及四分律。佛七中講“稱贊如來”要義。叁十九年冬,應泉州靜遠法師之請,莅泉州轉南安楊梅山小雪峰寺,講八大人覺經。記錄爲“八大人覺經淺釋”。即于雪峰寺度歲。四十年春,在雪峰寺,爲大衆講大乘起信論。錄爲“講記”。即行出版。冬,至泉州承天寺,主持佛七,講淨土要義。四十一年春,回福州舍利院。夏,廈門市廣心和尚,請師至南普陀寺。因身體不適,乃至鼓浪嶼日光岩休養。秋,四衆恭請,住持南普陀寺。晉山典禮,至爲隆盛!曾爲漁民百余人,授叁歸五戒。但以身體虛弱,仍去日光岩休養。在養病期中,口述“增訂自修日課簡錄”出版。

  四十二年夏,爲北平四衆代表堅請,遂返北平,仍駐錫安養精舍。

  四十叁年,二月某日,師夢見月霞老法師,囑令弘法!乃在觀音七中,力疾開示:“尊重”“恭敬”“不輕慢”等要義。講話聲音已微弱!但自課拜佛彌勤!

  四十四年夏,于安養精舍,傳授二部僧戒。

  四十五年,五月間,病重!類似中風,不能言語,但神智頗清。或師預知時至,不願再說話,以便專心念佛!送入醫院,治療數月,病勢已大見輕,乃遷回精舍瘠養。

  四十六年,歲次丁酉。十一月十七日,早七時,師自睹接引佛像!于大衆助念聲中,微合雙目,安詳舍報!七日後火化,送龛者數百人。獲舍利數千粒,五色缤紛。靈骨分供于北平西郊青龍橋觀音寺塔,及蘇州靈岩山普同塔。

  嗚呼!時至今日,衆生之苦,已不堪言狀矣!而能救衆生之苦者,舍佛教其誰與?第觀佛門缁素,方在度其狂然茫然之生活,誰知負此責任?誰能負此責任?自苦不救?遑雲救他?幸于是時,有應運而生之大德興焉;慈舟大師:以佛徒之不識教義也,爰創辦法界學院以育僧才。雖南北遷徒,不以爲勞。又以僧教育之必以毗尼爲基礎也,乃提倡戒律,不遺余力。近年南北各刹,多有遵行“安居”“持齋”之製者,實大師提倡之力也。至于淨土法門,普攝群機;啓建四衆共修念佛會,與創辦互助往生會等,皆規模昭著,無待贅述焉。嗚呼!方冀大師常住世間,致佛教于複興之地,救衆生于慈航之舟。遽聞生西,不禁爲佛教悲!爲衆生悲矣!

  大師示生于前清光緒叁年,歲次丁醜九月十九日,往生于中華民國四十六年,歲次丁酉,十一月十七日,世壽八十一歲。僧臘四十八載。

  西元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八日中輪沙門道源恭書于臺灣省基隆市正道山海會寺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