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講記▪P13

  ..續本文上一頁我大家。末法衆生善根淺薄,業障深重。善根淺薄故福報少,業障深重故煩惱多。煩惱譬作賊者,賊能害身命,煩惱能損慧命,故名爲賊也。“說清淨業”這句話是牒前標後,牒者重牒,指前面的叁福,標者標舉,標舉後面的十六妙觀,皆名清淨業。能修叁種福和十六妙觀,則煩惱賊害不到你了。“善哉韋提希!快問此事。”此贊歎當機大士,佛正欲想說淨土法門,利益末法衆生,她適時啓問,故雲善哉!問得稱佛的心,合佛的意,故雲快問。

  阿難!汝當受持,廣爲多衆,宣說佛語。如來今者,教韋提希,及未來世一切衆生,觀于西方極樂世界。以佛力故,當得見彼清淨國土。如執明鏡,自見面像。見彼國土極妙樂事,心歡喜故,應時即得無生法忍。

  此是囑累阿難,受持法藏,弘法利生。受持者,受是領納于心曰受,持是憶念不忘曰持。即是我現在要爲韋提希夫人,說十六妙觀之法了,你得統統聽到記住,去替我轉*輪。“廣爲多衆,宣說佛語。”下面經文,有回到耆阇崛山,阿難重爲大衆宣說一遍之事。“如來今者,教韋提希,及未來世一切衆生,”不僅是教韋提希一個人,是要教未來世一切衆生,都要這樣修。修個什麼法呢?“觀于西方極樂世界”。佛叫阿難應當受持者,即是受持此“觀于西方極樂世界”的觀想念佛法門。將來結集法藏,流通未來,利益末世。“以佛力故,當得見彼清淨國土。如執明鏡,自見面像。”我下面講的十六妙觀,教韋提希修觀想。他是凡夫,修此觀想怎能觀想成功?有佛力加被。所以淨土法門,不完全靠自力,還要靠佛力,有佛力加被故,“當得見彼清淨國土,”此謂有佛力加被,一定可以見到極樂世界,等你觀想成功,見到極樂國土之時,“如執明鏡,自見面像。”看得清清楚楚。若是你依照佛說的十六觀行去修觀想,決定可以見到極樂國土。“見彼國土極妙樂事,心歡喜故,應時即得無生法忍。”西方極樂世界的依報莊嚴,能生種種不可思議之樂,故名妙樂。修觀想念佛的行人,見到那種種妙樂之事,應(當)時即可證得無生法忍。今略釋無生法忍一詞之意義:無生法忍是一個修行工夫的名詞,在無生法上得一種忍力,名爲無生法忍。“無生法”者,諸法本體自性,原是不生不滅,而衆生爲無明所覆,一念妄心起,于無生無滅法上,妄見有生有滅。此生滅法,因緣聚會則生,因緣分散則滅,因緣無本體自性,故此生滅法,實是幻生幻滅。等于表演戲法的人,在那戲臺上,忽然變出一只馬來了,其實沒有馬的,他只是利用道具的聲光影像配合起來,幻化成一只馬,在無知的觀衆看來,以爲那是真有一匹馬。等他把道具收拾起,幻境即滅,在觀衆看來,馬沒有了。實際那個幻馬,本來不生,本來不滅。在迷的衆生,觀一切生、滅法,亦複如是,故名如幻。又名如夢;正在作夢之人,見到種種夢境,有生有滅。一覺醒來,那個夢境本來沒有生亦沒有滅。未曾悟道尚在執迷的衆生,對因緣生滅法,亦複如是,妄認有生有滅,一旦悟了道,方知這本是不生不滅。今者對諸法妄見有生滅的衆生,依照這十六妙觀去修觀想,見到西方極樂世界,就證到無生法了。此無生法即一切法的本體,亦就是我們的自性,統名本體自性。它的別號有很多,又叫真如,又叫實相,……,都是我們的本體自性。此本體自性,本來不生,名爲無生法。此無生法,我們沒有得到這個工夫,不知它像什麼樣子,得到了這個工夫,就叫做得到無生法忍。今釋“忍”字,忍有忍可和安忍二義,忍可者,對無生法認識清楚,即是真正開了悟,真正見到無生法的本體,故名忍可,此屬智慧。安忍者不動之義,一得永得也。悟道之人,對于無生法,安住不動,此屬于定。忍字有此二種解釋,就是定慧一如的境界,名爲忍。對于無生法真正見到了,名爲忍可。我既得證無生法,不會再失掉,安住不動,這叫安忍。證此無生法忍,別教須初地菩薩,圓教初住菩薩即可證得。當知圓教初住位即等于別教初地位。別教初地菩薩證無生忍之後,漸次上進,豁破一分無明,親證一分法身。圓教初住位菩薩,證到無生法忍,即得一分本體自性,便起妙用,而能“百界作佛”于一百個叁千大千世界,同時示現八相成道。此處謂未來世末法時代修觀想念佛之凡夫,見思惑未斷,只要依佛所說,至誠修行觀想念佛,觀想成功,見到西方極樂世界,心裏就生大歡喜,法喜充滿故,立即證得無生法忍。以博地凡夫一下子超出別教叁賢圓教十信位,所以古德謂觀想念佛,是頓教頓超法門。這裏是在未講十六妙觀之前,預示修十六觀所能得到之利益。

  佛告韋提希:汝是凡夫,心想羸劣,未得天眼,不能遠觀。諸佛如來,有異方便,令汝得見。

  佛告訴韋提希,說她是凡夫,此話告訴韋提希,就是告訴我們這些未來的末法時代的衆生。我們末法時代的衆生,有一個卑劣慢,自己瞧不起自己。自以爲我是末法時代的衆生,怎麼能夠修觀想念佛法門?我們比不得韋提希,她是與佛同時出世的大菩薩。這麼一來,生了卑劣慢,爲卑劣慢所障,不敢望修聖道。佛因此告訴韋提希,叫她不要生卑劣慢,同時告訴我們未來的衆生,要發起道心來,跟韋提希學,韋提希就是個凡夫。“心想羸劣,未得天眼,不能遠觀。”羸者羸弱無力,劣是惡劣,凡夫的心想,羸弱惡劣,想不到遠。又未曾得到天眼通,看不到遠處,可是“諸佛如來,有異方便,令汝得見。”淨土法門,靠佛力加被。異方便是奇異、特別之意,起信論叫做勝方便。淨土宗是個方便法門,但非普通之方便,而是特異殊勝方便。諸佛有特異殊勝之方便,可以令汝得見。這“令汝得見”,亦是牒前標後的一句經文。重牒前文,前面佛放眉間光,把西方極樂世界攝照過來,在佛頂金臺上,韋提希夫人已見到過了。韋提希是個凡夫,她怎麼能看到極樂世界?這就是如來的異方便令她見的。此爲牒前。標後者,即標明後面十六種觀想法門,若是依照所示十六觀法去修觀,觀想成功,便可親見極樂世界。這亦是如來的異方便。

  時韋提希白佛言:世尊!如我今者,以佛力故,見彼國土;若佛滅後,諸衆生等,濁惡不善,五苦所逼,雲何當見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如我今者,以佛力故,見彼國土。”韋提希此話,是沿著上面牒前標後之句義,而謝前請後也。我剛才看見西方極樂世界,那是蒙佛力加被看見的,我當感謝世尊,此是謝其前。請其後者,佛有異方便,宣說觀想念佛法門,我依佛所說,隨聞入觀,當下修成,即得無生法忍,如下面經文所說,我這還是佛力加被我的,可是末法衆生,去佛遙遠,怎麼能夠見到極樂世界呢?此即是韋提希夫人代我們這些佛滅度後的衆生請法。如經文雲:“若佛滅後,諸衆生等,濁惡不善,五苦所逼,雲何當見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由此可知,韋提希夫人作當機者,確實是個大乘根器,她自己得到利益,她就關念到衆生。“濁惡不善”就是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叫做五濁惡世,所以名爲不善的世界。五濁在阿彌陀經上有明文:劫濁、見濁、煩惱濁、衆生濁、命濁等,因爲有此五濁,是故這個世界變成惡世,叫做五濁惡世。“五苦所逼”之五苦,即是八苦合並起來,叫做五苦。將八苦前面的四苦,生老病死合並爲生死苦,再加其余的求不得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五陰熾盛苦等,名爲五苦。五苦所逼,是指末法時代的衆生,爲五苦所逼迫。此五苦所逼,分開來就是八苦交煎。那時候的衆生,怎麼樣修行,怎麼能夠見到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呢?這都是韋提希夫人替末法時代的衆生請法。以下是佛開示修行觀想念佛之法,分十六觀。

  丙一、日觀

  佛告韋提希:汝及衆生,應當專心系念一處,想于西方。雲何作想?凡作想者,一切衆生,自非生盲,有目之徒,皆見日沒。當起想念,正坐西向,谛觀于日欲沒之處,令心堅住,專想不移。見日欲沒,狀如懸鼓。既見日已,閉目開目,皆令明了。是爲日想,名曰初觀。

  從此以下是十六妙觀:一日觀,二水觀,叁地觀,四樹觀,五池觀,六總觀,七華座觀,八佛菩薩像觀,九佛身觀,十觀音觀,十一勢至觀,十二普往生觀,十叁雜明佛菩薩觀,十四上品生觀,十五中品生觀,十六下品生觀。這十六觀文,約分爲叁:初六觀觀其依報,次七觀觀其正報,後叁觀說明叁輩九品的往生。

  “佛告韋提希,汝及衆生,”謂汝韋提希以及未來世的一切衆生,都當如是修。“應當專心系念一處,想于西方。”怎麼能見到西方世界?要修觀想,把它想出來,怎麼個想法?應當專心系念一處。衆生之心是散亂心,東想西想,要把它統一起來。專心即是一心,系念就是把心念安製在一個地方,此即遺教經所謂“製心一處”,把散亂心管製在一處。那製心一處之製與此系念一處之系,同一意義。要把心念控製住,“製心一處,無事不辦。”果能把凡夫的散亂心控製得住,沒有什麼事不能辦。你要成阿羅漢,就成阿羅漢;要成佛就成佛。那麼,你要觀想西方極樂世界,就能觀想西方極樂世界。所謂想于西方,“雲何作想”怎麼個想法呢?如來有異方便,有一個下手的方法,“一切衆生,自非生盲,有目之徒,皆見日沒。”, 生盲就是從母胎生出來就是個瞎子,這種人從未看見日頭,無法修日觀,只要不是生盲,就一定看到過日頭,這裏講的是快要落山的日頭,有目之人,都看到過那種日頭的。“當起想念,正坐西向,谛觀于日欲沒之處。”行者這時候,應當生起想念,想念那個快要落山的日頭。行者修行觀想,須于清靜室中,“正坐”就是跏趺坐,不能大跏趺坐,半跏趺坐亦可。正坐的面一定要對著西方,因爲要觀想落日,而且極樂世界亦在西方,故當面向西方。“谛觀于日欲沒之處”,這時候用眼睛觀心裏想,觀想那日頭欲沒之處。“令心堅住,專想不移。”令是使令,使令觀想之心,堅固安住,專想那個要落的日頭,不移就是不要東想西想。此即前面說的“專心系念一處”…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