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不念佛號,從無心無念處下手,請問這樣能成功嗎?
答:能成,這是最高級的佛法,是上上根人學的,這決定是諸佛如來再來。若不是諸佛如來再來,這種方法是頓超,這一生決定能證得法身菩薩,這也絕對不是普通人能辦得到,真的是億萬人當中難得有一個,恐怕連一個也選不到。如果能選得到,這個世界就有救。假設這個世界有七十億人,有七個菩薩在其中,這個世界就有救了。這在理上講是沒錯,但事上是真有困難。21-90-80
問:不念佛號,一心觀自己的念,請問行嗎?
答:決定不行!念佛號還能往生淨土,不念佛號要是不能證得無上菩提,決定還是墮叁途,出不了六道。21-90-80
問:念佛的時候,有時佛號與念頭都沒有了,請問該怎麼辦?
答:這是失念,等于駕車臨時失去控製,這時要趕快提起佛號。21-90-80
問:家婆年紀大,生活很簡單,想安定下來專心念佛,就是做不到。請問如何做到一心不亂?
答:心不平靜就是煩惱習氣,用念佛的方法對治亂心是非常有效果。但也決不是佛號一提起,心就平靜了,一定要下功夫,這需要一段時間。有人說愈念佛心愈亂,不念佛心就不亂,這是錯誤的觀念。你不念佛的時候,心也是這麼亂,只是沒有覺察而已。你的注意力沒有集中,不知道自己的心亂,到念佛的時候,才發現原來心這麼亂,決不是因爲念佛才亂的。
現在你要用念佛的功夫把心平靜下來,絕對不是幾天、幾個小時就能做到,以一般人的經驗而言,總得要叁年才行。你要每天不斷的念佛,妄念起來不要理它,把注意力集中在佛號,佛號與妄念可以同時起來,慢慢的讓注意力集中在佛號,妄念漸漸就減少了。妄念不可能突然斷了,總是慢慢的減少,所以一定要繼續念下去,不要害怕。工作時,如果不用思考,一樣可以念佛;用思考的工作,就好好工作,等事情做完了,佛號再提起來。21-90-81
問:我念佛喜歡打坐默念,有人說出聲念比默念功德大,請問這種說法對否?
答:念佛是行住坐臥都可以念,默念也行,出聲念也行,這才自在。有人說出聲念比默念功德大,大概是說出聲念有別人能聽見,所謂是「一曆耳根,永爲道種」,你把佛的種子種在聽者的心裏,這是功德。默念雖然一般人聽不到,但鬼神能聽到,所以不能說沒有功德,這就看你自己的方便。21-90-81
問:專持佛號是正行,請問如何修助行?
答:所謂「積聚資糧,淨治業障」,就是專持佛號,希望在二六時中佛號不中斷,這是真正的功夫。當你工作時,把佛號放下,認真的把事情做好,事情做好之後,佛號立刻提起來,你做的工作就是助行。你所做一切事都是利益衆生,都是方便衆生,而不是自私自利,統統屬于助行。我常提醒大家,順境、善緣不起貪戀之心,逆境、惡緣不起瞋恚之心,就是在一切人事物的環境當中,保持心地清淨。簡單言之,就是保持這句佛號不間斷。心裏有佛號,就不會有妄念;有喜怒哀樂的念頭,佛號就斷了。21-90-81
問:學佛有八年之久,一直都是淨土法門,可是現在由于外界的影響有些動搖。自己深知淨土法門是第一法門,但念佛心總是靜不下來,請問這是什麼原因?
答:第一、對淨土法門認識不夠深刻,第二、修學的功夫不得力,第叁、善根福德不夠。《彌陀經》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所以要在這裏加強。淨土法門要是不能成就,其他法門就不要談了。爲什麼?八萬四千法門每一個法門都比淨土難,淨土可以帶業,其他任何一個法門沒有聽說帶業的。換言之,任何一個法門要想入門,一定要斷見思煩惱。叁界八十八品見惑要是不能斷除,就不可能入門,這是實話。淨宗的方便是只要伏煩惱就行了,不需要斷,斷比伏難得多。說真實話,我們這一生努力,肯定能做到伏煩惱;要是說斷煩惱,任何人都不敢有把握,這是真的。21-90-81
問:請問念觀世音菩薩聖號與念阿彌陀佛聖號有何分別?可否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答:沒有分別,念觀世音菩薩名號也能往生,念地藏菩薩名號也能往生。關鍵何在?念到功夫成片。念到一心不亂,品位就更高。但是念阿彌陀佛可以不要回向,因爲念阿彌陀佛就是要求生極樂世界,念其他的佛菩薩名號都要回向,就是這一點差別;除此之外,沒有差別。21-90-83
問:我平常喜歡以唱的方式念佛,因爲我覺得很清淨、很歡喜,請問這樣念佛可以往生嗎?
答:往生的條件不是這麼單純,如果只是唱著念佛就能往生,恐怕是錯會意思。「念」字,念不在口,口裏唱佛不能往生,念佛才能往生。「念」是今心,就是你現在心裏確實有佛。念佛不一定在口上,口上念不念沒有關系,心裏要真有佛才行。「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是在口上,口上念是喚醒自己心裏面要有佛,心裏要常常想著佛。
佛是什麼樣子?佛的樣子就是經上所講的,所以經典要念得很熟。我們專選《無量壽經》的四十八願,阿彌陀佛就是四十八願,四十八願就是阿彌陀佛。我們常常想著佛心、佛願,就把佛心、佛願變成自己的心、自己的願,這是念佛。即使你一聲佛號也沒有念,你想往生就能得生。心裏面沒有佛,就算一天念十萬聲佛號,喊破喉嚨也枉然!所以,心像佛心,願同佛願,行像佛行,肯定往生。因此,念佛的「念」字,不能錯會意思。只要你心裏有佛,你怎麼唱也行,這個沒有關系。21-90-83
問:我打坐念佛叁十分鍾,同一個姿勢累了,請問可否換姿勢?
答:可以的。念佛人打坐與參禅不同,念佛的打坐稱爲「靜坐」,就是坐下來念佛。但念佛最好還是經行,就是以很慢的速度散步,這樣念佛比坐著念佛好。如果覺得累了,就坐下來念;不感覺得累,還是經行比較適當。21-90-84
問:請問繞佛有什麼好處?
答:繞佛的好處非常多,繞佛是養生之道中最殊勝的方法。要曉得生命是精神與物質和合的,肉體是物質,靈性是精神。我們的心要靜,愈清淨愈健康;身要動,身是機器,不動就生鏽、就生病了。
繞佛是身動心不動,繞佛與拜佛是同樣的道理。所以,有些人修拜佛,一天拜叁千拜,拜佛的時候心清淨真誠,心裏面只有一句阿彌陀佛,沒有第二個雜念,身不斷在運動,這是修禮敬。
繞佛是經行,就是緩慢的散步,可以收到修學當中不昏沈、不掉舉的效果。有些人念佛念了一會兒就打瞌睡,散步就不會了;有些人心裏面七上八下止不住,但是在緩慢散步念佛,心就定了,這是用功的方法,又是養生之道。《華嚴經》的德雲比丘專修念佛法門,一般稱爲「般舟叁昧」,完全是繞佛,不坐下來也不躺下來,晝夜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的繞佛、念佛。21-90-84
問:請問繞佛和拜佛有什麼分別?
答:繞佛是一種緩慢的運動,非常適合于年歲大的人、體力弱的人;拜佛是一種激烈的運動,適合于年輕人、身體強壯的人,而繞佛、拜佛效果是一樣的。
拜佛是禮忏,禮拜忏悔,第一個目標就是降伏自己的貢高我慢,以我們最尊貴的頭頂去禮佛之足,在此學習一切恭敬。爲什麼?一切衆生皆是未來佛,我們要把所有一切衆生當作佛一樣的恭敬,折服自己的傲慢心。21-90-84
問:請問淨土宗的經文有哪些?又以什麼參考書籍來幫助學習經教?
答:初學的人最好從《印光大師文鈔》學起。至于應讀哪些經論,應參考哪些祖師大德的著作,《文鈔》中都有詳細說明。21-90-84
問:想兒女心,請問是否會耽誤往生的機會?
答:會有影響。最好你一心念佛,境界現前就加緊念佛,不要被境界所轉。21-90-86
問:繞佛時,忽然悲從心來,淚如泉湧,請問是何原因?
答:很多人都有這種情形,這是業障很重。你能有這樣的慚愧心,痛哭流涕,這是業障發現的現象,也可藉此消除。21-90-88
問:「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這是無相念佛,請問這樣修如法否?
答:這一段經文在《大勢至菩薩念佛…
《淨空法師答疑解惑》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