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空法師答疑解惑▪P4

  ..續本文上一頁圓通章》,怕的是你把意思會錯了。這裏講的不是無相念佛,它與無相、有相沒關系,這是指導我們念佛重要的原理原則。

  

  「都攝六根」,就是把六根收攝回來,不要向外攀緣。譬如我們眼貪色,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總想多看幾眼。「都攝」就是叫你把看收回來,不要看外面這些境界。不是叫你不看,是不必多看,一眼過去就夠了,因爲多看會增長貪心,就起了欲的念頭。耳也不要多聽,舌也不要多嘗。六根可以接觸外面的境界,但決定不能起貪瞋癡慢,決定不能有控製、占有的念頭,這是都攝六根,目的是讓你的心清淨下來,是這個意思。佛菩薩教給我們,六根不要攀緣外面,應當向內去緣。「內」是什麼?自性。觀世音菩薩就用這個方法,「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

  

  「淨念相繼」,這句話是念佛的要領。「淨」是清淨心,沒有妄想、沒有雜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萬緣放下,這個心是清淨心;用這個心來念,就是淨念。換言之,清淨心裏決定沒有夾雜,心裏面只有一句佛號,除一句佛號之外,不夾雜任何東西。所以,這不是講無相念佛,而是講念佛的總綱領、總原則。

  

  我們無論大聲念、小聲念或金剛持,或完全默念,都決定不夾雜,這是淨念。「相繼」是一句接一句,不間斷。

  

  「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兩句話,就是《西方確指》講的「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如何保持我們的念佛功夫?就是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如此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這是果報。「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是因,修此因必定得到「現前當來,必定見佛」的果報,這是念佛最重要的綱領。無論是「實相念佛」、「觀想念佛」、「觀相念佛」、「持名念佛」,都不離此原則。21-90-89

  

問:我是一名教師,學佛後,除了教學生做人外,也勸他們念佛,但他們只願當好人,不願念佛。請問我該如何做?

  

答:這好辦,只要他願意做好人就行了。佛是人中最完美的人,你要做人中最圓滿的人,你就應當向佛學習。如果不向佛學習,這個好人的缺陷還是很多,這個好人並不圓滿。他要是懂得這個道理,就會向佛學習了。21-90-89

  

  

  

對治篇

  

問:妄念很多,習氣很重,請問如何消除?

  

答:在妄念多、習氣重的這種情況下,祖師大德告訴我們,對于世緣要看得淡。如果不能看淡,這個問題很難解決,所以自己一定要知道放下。我常勸勉同修,要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分別、執著,一心念佛。一心念佛就能得到佛菩薩威神加持,真心去做,必定有效果。21-90-70

  

問:學佛至今半年,看到不順眼的事情也很容易生氣,請問應如何克服?

  

答:你學佛才半年,時間並不長,必須要克服,希望你多聽我們的答問。新加坡有一位許哲居士,他是一百零二歲的年輕人,她是如何克服的,你向她學習。21-90-70

  

問:請問如何不受五欲六塵的障礙,而能專心修學佛法?

  

答:我們學佛不能成就,就是被五欲六塵障礙了。五欲六塵爲什麼會障礙你?無非是貪著。經讀多了、聽多了,對于這些事情知道得很清楚,自己也會講,爲什麼還會被它障礙?這就是「看得破,忍不過」。爲什麼忍不過?習氣太重,也就是妄想、分別、執著太重,沒有在此下功夫。

  

  現代社會五欲六塵的誘惑比古時候不知道要強多少倍,風氣之壞是古今中外的曆史都找不到的,所以許多聖賢的經典都提示我們有世界末日。我們冷靜觀察現代的社會現象,是不是末日的征兆?愈想愈像!我們很不幸生在這個時代。

  

  印光大師是西方極樂世界大勢至菩薩再來的,大慈大悲應化在這個世間救護一切衆生,他用什麼方法?《了凡四訓》和《阿彌陀經》。《了凡四訓》教導你「深信因果」、「斷惡修善」,然後《阿彌陀經》再教你老實念佛,如此就能度過這個大劫難。如果沒有高度的警覺,我們必定會受外面境界的障礙。

  

  佛教給我們修學的原則,歸納起來就是「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隨緣而不攀緣,隨緣決定要避免障難,才能在這一生當中走出六道輪回。有這個緣分,就幫助別人,利他就是自利,自他不二。沒有這個緣分,我們想幫助人,別人不接受,還要找許多麻煩,我們就趕緊退出,保全自己的清淨心而不受汙染。我們一定要放下自私自利,這是第一要事。爲什麼敵不過五欲六塵?總是自私自利在作祟,沒有放下名聞利養,沒有放下是非人我,我們的心不清淨、心不平,這個障礙了道業。

  

  中國傳來了鬼神都在學佛的訊息,這在臺灣、外國都有耳聞。在新加坡,我們看到「佛教居士林」的陳光別老居士,往生時冤親債主附在同修的身上,這是我們親眼見到的。我們有幾位同修在中國受戒,也遇到靈鬼附身,說出地獄道、餓鬼道那種苦難的狀況,他們要求受叁皈依與聽經。還有中國大陸同修告訴我,有同修作夢夢到樹神、竹子,作夢看到樹裂開了,竹子也從當中裂開了,好象在講話,也求受叁皈依。

  

  樹木花草本身不是鬼神,是植物。植物何以有靈性?是鬼神附體。佛告訴我們,樹的高度有一個人高,就有鬼神依附在其中,把它當作房屋住在裏面。年代久了,就像中國筆記小說的《聊齋志異》、《子不語》講的,樹已成精了。我們知道,鬼的壽命很長,鬼道一天是我們人間一個月。如果也以人間一年叁百六十天的算法,鬼道的壽命是一千歲,一千歲不只是我們一千年,而是要乘好幾倍。所以,佛一再勸勉我們不可有貪瞋癡,不可造惡業。

  

  現在外國人都曉得,樹木花草喜歡音樂,大概喜歡樹木花草的這些人,死了以後就依附在樹木,這是《易經》說的「人以類聚,物以群分」。人到哪一道投胎是何種力量主宰的?愛好,就是佛說的「一切法從心想生」。你有什麼嗜好,你將來就會走向這個道路。所以,佛教給我們要放下,心裏面所有一切的貪戀要舍得幹幹淨淨,對娑婆世界才真正沒有留戀,往生佛國就無障礙。這些東西有障礙,千萬不要看輕了,這關系太大了。

  

  樹木花草有靈性,喜歡音樂,我們如何幫助它們學佛?我們放佛曲給它們聽,也可以播放講經的錄音帶,鬼神衆都能聽到。如同「新加坡佛教居士林」有鬼神衆要求聽經一樣,我們二十四小時用電視播放錄相帶來供養鬼神,同樣可以供養樹木花草這些衆生,確實是冥陽兩利。連鬼神、樹木花草都想學佛,這給我們什麼啓示?就是要我們發憤努力,這個啓示很重要。

  

  學佛,第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與大衆一起共修一定要遵守「六和敬」。人與人要和睦相處,人與生活環境的樹木花草要和睦相處,人與天地鬼神要和睦相處,要彼此尊重,彼此敬愛,互助合作,這是天道,這是性德。違背性德,違背天道,果報就在叁途。人生非常短暫,幾十年一剎那就過去了,古人講的「聰明人有前後眼」,不只看眼前,他能看到過去、未來,才算是真正聰明人。我們若常想到死了以後往何處去,對于眼前五欲六塵的誘惑自然就淡幾分,不會把它看得太重。我們與大衆往來的應酬是逢場作戲,這是隨緣,這是不壞世間法。放不放在心上?決定不放在心上,心地清淨,心上只有阿彌陀佛,這是真正的念佛人。

  

  與大衆相處和光同塵,隨緣當中幫助一切衆生覺悟,這個人就是菩薩。幫助他覺悟,幫助他回頭,幫助他從迷惑顛倒省悟過來。省悟過來的人不爲自己,念念是爲衆生,念念是爲正法久住,這是真正回頭的人。你還有私心,還要爲自己著想打算,縱然是爲別人,你沒有真正的覺悟,還有苦難要受。真正覺悟才真正脫離苦難,苦難是從迷惑顛倒、造作惡業來的,這個惡業就是損人利己。實在講,損人決定不利己,但是他認爲是對他有利益,殊不知是大錯特錯!真正佛弟子要有佛的弘願,幫助一切衆生破迷開悟,以善巧方便利用一切機會幫助人覺悟。

  

  現在這個世間科技發達,我們利用這個方法,全心全力將正法傳播,不可據爲己有,據爲己有就是吝法,障礙佛法的流通。佛法是要幫助人覺悟,你障礙了,你得愚癡果報,這種業因果報一定要清楚。我們念念要爲衆生,不要爲自己,處事待人接物要圓融、謙虛恭敬,對自己決定有利益。若自以爲是,態度傲慢,言語剛強,沒有不失敗的;只有處處忍讓的人,才是成功的人。

  

  在團體裏面,最重要的是接納別人的意見,對你一定有好處。不能接受別人的意見,時間久了,我們看到許多例子,都是衆叛親離,沒有人願意再幫助你,古人講的「得人者昌,失人者亡」。你的事業做得愈大,你的助手愈來愈多,你如何能得大衆的擁護?總不外乎要用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你要是用這個心,決定得大衆擁護,這是本性本具的德能。不能錯用心,錯用心就會失敗、墮落,所以用心要正、要善。希望大家在這些方面…

《淨空法師答疑解惑》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