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空法師答疑解惑▪P57

  ..續本文上一頁就會講了,熟透了就變成自己的。自己會講,自己又能做到,你就是活的了凡先生,了凡先生又出世了,這個功德無量無邊。21-90-71

  

問:講經之人因身分、年齡不同,故講經口氣與態度也隨之不同,弟子對于講經應注意之事項不解,請開示。

  

答:這必須把《內典講座之研究》提到的講經態度重講一遍,這需要一、二十個小時才能說得圓滿。但就算講了,你懂得這些原則了,還是用不上。

  

  我以前在臺中學講經,我一個星期就學會了這些方法,在講臺上運用得心應手。它是活的,必須在你上臺的場合中,告訴你應該如何做,運用之妙存乎一心。譬如「孫子兵法」,你一個星期可以學會,但你能作統帥去打仗嗎?這是要平時細心觀摩的。

  

  講經的人聽經很重要,因爲從看別人在講臺上的表演,自己長時間誠懇細心的去學習就能學到,這是老師無法教導的。若要老師教導你,你每次上臺,老師就跟著你,給你提醒,你還得一點一點的改,總要改上二、叁百次以上,你在講臺上才能像個樣子。所以,這種事情要誠懇謙虛的求叁寶加持,並請聽衆指教,這是進步最快速的方法。不論在家、出家,在講臺上所應當遵守的原則,都在《內典講座之研究》與《實用講演術》裏,都要去學習。21-90-72

  

問:培訓班同學在大座覆講時,期盼老法師能親自莅臨講評。

  

答:你們同學講經,我都在閉路電視裏面看,因爲我一進講堂,你們講得就完全走樣了。但是最後我一定要進講堂,如果我進講堂時,你們也能像平常一樣講話,這樣就好了。將來你們講經時,突然之間來了一位大德,你們就手忙腳亂,那就錯了,這一定要訓練。記得往年我去參觀一個佛學院,佛學院正在上課,我坐在最後一排聽了半小時,這個老師在臺上就手忙腳亂,說話都哆嗦,我一看情形不對,就趕緊離開讓他恢複正常。所以,這是一定要學習的。21-90-75

  

問:初學取稿時,應確實做到破字到合講,然後在過門之處將經文義理簡明之,這是《內典》裏一再強調的簡易詳明。唯有如此才能對整部經的義理有深入理解和貫通,也能成就戒定二學。但是有人理解取稿原則,是可以依個人根性不同而自行放寬標准,請老法師解惑,以供遵從。

  

答:這種方法古人至少用了兩千年,許多人遵照這個規矩成就了,所謂不守規矩即不成方圓,所以我們還是按照古人的規矩做。他不守這個規矩要另外搞一套,他能成就當然很好。而且現代社會崇尚民主自由,所以我們只能提供而不能勉強,成就是個人的事情。今天任何人都無權約束任何人,所以父母無法管兒女,老師也無法管學生,現代社會如此,我們必須認清楚。由此,我們也深深體會到「佛度有緣人」,他不守這些方法,這是他無緣。21-90-76

  

問:培訓班的同學們,每個人都有一、兩次的機會到「竹林寺」講經。因爲次數不多,只從《無量壽經》取一小部分,特別提出來做專題講經,請問是否如法?

  

答:對初學的人,別人請他講開示、講佛法,可以在經典裏面取一段講。但是取經文一定要觀機,應以現前聽衆的需求爲考量。我們也可以不從《無量壽經》選,《觀經》的「淨業叁福」很好,對初學太重要了,而《十善業道經》前面一段,講一小時、兩小時也很好。總而言之,講得愈淺愈好,一定要聽衆真正得利益。

  

  現在聽衆學佛很可憐,不知道什麼是佛法,如果你有能力講「認識佛教」,我覺得這是接引初機最理想的。與大家第一次見面,要讓人認識佛教,把佛教的內容講清楚,不要叫人迷信。類似這些小教材很多,甚至于《華嚴經》裏的小段,若合適也都可以取材。這是小場合沒有關系。如果有人指定請你講《無量壽經》,你就要從頭到尾講一遍;沒有指定,你可以自己選擇。21-90-77

  

問:「竹林寺」是觀世音菩薩的道場,如果講席中勸大家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請問言詞上應注意什麼?

  

答:你先要詢問「竹林寺」是否專修觀音菩薩修行法門,若不是,勸大家念阿彌陀佛就沒有問題。若道場常年專修觀音菩薩修行法門,就不應再教他們念阿彌陀佛,只勸導他們念觀世音菩薩發願求生淨土就好。21-90-77

  

問:師父講修學從讀經下手,讀到心清淨有悟處時才看注解,心不清淨看注解會看錯意思。弟子常聽師父講《無量壽經》,請問這與看注解有什麼分別?

  

答:聽經與看注解有分別。聽經,特別是現場,可以說是精神貫注在當中,有一種攝受力,比較容易體會經典的教義。若要看注解,初學人應以讀經爲主,看注解爲輔助,這是正助雙修。

  

  若自己有悟處,情形就不同,注解是給你做參考;自己沒有悟處,往往就被注解轉了。因爲一部經往往有很多人注解,他注的是不是完全正確,是不是會誤導,這都很難講。即使古大德注解裏面也有這種情形,所以能有悟處再看注解是最好的。

  

  另外,沒開悟學講經,一定要依靠古人的注解,方法就是依一家之言。我們講他的注解,他注錯了,他負責任。我們完全依靠他,這是初學講經不得已的辦法。古人講經不如此,古人是悟後才講經,沒有開悟決定不能出來講經,也不可能著作。但是現在要等開悟之後再講經,恐怕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講經,因此這是不得已而求其次的方法。從前李炳南老居士教導我們,講經一定要守這個原則,所以我們不是講經,是講古人的注解,這一定要辨別清楚。21-90-79

  

問:沒有受菩薩戒的人,請問能否講法師的「法語」,是否如法?

  

答:你沒有受菩薩戒,講一般開示可以。但講經要搭衣、升座,所以一定要受菩薩戒,不受菩薩戒不可以搭衣。21-90-79

  

問:請問學講經如何才能自己成就又利他?

  

答:講經有講經的規矩,我們的培訓班第一堂課,就是學習講經的方法,這裏有錄相學習的資料,你可以請一份回去,依照這個學習。但是學習有一定的難度,這個難度與用兵打仗一樣,譬如你讀了《孫子兵法》之後,能否指揮軍隊打仗?所以,訓練很重要,培訓班提供的就是訓練。你在這裏實際上臺講,接受所有同學的批評,幫助你改進缺點。你沒有這樣的機緣,學經就非常困難。所以,培訓班就是提供你一個學習的場所和機會。21-90-80

  

問:請問學習講經應選哪一部經,對自己最能得益?

  

答:這是各個人根性不相同。往年我跟李炳南老居士學講經,同學有二十幾位,因爲根性不一樣,每個人學的經都不同。如果再細分,也會因所從事的行業、生活而不同,這些都要觀機。李老師用的原則,就是讓你去挑選最合適的、最喜歡的,你選了之後送給他看,他覺得這個不適合你,你還要再去選,選了叁次都不合適,老師才替你選。選經不但是要選對自己有利益,還要考慮對社會有利益。21-90-81

  

問:居士只受五戒,請問是否可以覆講《太上感應篇》等?

  

答:行!講《太上感應篇》、《了凡四訓》,受叁皈就可以了。如果是講佛教經典,一定要受菩薩戒。《了凡四訓》、《太上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骘文》這些都不是佛經,可以講。21-90-86

  

問:居士上臺講經,請問是否先受菩薩戒?

  

答:一定要受菩薩戒,爲避免別人譏嫌。白衣升座是佛不許可的,在家人受菩薩戒就不是白衣,他可以搭缦衣,沒有受菩薩戒則不可搭缦衣。

  

  現在有很多人不懂道理,受了五戒就搭缦衣,這是錯誤的。五戒是白衣。受菩薩戒才有資格搭缦衣,才可升座代佛說法。所以,這個形式是避免別人的譏嫌,我們也要真正發心去學菩薩。21-90-86

  

問:我發心先聽經念佛幾年,等有定慧之後,再出來學習講經說法、弘法利生,請問是否正確?

  

答:正確的。要想弘法利生,確實自己先要有基礎,最重要的是善心善願,對一切衆生都以善心對待,不可以有惡念對待衆生。聽經念佛,初學最好聽《十善業道經》和《了凡四訓》,先從這裏下手,再聽《阿彌陀經》或者《無量壽經》,並且專心念佛。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的思想、見解、言行決定與十善業相應,如此才能奠定根基。21-90-86

  

  

  

  淨土篇

  問:請問「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如何解釋?

  答:「生」,是決定往生極樂世界;「去」,是實實在在沒有去。這兩句話分開來講比較容易,合在一起,意思就深了。凡…

《淨空法師答疑解惑》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