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空法师答疑解惑▪P57

  ..续本文上一页就会讲了,熟透了就变成自己的。自己会讲,自己又能做到,你就是活的了凡先生,了凡先生又出世了,这个功德无量无边。21-90-71

  

问:讲经之人因身分、年龄不同,故讲经口气与态度也随之不同,弟子对于讲经应注意之事项不解,请开示。

  

答:这必须把《内典讲座之研究》提到的讲经态度重讲一遍,这需要一、二十个小时才能说得圆满。但就算讲了,你懂得这些原则了,还是用不上。

  

  我以前在台中学讲经,我一个星期就学会了这些方法,在讲台上运用得心应手。它是活的,必须在你上台的场合中,告诉你应该如何做,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譬如「孙子兵法」,你一个星期可以学会,但你能作统帅去打仗吗?这是要平时细心观摩的。

  

  讲经的人听经很重要,因为从看别人在讲台上的表演,自己长时间诚恳细心的去学习就能学到,这是老师无法教导的。若要老师教导你,你每次上台,老师就跟着你,给你提醒,你还得一点一点的改,总要改上二、三百次以上,你在讲台上才能像个样子。所以,这种事情要诚恳谦虚的求三宝加持,并请听众指教,这是进步最快速的方法。不论在家、出家,在讲台上所应当遵守的原则,都在《内典讲座之研究》与《实用讲演术》里,都要去学习。21-90-72

  

问:培训班同学在大座覆讲时,期盼老法师能亲自莅临讲评。

  

答:你们同学讲经,我都在闭路电视里面看,因为我一进讲堂,你们讲得就完全走样了。但是最后我一定要进讲堂,如果我进讲堂时,你们也能像平常一样讲话,这样就好了。将来你们讲经时,突然之间来了一位大德,你们就手忙脚乱,那就错了,这一定要训练。记得往年我去参观一个佛学院,佛学院正在上课,我坐在最后一排听了半小时,这个老师在台上就手忙脚乱,说话都哆嗦,我一看情形不对,就赶紧离开让他恢复正常。所以,这是一定要学习的。21-90-75

  

问:初学取稿时,应确实做到破字到合讲,然后在过门之处将经文义理简明之,这是《内典》里一再强调的简易详明。唯有如此才能对整部经的义理有深入理解和贯通,也能成就戒定二学。但是有人理解取稿原则,是可以依个人根性不同而自行放宽标准,请老法师解惑,以供遵从。

  

答:这种方法古人至少用了两千年,许多人遵照这个规矩成就了,所谓不守规矩即不成方圆,所以我们还是按照古人的规矩做。他不守这个规矩要另外搞一套,他能成就当然很好。而且现代社会崇尚民主自由,所以我们只能提供而不能勉强,成就是个人的事情。今天任何人都无权约束任何人,所以父母无法管儿女,老师也无法管学生,现代社会如此,我们必须认清楚。由此,我们也深深体会到「佛度有缘人」,他不守这些方法,这是他无缘。21-90-76

  

问:培训班的同学们,每个人都有一、两次的机会到「竹林寺」讲经。因为次数不多,只从《无量寿经》取一小部分,特别提出来做专题讲经,请问是否如法?

  

答:对初学的人,别人请他讲开示、讲佛法,可以在经典里面取一段讲。但是取经文一定要观机,应以现前听众的需求为考量。我们也可以不从《无量寿经》选,《观经》的「净业三福」很好,对初学太重要了,而《十善业道经》前面一段,讲一小时、两小时也很好。总而言之,讲得愈浅愈好,一定要听众真正得利益。

  

  现在听众学佛很可怜,不知道什么是佛法,如果你有能力讲「认识佛教」,我觉得这是接引初机最理想的。与大家第一次见面,要让人认识佛教,把佛教的内容讲清楚,不要叫人迷信。类似这些小教材很多,甚至于《华严经》里的小段,若合适也都可以取材。这是小场合没有关系。如果有人指定请你讲《无量寿经》,你就要从头到尾讲一遍;没有指定,你可以自己选择。21-90-77

  

问:「竹林寺」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如果讲席中劝大家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请问言词上应注意什么?

  

答:你先要询问「竹林寺」是否专修观音菩萨修行法门,若不是,劝大家念阿弥陀佛就没有问题。若道场常年专修观音菩萨修行法门,就不应再教他们念阿弥陀佛,只劝导他们念观世音菩萨发愿求生净土就好。21-90-77

  

问:师父讲修学从读经下手,读到心清净有悟处时才看注解,心不清净看注解会看错意思。弟子常听师父讲《无量寿经》,请问这与看注解有什么分别?

  

答:听经与看注解有分别。听经,特别是现场,可以说是精神贯注在当中,有一种摄受力,比较容易体会经典的教义。若要看注解,初学人应以读经为主,看注解为辅助,这是正助双修。

  

  若自己有悟处,情形就不同,注解是给你做参考;自己没有悟处,往往就被注解转了。因为一部经往往有很多人注解,他注的是不是完全正确,是不是会误导,这都很难讲。即使古大德注解里面也有这种情形,所以能有悟处再看注解是最好的。

  

  另外,没开悟学讲经,一定要依靠古人的注解,方法就是依一家之言。我们讲他的注解,他注错了,他负责任。我们完全依靠他,这是初学讲经不得已的办法。古人讲经不如此,古人是悟后才讲经,没有开悟决定不能出来讲经,也不可能著作。但是现在要等开悟之后再讲经,恐怕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讲经,因此这是不得已而求其次的方法。从前李炳南老居士教导我们,讲经一定要守这个原则,所以我们不是讲经,是讲古人的注解,这一定要辨别清楚。21-90-79

  

问:没有受菩萨戒的人,请问能否讲法师的「法语」,是否如法?

  

答:你没有受菩萨戒,讲一般开示可以。但讲经要搭衣、升座,所以一定要受菩萨戒,不受菩萨戒不可以搭衣。21-90-79

  

问:请问学讲经如何才能自己成就又利他?

  

答:讲经有讲经的规矩,我们的培训班第一堂课,就是学习讲经的方法,这里有录相学习的资料,你可以请一份回去,依照这个学习。但是学习有一定的难度,这个难度与用兵打仗一样,譬如你读了《孙子兵法》之后,能否指挥军队打仗?所以,训练很重要,培训班提供的就是训练。你在这里实际上台讲,接受所有同学的批评,帮助你改进缺点。你没有这样的机缘,学经就非常困难。所以,培训班就是提供你一个学习的场所和机会。21-90-80

  

问:请问学习讲经应选哪一部经,对自己最能得益?

  

答:这是各个人根性不相同。往年我跟李炳南老居士学讲经,同学有二十几位,因为根性不一样,每个人学的经都不同。如果再细分,也会因所从事的行业、生活而不同,这些都要观机。李老师用的原则,就是让你去挑选最合适的、最喜欢的,你选了之后送给他看,他觉得这个不适合你,你还要再去选,选了三次都不合适,老师才替你选。选经不但是要选对自己有利益,还要考虑对社会有利益。21-90-81

  

问:居士只受五戒,请问是否可以覆讲《太上感应篇》等?

  

答:行!讲《太上感应篇》、《了凡四训》,受三皈就可以了。如果是讲佛教经典,一定要受菩萨戒。《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这些都不是佛经,可以讲。21-90-86

  

问:居士上台讲经,请问是否先受菩萨戒?

  

答:一定要受菩萨戒,为避免别人讥嫌。白衣升座是佛不许可的,在家人受菩萨戒就不是白衣,他可以搭缦衣,没有受菩萨戒则不可搭缦衣。

  

  现在有很多人不懂道理,受了五戒就搭缦衣,这是错误的。五戒是白衣。受菩萨戒才有资格搭缦衣,才可升座代佛说法。所以,这个形式是避免别人的讥嫌,我们也要真正发心去学菩萨。21-90-86

  

问:我发心先听经念佛几年,等有定慧之后,再出来学习讲经说法、弘法利生,请问是否正确?

  

答:正确的。要想弘法利生,确实自己先要有基础,最重要的是善心善愿,对一切众生都以善心对待,不可以有恶念对待众生。听经念佛,初学最好听《十善业道经》和《了凡四训》,先从这里下手,再听《阿弥陀经》或者《无量寿经》,并且专心念佛。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的思想、见解、言行决定与十善业相应,如此才能奠定根基。21-90-86

  

  

  

  净土篇

  问:请问「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如何解释?

  答:「生」,是决定往生极乐世界;「去」,是实实在在没有去。这两句话分开来讲比较容易,合在一起,意思就深了。凡…

《净空法师答疑解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