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空法師答疑解惑▪P8

  ..續本文上一頁B>問:請問修苦行對成佛有幫助嗎?

  

答:修苦行對成佛有幫助,特別是在初學。釋迦牟尼佛示現的就是苦行,佛教導我們「以苦爲師,以戒爲師」,一個學佛的人不能嚴持戒律,不能吃苦,就肯定不能成就。在佛法修學上,只是結個緣,種個遠因。

  

  我們過去生中,生生世世,就是以這種心態學佛,所以學了無量劫,還是這個樣子。雖然善根、福德深厚,還是不能成就,也免不了六道輪回。如果你能覺悟,在這一生當中,真正相信並聽從佛的教誨去真幹,這一生肯定有成就。你過去生有深厚的善根,這一生中一發心,就得諸佛護念,叁寶威神加持,那個力量很大。所以,苦一定要吃!

  

  要記住,貪圖眼前的一點享受,將來要受無量的苦難;如果肯受眼前這一點苦難,將來得大樂,果報不可思議!因此,學佛的人要有智慧,要有遠大的眼光,眼前這幾十年算得了什麼!釋迦牟尼佛爲我們做出榜樣,他舍棄富裕的生活去出家,他的父親是國王可以護法,但他還是「日中一食,樹下一宿」,天天托缽,這是做給我們看的。這樣才能成得了佛,這個用意很深!21-90-90

  

問:有些修行人在跑香或般舟行中,其身體上升在半空中,倒下于地面卻不停的轉動,請問這與四大有關系嗎?

  

答:這與四大有關系。四大是「地、水、火、風」,這是基本的物質,我們以前講原子、電子,現在講「誇克」,世界是由這些物質組成的。基本粒子組合成爲電子,電子組合成爲原子,原子組合成爲分子,方程式的排列方式不相同,構成了整個宇宙,動物、植物也都是這個基本物質組成的。所以,佛家講萬法歸一,在物質上確實是萬法歸一。「地大」是代表物體;「火大」是陽電;「水大」是濕度,就是陰電;「風大」,它是動的,不是靜止的;這是基本物質的四個現象。所以,這個情況與四大決定是有關系的。

  

  我們修行到底是修什麼,目的何在?佛法有無量無邊的法門,你喜歡動,佛就教你用動的方法修;從動當中,你能修到不動就成功了。你喜歡靜,佛就教你用靜的方法修。因此,佛教化衆生是隨順衆生的根性,佛教人無有定法。無論哪一法都能歸元,歸元到最後是動靜不二,你就回頭了。你動不是靜,靜不是動,你回不了頭。何時你用動的方法歸到靜,靜的方法歸到動,證明動靜不二,這就成就了。所以,隨你自己喜歡用哪一種方法,但是一定要有老師指導;沒有老師指導,如果發憤用功用錯了,就會著魔。若沒有人指導,最安全的一個方法就是念佛,這個自己也能修。21-90-90

  

問:經中說修行般舟叁昧是得禅定最快捷徑的方法,請問是否如是?

  

答:這個方法確實是好,是得禅定的捷徑,但你求得禅定的心切,這就是魔障。中國古諺語常說:「欲速則不達。」若在叁個月當中,禅定沒有成就,著魔障了,就大錯特錯了。佛法的修學一切都要順其自然,有心想成就,這個心是妄想,這個妄想跟魔相應,魔就來了。只要你有欲望:我想成佛、我想得定,魔就來了。所以,佛菩薩沒有念頭,任何境界裏,就是廣度衆生,他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所以魔對他一點辦法也沒有。能到這個境界就是完全用真性,就是法身菩薩。

  我們業障深重,會起心動念,晚上睡覺會作夢,這就是凡夫。會起心動念,要用什麼方法對治?用念佛的方法。《大集經》講:「念這一句阿彌陀佛是無上深妙禅」,你們相信嗎?般舟叁昧是勇猛精進,一句佛號九十天當中不間斷。念佛的原則是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你要九十天當中守住「不間斷」。而且如果你還有個「不夾雜」的這個妄念在其中,就不能成就。

  

  一般佛堂裏有善知識在旁邊輔導,就是要把你的妄念打掉。禅堂參禅也是一樣,一看這個人起心動念了,香板就打下去,把你的妄念打掉,不許可你懷疑、夾雜、間斷,功夫才能成就,那是真正上根利智的人,不是普通人。

  

  「般舟叁昧」難!般舟叁昧一期是九十天,九十天不能睡覺,不能坐下來,躺下來當然更不許可,只可以站著走動,這不是普通人能修的。現代人最好采取谛閑老和尚教誨的方法,就是「一心專念」,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再念,這個方法好!谛閑老和尚有一位鍋漏匠的學生,修了叁年多修成功了,預知時至往生,站著走的,走了之後還站了叁天,等他的師父替他辦後事。谛老非常贊歎:「天下叢林的方丈住持比不上你,講經大法師也比不上你!」他就是一心專念,沒有妄想,叁年成功了,這個例子太多了。

  

  所以,我們要發這個心,真幹!真放得下,這個世間的一切都不要去管,我要到極樂世界去,成就之後再回來幫助大家。我到極樂世界是去求學,成就自己的智慧德能,回來再幫助這些苦難衆生,這就是菩提心。決不是說「這裏的業障太重了,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享福」,這是避難的心態,這個念頭是錯誤了,決定不能往生。

  

  念佛根性也有上、中、下叁等,對于普通人就是普通的方法,谛閑老和尚的方法是對普通人,這對一般人非常有效。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到念佛堂再接著念;換言之,無論世法、佛法都不可以有壓力,只要精神、身體有壓力就不能成就,都會著魔障。這都是魔障的緣,這個緣要斷除、離開。身心一切放松,沒有一絲毫壓力,心地清淨快樂,法喜充滿,功夫才能得力。

  

  倘若在五欲六塵當中與大衆相處,一絲毫都不沾染,念頭都不起,你就成功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有把握,想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憑什麼?心淨則佛土淨。

  

  而我們要開自己的智慧,不需要聽別人的,不需要記別人的,連釋迦牟尼佛的東西都不要記。要開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智慧開了,與佛的智慧無二無別,佛經一展開,經文是什麼意思,自己統統都知道了,哪裏還要去想!所以,一個人能純淨純善就成功了。我們在生活處事待人接物中,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在當中練純淨純善,練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功夫在此,這是真功夫。所以,快捷的方法才是最穩當的。般舟叁昧是一種方法、助緣,但是理、事都要清楚才行。21-90-90

  

問:修般舟叁昧見到十方佛站在前面,請問是否花開見佛之意?

  

答:見佛,有真的見到佛,也有魔變現的佛。從什麼地方辨別?從你自己心裏辨別。心裏辨別也有程度上的差別,自己心真正到清淨,一切不染著,會見到真佛。見到真佛也不必生歡喜心,一生歡喜心,那個佛就是魔,他把你的清淨心破壞了。我們念佛人的目標是「一心不亂」,他來就把你的一心破壞了,因爲你的心亂了。你一歡喜就告訴人:「我今天見到佛,佛如何…」,所以你是見到魔,不是見到佛。《楞嚴經》講:「見到佛的境界也不要理會,就是好境界;如果一著相,一生歡喜,這個境界就是魔境界。」因此,是佛、是魔不在外面,而是自己的心,自己見到了,心還是跟沒有見到一樣,依舊是清淨平等覺,沒有受外境幹擾,這是佛境界。縱然見到魔,見到妖魔鬼怪、青面獠牙,你心裏還是如如不動,若無其事,那個青面獠牙也是佛。所以,只要讓你起歡喜心或者起怨恨心,你的煩惱被他勾起來了,這就是魔境界。反之,你不生煩惱,心地清淨平等,什麼境界都是佛境界。

  

  懂得此原則,你睜開眼睛看到許多人,你看到會討厭,魔境界就現前了;你看到就歡喜,魔境界也現前了。看到所有境界,心不動,就是決定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決定不執著「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更深一步,是連這個念頭都沒有,那就是「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都沒有,你的功夫成就了。

  

  因此,真正修行在哪裏?就在境界上曆事煉心,離開境界到何處去修?修行人到市場去觀摩,觀摩是修行,那個産品日新月異,樣樣看清楚,樣樣都懂,這是智慧。看了怎麼樣?如如不動,決定沒有「這個東西很好,我想得到一個」的這種念頭。「定」就是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是甚深禅定;「慧」是樣樣清楚、樣樣明白。定慧等學都在生活當中,穿衣吃飯點點滴滴都是戒定慧叁學。

  

  所以,見到佛,應當要保持見如不見,不必跟人家說。從前淨土宗初祖慧遠大師叁次見到西方極樂世界,從未跟人提過一個字。他到往生的時候,西方極樂世界現象又現前了,這時才告訴大家:「西方極樂世界以前見過叁次,現在又現前了,我要去了。」人家問他見到的境界相,他說:「跟《無量壽經》講的完全一樣。」慧遠大師那個時代,經典翻譯得很少,只有《無量壽經》翻譯出來,《阿彌陀經》跟《觀無量壽佛經》都還沒有翻成中文,所以最初他們依靠的就是《無量壽經》。因此,不是到自己臨走,就不需要跟人講。

  

  以後祖師大德們告訴我們,如果我們有境界可以跟自己的老師講,請老師印證,但不能隨便跟別人講。爲什麼?你有想跟別人講的這個念頭,心裏就已經被汙染了。能看到一切境界就像沒有看到一樣,事情都知道,心裏不落印象,這個…

《淨空法師答疑解惑》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