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欽和尚年譜
★清光緒十八年(一八九二年),農曆十月廿六,師出生于福建省惠安縣,俗姓黃,名文來。由于家貧而鬻與晉江縣李姓農家爲養子。
★清光緒廿二年(一八九六年),師五歲,李姓以種植水果爲生,差堪溫飽。師幼年多病、養父母愛護有加、視同己出、曾帶往觀音亭許願,冀能消除災難。
★清光緒廿四年(一八九八年),師七歲,養母信佛茹素,師亦隨之素食,終身不渝。
★清光緒廿六年(一九年),師九歲,養母去世。
★清光緒廿八年(一九二年),師十一歲,養父亦相繼去世,師頓成孤兒。深感世事無常,乃萌出家之念,投泉州承天寺,歸依修苦行之瑞芳法師,瑞師即命師作外坡職事,如種菜、除草等。
★清宣統二年至民國十五年(一九一年至一九二六年),師十九歲至叁十五歲,由于特殊因緣,乃赴南洋,因未受教育,僅能在僑商開設之店鋪中打雜,從事童仆工作。年歲稍長,隨同當地同鄉上山砍材。某日,有一運材車輛翻落山崖,師于事前即有預感,曾提出警告,無奈衆人不信。事後有同鄉戲稱:何不出家修行度衆?師似有領悟,隨即乘船返閩。
★一九二七年,師叁十六歲,于泉州承天寺正式出家,法名照敬,字廣欽。時瑞芳法師已圓寂,乃由方丈轉塵法師代爲剃度。師出家後,專志苦修,食人所不食,爲人所不爲,常坐不臥,一心念佛。曾擔任大殿燒香、打板之職,某次因睡遲耽誤打板時間,深自忏悔,從此立志不倒單。
★一九叁叁年,師四十二歲,晉谒莆田縣囊山慈壽禅寺妙義老和尚求戒,具戒歸來,決志往泉州郊外清源山潛修。
★一九叁四年,師四十叁歲,背負簡單衣物及十余斤米前往泉州城北清源山,覓得半山岩壁一數尺見方之石洞,作爲安身之處。不意該洞乃猛虎巢穴,師即告以即將以此作爲修行場所,囑其遷往他處,並爲之說叁歸依。該虎似解人語,竟搖尾而去,嗣後且不時率同虎妻虎子前來戲耍獻舞,馴如家畜,而伏虎和尚之名乃傳遍遐迩。
★一九叁九年,師四十八歲,師常入定,曾一定數月,不食不動,甚至鼻息全無,樵夫無知,誤認師已圓寂,走告承天禅寺,轉塵老和尚偕同弘一大師上山探視,經弘一大師彈指叁下,師乃出定。當時泉州一帶曾爲之轟動。
★一九四五年,師五十四歲,師在清源山穴居十叁年後返回承天寺。
★一九四七年,師五十六歲,農曆六月中旬偕同普觀法師(原籍基隆),由福建廈門乘英航號輪渡海來臺。最初在極樂寺、靈泉寺、最勝寺等處挂單。亦曾于臺北法華寺夜度日本鬼魂。
★一九四八年,師五十七歲,于臺北新店街後石壁上,開鑿一間小寺,定名爲廣明岩(即今之廣明寺)。
★一九五一年,師六十歲,于廣明寺右後方上側大石壁上鸠工雕鑿阿彌陀佛大佛像,佛身高二丈一尺,蓮座寬八尺,深六尺,高叁尺,是乃開臺灣雕鑿石佛風氣之先。又于左下方鑿石洞,建立廣照寺。
★一九五二年,師六十一歲,于臺北縣土城鎮成福山上,覓得一天然石洞,深高各兩丈余,洞口東向,日月初升即照徹洞內,故以日月洞名之。該洞本無水源,師住洞之日,忽有清泉自石縫湧出,于是決定在此隱居修行,並于洞前建木屋叁間,中供地藏菩薩。洞之上方建一茅蓬,接引弟子同修。
★一九五叁年,師六十二歲,又在山頂大石前搭一茅蓬自住。某日深夜有大蟒蛇至師處,毫無懼意即爲之說叁歸依。
★一九五五年,師六十四歲,板橋信衆于臺北土城購一山地(該處俗稱火山)供師,即今承天寺所在,師砍竹爲筏,兩端系縛于巨竹上。師于筏上結跏趺坐,及後又辟地建瓦房一間供養佛像。
★一九五六年師六十五歲,回新店廣照寺。
★一九五八年師六十七歲,年底再回土城火山。
★一九六年師六十九歲,于火山山坡建造大殿並將該處命名爲承天寺火山改稱爲清源山
★一九六二年師七十一歲,陸續興建屋舍外並擴建舊殿(舊稱叁聖殿)。
★一九六叁年,師七十二歲應信衆之請赴花蓮即臺中等地宏法。並分別于天祥協建祥德寺,今之天峰塔即師當時茅亭禅坐之位)。龍井山上之南寮興建廣龍寺。
★一九六四年,師年七十叁歲,年底返回承天寺重整舊業,增建山門及方丈室。師來臺十七年間曾有叁次長時間(約一周以上)之入定記錄,加以每日僅以水果爲生,不食熟食,因而贏得水果師的雅號。除雨天外,夜間辄于林中趺坐修行。上述特立異行之修道行徑,衆口相傳婦孺皆知。
★一九六五年師年七十四,是年九月建齋堂及廚房。承天寺之初步建設于焉完成。
★一九六六年師年七十五歲,慕名前來請益歸依者絡繹于途。
★一九六九年師七十八歲,于土城鎮創立廣承岩。
★一九七一年至一九七四年,師八十至八十叁歲時,曾表示即將舍報,經弟子們一再懇切哀求乃獲慈悲俯允,延緩時日。此數年間應信衆之請分別赴南投臺中嘉義花蓮等地宏法度衆。
★一九七五年師年八十四歲,開始禁足不再下山。
★一九七六年師年八十五,承天禅寺初建之磚瓦房時日既久,地基下陷、牆壁龜裂。故于是年首先重建女衆寮房。
★一九七七年師年八十六歲,是年秋承天寺開山整地,拆除舊有之叁聖殿齋堂、大雄寶殿及方丈室等。
★一九七八年師年八十七歲,春,承天寺于大雄寶殿之原址建叁聖殿。再依山坡地形興建祖師堂及齋堂等,廣承岩複建華藏塔。並陸續興建大雄寶殿、兩廂禅房、地下室、藏經閣、講堂等。所有建築事宜由弟子傳斌主其事。
★一九八二年,師九十一歲,師指派隨侍左右十余年之弟子傳聞法師,至高雄六龜鄉寶來村籌建妙通寺。
★一九八五年師年九十四歲,農曆十月舉行護國千佛叁壇大戒,求戒弟子二千五百余人,盛況爲曆來之冠。戒期屆滿,已近歲末,師急欲北返,乃于農曆十二月廿六日由傳悔法師迎回承天寺。
★一九八六年,師年九十五歲,示現病容,拒絕飲食、醫藥,不接見信衆。農曆正月初一清晨,召集各分院負重任之弟子及承天寺大衆一一囑咐,並指定圓寂火化後之靈骨分別供奉于“承天寺”、“廣岩寺”及“妙通寺”叁處。早齋後即示意欲返高雄妙通寺,衆以師意已決,不敢有違,乃送師南下。
★正月初二,氣息微弱。
★正月初叁日,體力恢複,且與徒衆共同念佛,自由交談,精神煥發,若無其事。
★正月初四早晨,喚弟子傳聞及大衆伫立于殿外曬太陽,隨即又囑傳聞師于身旁坐下,並謂:“你可以了,他們(指大衆)還沒有。”
★正月初五(國曆二月十叁日),師瞻視清澈,定靜安祥,全無異狀,僅囑弟子們同聲念佛。午後二時,告大衆曰:“無來亦無去,沒有事。”並向徒衆颔首莞爾!閉目安坐。少頃!衆見師不動,乃趨前細察,知師已于念佛聲中安然圓寂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