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行持語錄

  ◎行持語錄

  這部份開示,是從一九七八年冬季開始,至一九八一年秋季,共曆整整叁年,其中地點,曾記有“福利社”、“寺務處”、“客堂”或“大殿”等,福利社即在今之“般若”亭下,其他地點,都在現在大雄寶殿前面的廣場上,當時正逢承天禅寺重建的初期,原有磚瓦房,已全部拆光,爲朝暮課誦、辦理寺務、接待客人等,乃在大殿前的廣場上,用鐵管及石棉瓦搭蓋了將近兩百坪大的臨時大殿,會客室與寺務處等都在其中。廣公上人亦常在這裏,坐在藤椅上與衆結法緣。其次就是月日,皆記以農曆,在此特爲說明。(編者附識)

  ※日期:一九七八年冬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七歲“如果情執不斷,嘴裏念佛,念念還是墮娑婆。如果懇切至誠,放下萬緣,那麼,一念之間,便能到西方。萬緣牽扯,割舍不下,那麼,百年萬年還是在叁界內。”

  ※日期:一九七九年二月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八歲“父母只是讓我們藉著他們的身體來投胎,不論是恩是怨,都是業緣,只有立誓成道報親恩,才是修行的正因。,

  ※日期:一九七九年二月廿一曰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八歲某某師初任寺務處書記職,每天須面對一些來來往往的信衆,由于出家未久,尚不知如何應對。上午,在招呼一些信徒後,老和尚即對某某師說:“在世俗社會分貧富貴賤,只要走進佛門來,就沒有高下的分別,無論是貧是富,是貴是賤,一律以慈悲心,平等地對待,生生世世要廣結衆生緣,這樣,我們在成佛度衆的過程中,才會有殊勝的因緣。”“不要說衆生有善有惡,一切的善惡都是我們的分別,如果真正會修行的人,一切衆生都是我們的善知識。”

  “十方施主供養叁寶,種福田,而常住也須回施十方,這樣,十方來,十方去,一切衆生都能蒙受恩澤。”

  ※日期:一九七九年八月十六曰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八歲傳某師與傳某師在客堂談及弘一大師,兩人頗贊大師再來之功德,而自慚凡夫,習氣無明熾盛,老和尚坐在旁邊,聽了即說:“曉得自己是凡夫才好修行,我們要在一切的煩惱中好好調理自己,這是別人無法代替的事,等調理得當,自然智慧明朗,無明散去,這就是參自己。在一個常住中修苦行,修久了,自然也了解別的叢林修苦行的意思,修苦行是除妄念最好的方法,而且當我們修到將苦化爲樂時,自然一切事情就會明明朗朗,無不通曉,而智慧大開。”

  “我們修行主要是專心于佛號,心心念念不離佛號,四體作務都是隨喜作的,掃地也阿彌陀佛,煮萊也阿彌陀佛,念念阿彌陀佛,事事隨喜不挂礙,心則漸入西方境。”

  “如果要省卻煩惱,凡事當隨從大衆或他人的意見,不可強就自己的看法,只有自己的事情,可以聽自己的意思,這是忍辱的方法。”

  ※日期:一九七九年八月十八曰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八歲中午,某某師隨師父往工地,師父指著剛去掉板模的牆壁說:“這個壁可維持幾百年沒問題。”

  某某師說:“真好,就這樣幾百年傳下去,承天寺將來會成古刹,出高僧……”

  師父說:“你們要好好苦志修行,來世轉男衆身,沙彌出家,來做聖僧。佛也是人去做的,不會修照樣墮下去做畜生,要誓願作佛。”

  ※日期:一九七九年八月十九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八歲新皈依信徒魏某某,請師父教他坐禅。

  師父說:“念佛就可以,念佛念到正念現前,沒有雜念,心安定下來,自然就會坐得好。坐得久,這是最快的方法,否則,一坐下去都是妄想紛飛。”

  ※日期:一九七九年八月廿一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八歲師父在客堂對某某師說:“修苦行是從苦中越修越不覺得苦,而且漸漸覺得快樂輕松,並沒有感到是在工作,這就是業障漸漸在消,若是越做越覺痛苦煩躁,那就是業障在翻絞。不要以爲佛菩薩是多苦,佛菩薩已從苦中磨得業障消除,沒有苦感,做什麼事都已輕松自在,而不覺得在做什麼,也不覺得自己在度衆生。”

  ※日期:一九七九年八月廿叁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八歲師父說:“那些往生西方的人,都是念佛專一,而且能忍辱吃虧的人。”

  ※日期:一九七九年九月十二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八歲師父在客堂對某某師說:“論人的是非曲直,心裏起不平煩惱,那就是自己的錯,自己的過失。不去管他是非曲直,一切忍下,自心安之無事,那才對。自己也無犯過失,這是修行第一道,也是最上修道之法。師父不在時,遇事境緣,要記取師父曾說的教誡,忍之,心安之,這是最好的一帖藥。”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月八曰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八歲晨間,灑掃畢,師父對弟子某某師說:“我們工作,不要說你現在寺裏爲佛做事,或爲師父做,而是爲消自己的業障做。我這裏沒有什麼可學的。只是掃掃地,做些苦行。但是掃地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要會掃,要能高高興興地掃,否則,掃地掃得起煩惱,無明業障反而纏上來。”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月十六日 地點:承天禅寺大殿 年齡:八十八歲承天寺正值忏雲老法師主持佛七,上午,老和尚在大殿對參加佛七大衆開示:

  “娑婆世界是我們客居的地方,一切皆幻化不實,如戲夢一場,到頭總是空,不要貪戀娑婆世界的一切,放下萬緣,念佛求生西方,阿彌陀佛才是我們究竟歸依處,是我們的故鄉。”

  “一心念佛,吃苦修苦行,修行不要在形式上裝飾我相。”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月廿二日 地點:承天禅寺大殿 年齡:八十八歲上午,忏雲老法師請老和尚到大殿爲大衆開示,老和尚到大殿後,忏雲老法師對衆人說:“你們有問題,可以請問老和尚。”

  問:“如何得一心不亂?”

  答:要得到一心不亂,必先無悭貪。無挂礙、無散亂心才可,這個出家衆比較容易做得到,在家衆則種種俗務牽挂,放不下,較不易辦到,出家人身、口、意叁業清淨,都攝六根,便能得一心不亂。”“打七念佛,爲的是要得正念或開智慧,是要去除色、聲、香、味、觸、法,得六根清淨。出家人也是在打六根清淨,而不是在打吃得好或什麼。”“出家人要修戒、定、慧,俗家人則修不妄語等五戒。經、律、論叁藏亦很重要,一面看,一面行,智慧開得比較快,經藏的智慧,在吾人心中,這個無量無邊如海的智慧,不是用開示或講經可以開出來的,這是一種般若智,由自心中自然流露,而世俗的智慧則是一種凡夫智,是在迷幻境中不自覺,如大學生的智慧,在佛門中仍是小學生。”

  問:“修行過程中有許多難關,要如何打破?”

  答:“我們現在雖然出家,但是仍帶有無始以來所造的罪業劫數。怨親債主,這些都會來討,我們要念佛,靠念佛的力量,一關一關地打破。”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月廿叁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八歲下午,忏雲老法師與大衆在客堂,請老和尚開示。

  老和尚說:“我們念佛就是要念到花開見佛,什麼叫花開見佛?就是凡事要去火性、要忍耐,和顔悅色以道理行之,對人要親切和藹,不可一副冷峻的霜臉,令人望之卻步,當法師的也要如此才能度衆。凡事照道理來,就事論事,不可用煩惱心去應付,對人不論是善人或惡人,都是和氣地平等對待,不要去看別人的過錯,這樣別人對我們印象好,我們心也清爽,照這樣做去,心無煩惱,便是花開見佛。”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月廿六日 地點,承天禅寺大殿 年齡:八十八歲下午,老和尚在大殿外乘涼,傳某師請示師父有關帶業往生的事。老和尚對傳某師開示說:“凡所有相都是虛妄,一切唯心造,彌陀經中所述西方極樂世界有金,銀,琉璃一切莊嚴等,均是應對衆生對一切相分別貪取的習性,而方便設立的,使衆生因向往而專意念佛,與所謂“帶業往生”,具有相同的誘導作用。離一切相的清淨無礙,才是真正究竟的西方。”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月廿八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八歲傳某師將請假下山參學,老和尚在客堂對傳某師開示說:“要出去參學,可以去參別的寺裏的住持、當家、庫頭等,這幾位執事人修行的方法,但是現在的出家人,多攀親攀戚的俗家樣,沒有出家人辭親割愛的氣魄,又多爭名爭利的名聞利養心,沒有出家人息心淡利的道風。”

  “參學是在參自心,參我們的煩惱心、煩悶心、對人善惡是非的分別心,參我們對一切的境界不起分別,不起煩惱,得無煩惱心、無挂礙心,是心參。”老和尚繼續說:“一心念佛,最重要的要能忍辱,什麼事情不順眼,就把耳朵關起來,眼睛閉起來,裝著沒聽到、沒看到,睜一眼、閉一眼,對人要和顔悅色,再怎麼說,修行就是忍辱這兩個字。”

  “不要嫌別人這點不好,那點不好,不是別人不好,是自己的無明業感在作祟,沒有智慧,不能越過。”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月☆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八歲某某師任寺務處書記,頗爲信徒種種事煩惱,老和尚對某某師說:“我們出家修行是在取德,做人是第一步,對來寺裏的信徒,不論對方如何,我們將就應酬應酬,但不可以有惡意。”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月☆日 地點 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八歲老和尚在客堂對某某師開示:

  “看經要能解意,解意要能並行,只有能自觀自行才是在利用經,才名爲轉經,否則便是被經轉。如果看經、看戒得到一點知解,便拿來批評他人,偵察他人有無做到,心生分別,徒增我相、我慢與是非。也是被經轉。”

  “別人沒有行的,做不到的,我們一定要行得到、做得到。否則,批判別人,自己豈不也與他人同一類?”

  “只看到別人的過失,不審察自己的過失,是我們最大的無明習氣。”“人若來請問我們經典的意思,應當盡己所知,誠懇爲他解說,則于人于己生諸功德,切不可以輕慢心推說不知,則自己有過失。”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一月叁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

《行持語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廣公開示錄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