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行持語錄▪P4

  ..續本文上一頁的煩惱衆苦,生、老、病、死苦、愛別離苦,一切貪嗔癡的苦毒逼惱,每天就是被這些無明煩惱業轉來轉去,而四生道中的衆生,不論胎生、卵生、濕生或化生的,他們也是一樣,有他們的各種痛苦。”

  “我們人道是四生中最靈的,但是,我們往往不懂佛法因果,爲了一己的貪欲,想吃肉就任意宰殺,你看,當我們在殺那些動物時,他們也知道死苦,哀哀而鳴,而這哀鳴就是怨恨,殺了它,我們就與它結下了冤業,將來冤冤相報,生生相殺,永脫不出生死輪回。所以,我們出家受戒要戒殺,即是這道理,戒經中告訴我們,不可傷害一切有情衆生,不可殺害生命,要我們去遵守,而在我們修行功夫尚不能持得很清淨,完全不傷害到生命時,我們必須持“不故殺”的原則,否則便有過失。”

  “你們女人身業障深重,要修五百戒,男人只要修二百五十戒。”

  恒某師說:“可是當我們想到法身時,我們知道法身無男相,亦無女相,佛經上記載,龍女是女身,它在佛陀面前,將自己的龍珠吐出獻佛時說:“我的成佛,也就像現在將龍珠吐出供佛一樣地快。”說罷,便在佛陀前當下示現成就佛道。所以,雖然我們是女人身,可是對于成就佛道,並不感到自卑氣餒。”

  老和尚說:“龍女是修了好幾劫,已經修到了臨轉男身,才有可能如此,一般女衆修行,到最後一定要轉成男身,成法師來度衆生,行菩薩道,才有可能成就佛道,若要由女身直接成就佛道,那是不可能的事,觀世音菩薩也是要轉男相才能成佛的。”“我們今天能出家,是件不容易的事,你看世界衆生那麼多,我們幸而能聽聞到佛法,又幸而能出家,袈裟披身,這是一件很難得的事,這是我們過去世曾持佛菩薩名號的緣故,有這個因,才有今天這個果。”

  “我們今天既然出家,就要知道佛菩薩的意思,看一些經典,像金剛經、地藏經等,了解十法界衆生的狀態,知道各法界的衆生是如何形成的,這樣,我們的行止才能有所依向。否則,懵懵懂懂地不懂因果,出家了,還像在家人一樣,爭名爭利,你搶我奪,互較高下,這樣下去,那麼此生一過,人身也就難得了。”

  “要知道,我們得了這個人身,是要來修行的,是要過人身劫的,看看能不能籍這個人身來了生死,成佛作祖,不要再依這人身,再造貪嗔癡的業,貪好吃、貪美服、貪享受。貪子女兒孫福,在六根塵中做夢,不知回頭修行,那麼這番人身過去,四生之中就有我們的份。畜生道中,牛、馬、豬、狗等是我們人去做的,餓鬼道也是我們去投的,乃至地獄道、化生類、濕生類,一切都是我們這個心去造成的。十法界中,一切都是依我們這人身所造的各種業去形成的。所以說,我們是在過人身劫,由這人身可修行成佛作祖,亦可造業墮四生輪回。我們現在出家了,就該依著佛法,找到一條修行的途徑,看能不能由此超出生死輪回,脫離娑婆苦。”

  “有些人瞧不起出家人,可是,要他們念佛,念沒幾句就起煩惱念不下去,甚至聽到念佛聲,心中起壓迫感,好像千斤的石頭壓在心中一樣,這就是沒有善根。”

  “還是隨令師學,比較有內容,較能學到東西。像我這樣,每天吃飽沒事做,就閑坐在這裏,坐久了,也會起煩惱。”

  “哪裏,這是觀自在。”恒某師說。

  “嗅!你也會這麼說,不簡單,很聰明。好了,我們一天說一點,晚板了。”老和尚說完,大衆即散去。”

  ※日期:一九八零年六月九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九歲清早,老和尚在庭前閑坐,香燈師上前請問:“師父,您看我試著學美國法師日中一食,可以嗎?”

  老和尚正色說:“你叁餐吃飽,身體強健,體力充足,好好給我打鍾,打鼓,做常住的工作,爲大衆做些功德,才是正事。日食一餐,也要看自己的體能是否可以,慢慢試練,自然而然成習慣。若勉強而行,身體無法支撐,疾病就跟著來。日食一餐,還是執著一個我相,執著我在怎樣,那只是爲自己,沒有爲他人,我們修苦行的,要利益衆人,不必效仿這一套。”

  ※日期:一九八□年六月十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九歲傍晚,課誦結束後,傳某師與傳某師,就日中一食這問題,再請示師父。老和尚說:“修行不是在忍饑渴,一天吃一餐,不但體內虛火會上升,身體會虧損,且忍久了,還會淪爲餓鬼道的一份子。來這裏的美國法師,他們並不是沒有吃,你看他們,中午不是都吃得很多嗎?叁餐的份量並一餐吃,胃腸不是過饑,就是過脹,反而把胃腸撐大,不如正正常常的,叁餐只爲療饑,只要不吃得過多,恰恰飽,不去貪著它就可以。現在剛死去的傳能師,本來身體很好,就是勉強忍饑,打一個星期的餓七,才把身體弄壞,且難再調複。”老和尚接著說:“行日中一食,或過午不食,那是順著身體的自然情況,在飽足清淨的情況下,自然不需多食,而舍下一些多余的飲食,並不是勉強去行的。像你們現在,還是一身的無明習氣在妄動,所吃的,恐怕都還不夠體內的消耗,還談什麼日中一食?不變成餓鬼就好了。”

  傳某師問:“那麼,我們應如何了生死?”

  老和尚說:“了生死哪有那麼簡單,不吃飯就可以了生死,那大家都不吃好了,了生死,必須祛無明習氣,要忍辱,忍辱第一道,這是最重要的,不是不吃就可以了生死。”

  ※日期:一九八零年閏六月五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九歲傳某師因感女衆塵俗習染太深,又乏男衆果斷不畏的氣魄,請示老和尚,如是女衆出家要成辦道業,是否也希望渺茫?

  老和尚說:“不是這樣的,我們出家是在修心思純一,不雜亂,不與親友過分攀緣。我們出了家,就是斷了家,若父母家人來探望,我們以對待一般信徒的平等態度,體貼一下對方即可,若是過于攀緣,不但親情的愛別離苦斷不了,且心思會散亂,攀緣到後來,出家不像出家,還俗又不像還俗。臺灣的出家衆,就是敗在這裏。”

  “這世間,就像一場迷夢,什麼都要看破,不但財不能貪,貪財,痛苦就隨之而來,名也不能貪,貪名亦是苦,娑婆世界沒有一樣我們可留戀的。我們出家人舍下世俗的一切,粗衣淡飯修苦行,做常住的事,利益大衆,心有寄托,則妄念不起,業障自消,心無挂礙,一天過一天,這就是修行。”

  ※日期:一九八零年閏六月七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八十九歲美國度輪老法師弟子恒某師,偕同香港護法某居士來參拜老和尚。某居士世代笃信佛法,早年常親近虛雲老和尚,其父是虛雲老和尚的大護法之一。此番來臺,慕老和尚之道風,專程上山參拜。

  某居士見過老和尚後,便對老和尚表示,人生短促,今後將一心一意走修行這條路,看能不能了生死。…

  老和尚說:“現在民間信佛,大都佛、道不分,把佛菩薩、神明搞在一起,亂信一通。而且在世俗中,人人都被名、利兩樣絞得團團轉,天天都在打名利的妄想,像沈在迷夢中不知醒一樣,這樣,要學佛了生死,就不是那麼容易了。”

  某居土說:“所以我就想早點把擔子卸下來,專心走這條路。”

  老和尚說:“話是這麼說,你還是有所挂礙,你仍是在挂心你的孩子、全家大小。我們修行就是要修這愛別離苦、生老病死苦。你要知道,我們投生到這人間來,有父母、兄弟姊妹等,這些都是屬于四生輪回中的一環,今世父母生我,以後我再生別人,彼此輾轉相生,再加上我們的殺業,現在你殺我、食我,以後我殺你、食你,殺業不絕,冤冤相報,彼此相殘,如是相生相殘,一下子生爲人,一下子又淪爲畜生,在四生六道中,來來去去,永無止息,父母親眷就是我們輪回的伴侶。”

  “現在你既然曉得學佛、拜佛,也會供佛、供法、供僧,這也是過去有種善根,學佛了更應知道來擁護佛法。居士在家學佛,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這是免不了的,但是我們要知所節度,食但飽腹,衣足禦寒,一切能過得去就好,把所余的錢財拿來供佛、供法、供僧。做功德,做個護法,這才是在家居士所應做的本分事。”

  某居士又問:“那我們在家人應修持哪一法門?”

  老和尚說:“在家居士想要修得如何,那是不可能的事,還是舍下一切,一心念佛,求帶業往生,不要再墮娑婆,才是最穩當的。我們出家人,有的爲了度衆生,發願還要再來這娑婆世界,但這個願,也要本身達到菩薩的境界才有把握,否則一來很容易就迷失掉,又被牽入輪回中,這是很危險的。”

  “現在人學佛,自度尚未成,自身還是一團泥沼,就想度自己的親眷,結果,度人未成,反被人度去。學佛人自度無暇,還去牽絆挂礙親眷,這樣子,世俗念頭不易轉過來,想要修成了生死,就很爲難了。”

  “這個人生就像在演電視劇一樣,各人扮演各種不同的角色,劇情發展悲歡離合、喜怒哀樂,看戲的人也隨著劇情忽喜忽樂、忽憂忽悲,而這好惡憂樂,也不過是我們自己眼根對塵境,在分別取舍。我們看娑婆世界也是一樣,順境、逆境、善的、惡的,心境隨之起伏,而不幸的是,我們的惡習深重,眼根對境,見惡易隨,見善難徙,看到惡的,契合自己的惡性習氣,就心生歡喜,恣心縱意,隨順而去;而聽到佛菩薩的作爲,像釋迦牟尼佛、觀音菩薩、地藏菩薩等,卻心生爲難,認爲那只是佛菩薩們的境界,自己是凡夫,如何效得來,心生退卻,對佛菩薩只有空贊歎。結果,好的沒學到,壞的卻越染越深,這就是本身沒有誓願力的緣故。”

  “我們修行,就是靠我們的誓願力在成佛的,自古以來的佛菩薩,像文殊、普賢、觀音等,無不是靠著他們本身的誓願力,修苦行而成就的。”

  “出家人看經書,可以了解佛菩薩的意義,且要受戒,戒律很重要,這是我們了生死的根本。持戒,忍辱是第一道,要修苦行,粗衣淡飯,爲常住、爲衆服務,做功德,才能開出我們的智慧,才能親身體會佛菩薩的意思(境界)。”

  “你看看這個世界,大家都沈在迷夢中,追逐名利,你爭我奪,你好,我要比你更好…

《行持語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廣公開示錄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