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行持语录▪P4

  ..续本文上一页的烦恼众苦,生、老、病、死苦、爱别离苦,一切贪嗔痴的苦毒逼恼,每天就是被这些无明烦恼业转来转去,而四生道中的众生,不论胎生、卵生、湿生或化生的,他们也是一样,有他们的各种痛苦。”

  “我们人道是四生中最灵的,但是,我们往往不懂佛法因果,为了一己的贪欲,想吃肉就任意宰杀,你看,当我们在杀那些动物时,他们也知道死苦,哀哀而鸣,而这哀鸣就是怨恨,杀了它,我们就与它结下了冤业,将来冤冤相报,生生相杀,永脱不出生死轮回。所以,我们出家受戒要戒杀,即是这道理,戒经中告诉我们,不可伤害一切有情众生,不可杀害生命,要我们去遵守,而在我们修行功夫尚不能持得很清净,完全不伤害到生命时,我们必须持“不故杀”的原则,否则便有过失。”

  “你们女人身业障深重,要修五百戒,男人只要修二百五十戒。”

  恒某师说:“可是当我们想到法身时,我们知道法身无男相,亦无女相,佛经上记载,龙女是女身,它在佛陀面前,将自己的龙珠吐出献佛时说:“我的成佛,也就像现在将龙珠吐出供佛一样地快。”说罢,便在佛陀前当下示现成就佛道。所以,虽然我们是女人身,可是对于成就佛道,并不感到自卑气馁。”

  老和尚说:“龙女是修了好几劫,已经修到了临转男身,才有可能如此,一般女众修行,到最后一定要转成男身,成法师来度众生,行菩萨道,才有可能成就佛道,若要由女身直接成就佛道,那是不可能的事,观世音菩萨也是要转男相才能成佛的。”“我们今天能出家,是件不容易的事,你看世界众生那么多,我们幸而能听闻到佛法,又幸而能出家,袈裟披身,这是一件很难得的事,这是我们过去世曾持佛菩萨名号的缘故,有这个因,才有今天这个果。”

  “我们今天既然出家,就要知道佛菩萨的意思,看一些经典,像金刚经、地藏经等,了解十法界众生的状态,知道各法界的众生是如何形成的,这样,我们的行止才能有所依向。否则,懵懵懂懂地不懂因果,出家了,还像在家人一样,争名争利,你抢我夺,互较高下,这样下去,那么此生一过,人身也就难得了。”

  “要知道,我们得了这个人身,是要来修行的,是要过人身劫的,看看能不能籍这个人身来了生死,成佛作祖,不要再依这人身,再造贪嗔痴的业,贪好吃、贪美服、贪享受。贪子女儿孙福,在六根尘中做梦,不知回头修行,那么这番人身过去,四生之中就有我们的份。畜生道中,牛、马、猪、狗等是我们人去做的,饿鬼道也是我们去投的,乃至地狱道、化生类、湿生类,一切都是我们这个心去造成的。十法界中,一切都是依我们这人身所造的各种业去形成的。所以说,我们是在过人身劫,由这人身可修行成佛作祖,亦可造业堕四生轮回。我们现在出家了,就该依著佛法,找到一条修行的途径,看能不能由此超出生死轮回,脱离娑婆苦。”

  “有些人瞧不起出家人,可是,要他们念佛,念没几句就起烦恼念不下去,甚至听到念佛声,心中起压迫感,好像千斤的石头压在心中一样,这就是没有善根。”

  “还是随令师学,比较有内容,较能学到东西。像我这样,每天吃饱没事做,就闲坐在这里,坐久了,也会起烦恼。”

  “哪里,这是观自在。”恒某师说。

  “嗅!你也会这么说,不简单,很聪明。好了,我们一天说一点,晚板了。”老和尚说完,大众即散去。”

  ※日期:一九八零年六月九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清早,老和尚在庭前闲坐,香灯师上前请问:“师父,您看我试著学美国法师日中一食,可以吗?”

  老和尚正色说:“你三餐吃饱,身体强健,体力充足,好好给我打钟,打鼓,做常住的工作,为大众做些功德,才是正事。日食一餐,也要看自己的体能是否可以,慢慢试练,自然而然成习惯。若勉强而行,身体无法支撑,疾病就跟著来。日食一餐,还是执著一个我相,执著我在怎样,那只是为自己,没有为他人,我们修苦行的,要利益众人,不必效仿这一套。”

  ※日期:一九八□年六月十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傍晚,课诵结束后,传某师与传某师,就日中一食这问题,再请示师父。老和尚说:“修行不是在忍饥渴,一天吃一餐,不但体内虚火会上升,身体会亏损,且忍久了,还会沦为饿鬼道的一份子。来这里的美国法师,他们并不是没有吃,你看他们,中午不是都吃得很多吗?三餐的份量并一餐吃,胃肠不是过饥,就是过胀,反而把胃肠撑大,不如正正常常的,三餐只为疗饥,只要不吃得过多,恰恰饱,不去贪著它就可以。现在刚死去的传能师,本来身体很好,就是勉强忍饥,打一个星期的饿七,才把身体弄坏,且难再调复。”老和尚接著说:“行日中一食,或过午不食,那是顺著身体的自然情况,在饱足清净的情况下,自然不需多食,而舍下一些多余的饮食,并不是勉强去行的。像你们现在,还是一身的无明习气在妄动,所吃的,恐怕都还不够体内的消耗,还谈什么日中一食?不变成饿鬼就好了。”

  传某师问:“那么,我们应如何了生死?”

  老和尚说:“了生死哪有那么简单,不吃饭就可以了生死,那大家都不吃好了,了生死,必须祛无明习气,要忍辱,忍辱第一道,这是最重要的,不是不吃就可以了生死。”

  ※日期:一九八零年闰六月五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传某师因感女众尘俗习染太深,又乏男众果断不畏的气魄,请示老和尚,如是女众出家要成办道业,是否也希望渺茫?

  老和尚说:“不是这样的,我们出家是在修心思纯一,不杂乱,不与亲友过分攀缘。我们出了家,就是断了家,若父母家人来探望,我们以对待一般信徒的平等态度,体贴一下对方即可,若是过于攀缘,不但亲情的爱别离苦断不了,且心思会散乱,攀缘到后来,出家不像出家,还俗又不像还俗。台湾的出家众,就是败在这里。”

  “这世间,就像一场迷梦,什么都要看破,不但财不能贪,贪财,痛苦就随之而来,名也不能贪,贪名亦是苦,娑婆世界没有一样我们可留恋的。我们出家人舍下世俗的一切,粗衣淡饭修苦行,做常住的事,利益大众,心有寄托,则妄念不起,业障自消,心无挂碍,一天过一天,这就是修行。”

  ※日期:一九八零年闰六月七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美国度轮老法师弟子恒某师,偕同香港护法某居士来参拜老和尚。某居士世代笃信佛法,早年常亲近虚云老和尚,其父是虚云老和尚的大护法之一。此番来台,慕老和尚之道风,专程上山参拜。

  某居士见过老和尚后,便对老和尚表示,人生短促,今后将一心一意走修行这条路,看能不能了生死。…

  老和尚说:“现在民间信佛,大都佛、道不分,把佛菩萨、神明搞在一起,乱信一通。而且在世俗中,人人都被名、利两样绞得团团转,天天都在打名利的妄想,像沈在迷梦中不知醒一样,这样,要学佛了生死,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某居土说:“所以我就想早点把担子卸下来,专心走这条路。”

  老和尚说:“话是这么说,你还是有所挂碍,你仍是在挂心你的孩子、全家大小。我们修行就是要修这爱别离苦、生老病死苦。你要知道,我们投生到这人间来,有父母、兄弟姊妹等,这些都是属于四生轮回中的一环,今世父母生我,以后我再生别人,彼此辗转相生,再加上我们的杀业,现在你杀我、食我,以后我杀你、食你,杀业不绝,冤冤相报,彼此相残,如是相生相残,一下子生为人,一下子又沦为畜生,在四生六道中,来来去去,永无止息,父母亲眷就是我们轮回的伴侣。”

  “现在你既然晓得学佛、拜佛,也会供佛、供法、供僧,这也是过去有种善根,学佛了更应知道来拥护佛法。居士在家学佛,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这是免不了的,但是我们要知所节度,食但饱腹,衣足御寒,一切能过得去就好,把所余的钱财拿来供佛、供法、供僧。做功德,做个护法,这才是在家居士所应做的本分事。”

  某居士又问:“那我们在家人应修持哪一法门?”

  老和尚说:“在家居士想要修得如何,那是不可能的事,还是舍下一切,一心念佛,求带业往生,不要再堕娑婆,才是最稳当的。我们出家人,有的为了度众生,发愿还要再来这娑婆世界,但这个愿,也要本身达到菩萨的境界才有把握,否则一来很容易就迷失掉,又被牵入轮回中,这是很危险的。”

  “现在人学佛,自度尚未成,自身还是一团泥沼,就想度自己的亲眷,结果,度人未成,反被人度去。学佛人自度无暇,还去牵绊挂碍亲眷,这样子,世俗念头不易转过来,想要修成了生死,就很为难了。”

  “这个人生就像在演电视剧一样,各人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剧情发展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看戏的人也随著剧情忽喜忽乐、忽忧忽悲,而这好恶忧乐,也不过是我们自己眼根对尘境,在分别取舍。我们看娑婆世界也是一样,顺境、逆境、善的、恶的,心境随之起伏,而不幸的是,我们的恶习深重,眼根对境,见恶易随,见善难徙,看到恶的,契合自己的恶性习气,就心生欢喜,恣心纵意,随顺而去;而听到佛菩萨的作为,像释迦牟尼佛、观音菩萨、地藏菩萨等,却心生为难,认为那只是佛菩萨们的境界,自己是凡夫,如何效得来,心生退却,对佛菩萨只有空赞叹。结果,好的没学到,坏的却越染越深,这就是本身没有誓愿力的缘故。”

  “我们修行,就是靠我们的誓愿力在成佛的,自古以来的佛菩萨,像文殊、普贤、观音等,无不是靠著他们本身的誓愿力,修苦行而成就的。”

  “出家人看经书,可以了解佛菩萨的意义,且要受戒,戒律很重要,这是我们了生死的根本。持戒,忍辱是第一道,要修苦行,粗衣淡饭,为常住、为众服务,做功德,才能开出我们的智慧,才能亲身体会佛菩萨的意思(境界)。”

  “你看看这个世界,大家都沈在迷梦中,追逐名利,你争我夺,你好,我要比你更好…

《行持语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广公开示录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