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你强,我要比你更强,每个人都在比赛,看看谁的梦做得最大。结果,这些名、这些利,生不带来,死亦带不去,只是徒然多造一些新的恶业,而此番再堕下去,人身也就难得了。”
“我们这个人身,实在是很宝贵的,也是不容易得的,我们说人生人,狗生狗,各有其类,但是,不论是生人或生狗,均是我们这灵灵觉觉、不生不灭的灵性在转变的。我们这个心所行的,是佛菩萨的行径,将来就在佛菩萨的境地,心行所做的是贪婪、是愚痴、是嗔恚,以后就是三恶道的一份子,甚至昆虫类、空中飘浮的微细众生类,均是经由我们这人身,不同的心行作为而转化的。十法界中一切的众生,无一不是经由我们这人身而转化,我们这人身并不是那么轻易过的,事实上,我们是在过这个人身劫。”
恒某法师说:“此番来台,拜见老和尚,受益很大,每次上山来,听老和尚开示,下山以后,老和尚的话,就始终在脑海里盘旋而受用不尽。”说罢,与某居士等一再拜谢,欢喜而去。
※日期:一九八零年闰六月十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台南某寺悟某法师,年八十二岁,出家未久,偕同一位在家护法,一个月前由台南出发,参访台湾各地的寺庙,于昨日来到土城,挂单承天寺。清早,在客堂见到老和尚,请示老和尚修行之道。
老和尚说:“老年人出家,要走修行这条路是比较慢,一心念佛,带业往生西方,是最快的。”
悟某法师说:“我老年才出家,人生各种困难、危险的境界都经历了,觉得这些对我来说,都不算什么,可是现在出家了,却觉得佛法老是让我理解不过来,请师父慈悲开解。”
老和尚说:“老人家了,不要再想要学这个、搞那个,那是难有结果的,还是什么都不管它,放下一切,一心念佛,往生西方最要紧。我看你根本没有念。”
悟某法师说:“昨天上山来,匆匆忙忙,没有时间念佛。”
老和尚说:“匆忙是我们这个身体在匆忙,念佛是用这个心在念佛,不相妨碍。有念佛的,和没念佛的,来到这里,我一看就知道了!一个有念佛的人,他的举止行动,言谈间会流出阿弥陀佛来,我看你来到这里,心里根本没有带半句佛号来。”
同来的护法居士问:“要怎样念佛?”
老和尚说:“念佛就念佛,还要怎样念。”
老和尚问悟工法师:“你在常住担任什么职事?”
“香灯。”悟某法师答。
“担任香灯是最好利用来念佛的,一面擦擦抹抹地做事,一面念南无阿弥陀佛,这是最好的。”老和尚说。
“可是,这样子我会弄乱、会搞错。”悟某法师答。
“这怎会弄错?你身上穿的这件僧服,你就不会把它穿颠倒。”老和尚答。
※日期:一九八零年闰六月十五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下午,士林一位尼师—德某法师,与其兄、嫂、弟、妹等眷属一行数人,来参见老和尚。德某尼师向老和尚介绍过其俗家眷属后,请老和尚开示在家修持的法门。
老和尚说:“一子出家,七祖皆得度,你的家人由你来度他们,也就够了,也最适合的,不必我这老人再来多话。”
“高僧大德的一句话,胜过我说千言,还是请老和尚慈悲指示。”德某尼师说。
“念佛。念佛是最好的。”老和尚说。
“念佛该怎么念?”再问。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地念,不要嘴念心不念。念佛是最重要的,在家学佛要念佛,我们出家学佛,也要念佛,再学一些种菜、捡柴、劈柴、煮饭、扫地……,像从小学生学起一样。”
“学佛要有像观音、普贤、地藏等菩萨的誓愿力,做一些人家不要做的事,吃一些人家不愿吃的苦,这样,才有道可修,那些成佛、做菩萨的,往往都是那些让人家看为笨笨的人在成就的。”
“请老和尚告诉他们,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德某尼师说。
“做好人,不要做坏人。”老和尚答。
“……”
“我们来这世间,就是须要生活,衣食住这是免不了的,但是,我们赚的钱,吃能吃得饱,穿足够穿得暖,基本上过得去便可以,不要贪,剩余的钱拿去布施、做功德,这就是做好人。如果恣意地挥霍、享受,随心所欲,不知节制,不会做功德,这就变成坏人。”老和尚答。
※日期:一九八零年闰六月十六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某某师到客堂来,常常一坐就开始论人众是非,且往往耗去很多时间,今天又是如此,等某某师走后,老和尚就对传某师说:“别人来与你谈论是非,我们唯唯诺诺就好,不去参与,则对方自退,且自己亦不被度走,别人走错路,自己不要跟上去。”
老和尚对佛学院男众开示:“出家,不是用六根行事,用六根行事,仍是生灭法。年轻出家人,要好好努力修行,要提起重振佛法的志气。”
晚殿后,老和尚在大殿旁纳凉,某某师对老和尚说:“师父,我们在俗家时,父母兄弟六亲眷属朋友等,均以情份相牵系,而出家也有师父、师兄弟、十方僧众法侣等,若是起分别心,而有亲疏情份在,这是否也会形成生死因?”
老和尚说:“我们说出家修心,心要怎么修?就是没有分别心,心净则是佛。我们轮当执事人,与十方众人接触,就不能去分别对方,不论是俗家或出家,一律平等对待,不起分别心,我们度众生,就是以这无分别的心在度众。俗家人不晓得这道理,凡事论好论坏、分是非、别爱憎;而我们出家人,不论是对、是错、是好、是坏,表面但唯唯诺诺,应付应付,不管是耳朵听到的,眼睛看到的,心不起分别,不去执著它,这就是心出家。出家人如果还一天到晚,说这个人好、那个人不好,论是论非的,这就是身出家,心没有出家。我们说别人不好,这个不对、那个不对,这并不是对方不好,而是我们的眼睛看出去,耳朵听到,在分别好坏,而这种分别,直接通到我们的心,让我们的心起烦恼。”
“说人的是非,本身就是一种恶念,如果我们不去分别,我们的心自然就会安定下来,如果我们看到不对的事情,或不如法的人,能够心理明白,而不表现出来,那才是真功夫。”
※日期:一九八零年闰六月十八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出家,主要在演“忍”这场戏,演得过,就是佛菩萨。”
“所谓带业往生,乃是佛菩萨诱导众生念佛之饵,令众生为了要带业往生而精进念佛,等念到一心不乱、一念不生,没有妄想,没有恶念,则心达西方境。否则,带业仍要转人身。
“带业往生借由这个饵,即能使众生达一心不乱、一念不生的真正西方境,这是佛菩萨度众生的方便法门。”
“出家人不贪执往生不往生,出家人要发愿度众生,这就是佛菩萨。”
“有所贪著,就有所挂碍,贪名利就挂碍名利之事,不会清净。”
※日期:一九八零年八月十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老和尚在客堂对某某师说:“师父在时,要好好体会师父的意思,师父不在时,自有人会领导大众修苦行,智慧自然会开出来,最重要的是要修忍辱,能忍辱则智慧生,智慧生则无明尽。”
“别人说我们,不论自己是对是错,还是被冤枉,都唯唯诺诺,以不辩应之,心中不起烦恼,则智慧生,若是执理与人辩白,则无明起矣。”
※曰期:一九八零年八月十三曰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老和尚在客堂对某某师开示:“俗家取才,出家修行是取德。静坐昏沉是意识烦恼心所致。如果还有妄想,想要到哪儿,都还是业障。”
※日期:一九八零年八月十六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老和尚对某某师开示:“出家人要与众生广结善缘,信徒来,我们要好好招待,这项行得圆满,到后来自会开出我们的福慧来。所以,广结众生缘,对我们出家众是非常重要的。”
※日期:一九八零年十月十七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老和尚对某某师开示:“别人对我们越是不好,我们越是要发慈悲心善待对方,要对他越好,越要度他,不可像俗人一般起嗔心、结怨仇,出家人心要无嗔。”
※日期:一九八零年十一月廿一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忏云老法师与缁素四众一行十多人,于佛七圆满后上山,请老和尚开示。
老和尚在客堂对众说:“世俗人耽于根尘的欲乐中,到头来难免先乐后苦,而出家修苦行,虽然吃很多苦,但终究是先苦后乐。”
“看经讲法,如果自己不实修,还是他人的东西,等于在数他人的家宝,仍然不能脱出生死牢。”
“万法归一宗,到最后还是要念阿弥陀佛。念佛修苦行,才能究竟了生死。”
“如果要练不倒单,先要从淡泊两字开始学起,等到衣食住都能无碍,贪嗔痴也都消灭了,这样子妄念自然消,才能谈到禅定功夫。”
“以前的祖师总是安守卑下,不惹人注意,越是默默无名,越是少攀缘,越是好用功,若是心多攀缘,则意根散乱,心多骄满则易失败。道业若不成就,也枉费我们来出家。”
“如果我们真为修行,龙天护法自然拥护,自然身心无所畏惧,外物亦不能伤害我们。真正有修行的人,心无种种心,众生皆乐见,人人皆有缘。”
忏老又问老和尚,他水里(水里是地名)的大殿盖好后,该如何做利生的事?老和尚说:“不必挂碍那么多,盖好也是这样,不盖好也是这样,要办自己的事。我这承天寺也是一样,盖好也好,不盖好也好,我也是这样,想走也就走。”
※日期:一九八零年十一月廿三日冬至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静坐,是坐无色相,不是滞静。离一切相,心无所著,才是静坐的意义。由这清净空无色相中,行、住、坐、卧寻得一不著一切的法,心无所贪恋、爱著,而走出生死,入解脱之道。”
※日期:一九八零年十一月廿八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老和尚在客堂对香灯师与某某师开示:“修行人绝对要利他,也唯有一切利他的苦行功德,才能脱出人我的限囿,离我相的一切颠倒想、贪想、愚痴想,以及因执私我相,所起的种种烦恼,也由是渐渐得解脱…
《行持语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