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行持語錄▪P7

  ..續本文上一頁一切。”

  “菩薩度衆生、感應衆生,都是以無形相的方式,在不知不覺、自自然然中度的,並不一定用語言或行動有相地度衆,像佛殿中的觀世音菩薩,在那裏端坐無爲,卻度了許多衆生來拜佛。”

  “修行成佛,行菩薩行,乃至廣度衆生,都是靠我們內心的願力,如果內心的願力堅強,必能度過重重難關而心不退轉。如果確實是腳踏實地,有行持到那個程度,自然佛菩薩及天龍八部都會感應擁護,而達成願望。”

  ※日期:一九八一年一月九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九十歲上午,信徒鄭某某來請示佛法。

  老和尚說:“人是帶業來的,來這娑婆世界,受輪回生死煩惱苦、受五蘊之苦,眼睛貪看好的,耳朵貪好音聲,舌嗜美味,成天只知道要如何經營,要穿好、住好、睡得舒適,在世俗認爲這是理所當然,以爲人生只是爲了享福作樂而已,殊不知道這番作爲乃是造業,造了一些貪業,帶舊的業來,再造新的業去,而人身也就再難得了。而佛法中的作爲,是福慧雙修,是把自己的身心付出,全爲了利益他人,不著形相,而不是貪一己的私利,雖不爲己,但在爲人之時,同時利益了自己,是自利利他。雖然我們每天做種種的事務,穿衣、吃飯、睡覺等等,但這些都是有形相的生死因,必須還要了解,我們尚有一個不可見、不可聞的一面,那一面並沒有在看、在聽,在吃,或在做什麼,是一條真正解脫的路途。我們帶惡業來到這個娑婆世界,要曉得入佛門,由佛法中找到一條解脫的好路回去。一個人在生之時,若不能得到解脫,則死後不可能得到解脫。”

  老和尚又說:“世間的父母子女,乃是相互債主,今世做你的父母,撫養還債,他世則做你的子女,受你的養育,如此,一世一世,怨親相繼,彼此互養,無有終止。而出家乃是要斷絕這條生死債緣,將世俗愛別離苦的親情,轉爲度這些親人來皈依叁寶,同來念佛、拜佛,度他們出娑婆世界,免生死輪回苦,這樣才叫做大孝報恩,否則,父母未度,這點恩情,還會使我們再入娑婆度他們。實則無始以來,世世相生,六道中都是我們過去的怨親眷屬,因隔世相遠而忘失,今生爲父母兄弟,來世可能爲怨家債主,有的甚或墮入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等叁惡道中,所以,我們度衆生,必須怨親平等,慈悲一切,現世父母、兄弟固爲親眷,一切衆生亦爲過去生的親眷,故要發大悲心,誓度一切衆生,像大願地藏王菩薩一般,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像這樣怨親平等地度衆,把現世父母兄弟親眷,也視作一般衆生,平等度化,在這種基本的態度上,爲度親人而與俗家親屬往來,亦不屬攀緣。”午後,天雨風寒,無遊客信衆上山,大殿寂然,某某師正抄寫八大人覺經,老和尚喚某某師過去,對他說:“我們出家受戒,乃是要除去我們在世俗社會中所熏染的習氣,革除貪念,修忍辱行,不可再以人非我是或我非人是的觀念來處事待人,那是一種社會習氣,必須改掉。如果人家說的有道理,我們可聽一聽,拿來作參考,如果說的沒道理,那就把它放一邊,不起煩惱,這就是一種忍辱智慧。否則,若起我是人非,就是勝負我執的心,凡事必欲占上風,無明煩惱便生,這就是一種愚癡。”

  ※日期:一九八一年一月十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九十歲午後,有信衆徐某兩姊妹來皈依,頂禮師父後,老和尚在客堂即對兩人開示:

  “我們來這世界是帶業而來,若不知皈依佛門,找一條解脫的路走,仍是迷迷糊糊地爲衣食住等種種貪念,而造無量惡業,如此帶舊業來,又帶新業去,這番下去,四生中便有我們的一份,而人身也就難得了。”

  “今天,兩位既然曉得來皈依叁寶,便也知道要戒殺茹素,不造殺業,有所約束,不造四生輪回的生死因。否則,若不知皈依佛門,在世俗社會中無所約束,隨著習俗恣意宰殺啖食,你殺他一命,來日必還一命,因果不失,不知又要造多少生死業。你們既來皈依,師父開示幾句,得知道皈依佛門的意義,否則,皈依畢,拜拜佛便回去,也不曉得皈依叁寶是要幹什麼?有什麼意義?徒具形式,便一點作用也沒有。”

  “你們以後可常上山來,拜拜佛,看看師父,多親近佛法,社會的意識觀念要盡量淡些,煩惱時,要一句佛號提起不斷,這樣念頭才有個歸處,煩惱才能對治,一句佛號一直念下去,則煩惱自然漸息,智慧清明,便能走出一條解脫路,免再墮入生死輪回,而我們這趟人生走一遭,才有個目的。”

  “要知道,我們這個人身,不是那麼簡單的,我們得這個人身,便要過人身劫,利用這個人身,來度我們種種的貪念,來度我們的生老病死苦。要知道,佛菩薩是由人身修行而成就的,叁惡道也是由人身造業而去的,我們這個人身包含了十法界,爲善爲惡,超升下墮,全由這個人身,這是個轉捩點,是個劫數,不可忽視。”

  徐某某指著對面坐的妹妹,對老和尚說:“我這妹妹是臺大哲學系畢業,留美四年,專研哲學,尤其對佛學頗有涉獵,現已取得碩士學位,想自己走出一條路,以佛學爲基礎,來教東方哲學,在美國弘揚佛法,師父認爲這方式行得通嗎?”

  老和尚搖頭說:“不可能,一個大學畢業出來的知識份子,或是一位思想很豐富的學者,想以居士的身份,用自己的思想形式來弘揚佛法,那是不可能的事。”

  徐某某對老和尚說:“我現在想再出國繼續深造,取博士學位,師父認爲如何?”

  老和尚說:“不必出國了,到佛國來留學才有了脫的一天。”

  “到佛國留學?”徐某某問。

  “是的,出家。”老和尚說。

  “出家!哦!”

  “你到美國去,再怎麼念、怎麼鑽,都是塵勞,只是徒然爲自己多造點業,到頭來也是一場空幻,你不可能由那裏得到安樂解脫,只有煩惱、妄念越多,那些形式上的社會意識觀念,會纏縛得你動彈不得。”老和尚繼續開示說。

  “對!對!對!這個我有同感,在美國四年,真吃盡苦頭,哲學方面的書實在是太多了,那些思想觀念,真的把我的頭腦塞得都要爆炸,而且使我無所適從,覺得從這條也不對,走那條也不對,想自己走出一條路子,又不知從何走起,也走不出來,在那裏鑽來鑽去,鑽不出個所以然來,每天頭都很痛,生活又緊張,實在痛苦之極。”

  “所以說叫你出家,社會上的學問,不論是科學、哲學、醫藥學,都是形相上的學問,是治標的,不可能得到根本的解脫。”老和尚說。

  “既然如此,那我改從職業上去求發展,自力更生,自己獨立生活,不必仰賴父母,師父認爲如何?”“你要致力于事業上固然是好,但是你必須考慮到,你把你的時間、精神耗在職業這條路,到最後,是不是能得到一個好結果?能得到解脫?否則,迷迷糊糊地投下去,也不過是另演一場戲而已,這樣子,這條路便也不是個好路頭了。出家學佛,才能從娑婆世界中,走出一條解脫、安樂的路,才會有個好結果。”

  “我也是想到要出家,可是總覺得自己肚子空空的,所以不敢來出家。”徐某某答。

  “要出家,沒有東西才好,如果你還有什麼東西,那就不好,出家學佛是沒有文字相,也沒有形色相的,這是一條解脫的路,心無挂礙。你在外國求學,是不是也要幫人掃地、洗碗、作種種雜務來過生活?”老和尚說。

  “是的。”徐某某答。

  “來出家也是一樣,不論你是大學生、是博士,還是不識字,也是要從掃地、劈柴、種菜、煮飯等雜務苦行開始,慢慢消除你的業障,漸漸地智慧清明,而得到解脫。過去的佛菩薩,他們是這樣做、這樣修而得到解脫成就,我們現在循著過去諸佛菩薩,所修習的路徑而修,自然也會得到和佛菩薩相同的結果。否則,怎麼稱爲學佛?學佛便是隨過去諸佛的作爲,修習而學,而不是把學佛挂在嘴邊,寫在文字上,放在學術思想研究上,便能成就的,那是斷不可能的事,修行是修心,是腳踏實地,實際的身心修持。”老和尚說。

  “要出家才能得到真正解脫,沒有世俗煩惱,可是,總覺得父母太辛苦了,這樣對父母實在無以爲報。”徐某某道。

  “要得到父母同意而出家,那是不可能的事,父母親眷都是希望我們和他們一樣,走那條生死的路,既然我們也知道要圖報親恩,就應該出家走了脫生死的路,把父母引度過來,免其生死輪回苦,令他們得到解脫安樂,這才是真正地盡到孝道,如果要以世俗的方式來還盡孝道,那是不可能的,我們在這娑婆世界,一代一代所走的路,都不離其轍,而結果也不出生死輪回。假設你現在不出家,順父母的意思結婚,物件若不理想,父母也爲你難過操心,物件若是適你的意,是否也同時合父母的意?若不能,豈不又徒增父母的難過和失望,這樣,你將再以何方式來報答父母養育之恩?出家修行,能度脫父母,度曆代祖先,也能報師長恩,所謂能上報四重恩,這樣,我們人生走這一趟,才有個目的,有個價值,也才有一條解脫的路,否則,懵懵懂懂地亂闖亂走,再墮入四生輪回中,也就枉費我們這個難得的人身了。”兩姊妹聽了老和尚開示,非常地歡喜、感動,頂禮而去。

  ※日期:一九八一年一月十一日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九十歲有美國留學生施姓皈依弟子,來函請示師父,有關科學家和一些宗教家,對于宇宙的起源與未來發展的看法。施函中表示,目前科學家對于宇宙執有兩派論點,其一,謂宇宙裏有無量的銀河,每一銀河裏,有無量的星球和太陽系,而這些銀河不斷地向外膨脹,舊的銀河膨脹,又消失了,新的銀河又産生出來。另一說,謂宇宙的銀河向外膨脹,是會有一止境的,到一時期,所有向外膨脹的銀河將會收縮,這樣,一膨脹一收縮,循環不息。這兩派的論點,以佛法觀之,不知何者爲是?

  老和尚囑弟子覆函謂:“以佛法的智慧來觀這宇宙,並無所謂的大小、限量、膨脹或收縮,這宇宙的一切,都是吾人自心幻化出來的虛幻色相,是有生有滅的,是變化不定的,不是恒常如此。”

  午後,獅頭山某某寺的某…

《行持語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廣公開示錄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