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行持语录

  ◎行持语录

  这部份开示,是从一九七八年冬季开始,至一九八一年秋季,共历整整三年,其中地点,曾记有“福利社”、“寺务处”、“客堂”或“大殿”等,福利社即在今之“般若”亭下,其他地点,都在现在大雄宝殿前面的广场上,当时正逢承天禅寺重建的初期,原有砖瓦房,已全部拆光,为朝暮课诵、办理寺务、接待客人等,乃在大殿前的广场上,用铁管及石棉瓦搭盖了将近两百坪大的临时大殿,会客室与寺务处等都在其中。广公上人亦常在这里,坐在藤椅上与众结法缘。其次就是月日,皆记以农历,在此特为说明。(编者附识)

  ※日期:一九七八年冬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七岁“如果情执不断,嘴里念佛,念念还是堕娑婆。如果恳切至诚,放下万缘,那么,一念之间,便能到西方。万缘牵扯,割舍不下,那么,百年万年还是在三界内。”

  ※日期:一九七九年二月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八岁“父母只是让我们藉著他们的身体来投胎,不论是恩是怨,都是业缘,只有立誓成道报亲恩,才是修行的正因。,

  ※日期:一九七九年二月廿一曰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八岁某某师初任寺务处书记职,每天须面对一些来来往往的信众,由于出家未久,尚不知如何应对。上午,在招呼一些信徒后,老和尚即对某某师说:“在世俗社会分贫富贵贱,只要走进佛门来,就没有高下的分别,无论是贫是富,是贵是贱,一律以慈悲心,平等地对待,生生世世要广结众生缘,这样,我们在成佛度众的过程中,才会有殊胜的因缘。”“不要说众生有善有恶,一切的善恶都是我们的分别,如果真正会修行的人,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善知识。”

  “十方施主供养三宝,种福田,而常住也须回施十方,这样,十方来,十方去,一切众生都能蒙受恩泽。”

  ※日期:一九七九年八月十六曰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八岁传某师与传某师在客堂谈及弘一大师,两人颇赞大师再来之功德,而自惭凡夫,习气无明炽盛,老和尚坐在旁边,听了即说:“晓得自己是凡夫才好修行,我们要在一切的烦恼中好好调理自己,这是别人无法代替的事,等调理得当,自然智慧明朗,无明散去,这就是参自己。在一个常住中修苦行,修久了,自然也了解别的丛林修苦行的意思,修苦行是除妄念最好的方法,而且当我们修到将苦化为乐时,自然一切事情就会明明朗朗,无不通晓,而智慧大开。”

  “我们修行主要是专心于佛号,心心念念不离佛号,四体作务都是随喜作的,扫地也阿弥陀佛,煮莱也阿弥陀佛,念念阿弥陀佛,事事随喜不挂碍,心则渐入西方境。”

  “如果要省却烦恼,凡事当随从大众或他人的意见,不可强就自己的看法,只有自己的事情,可以听自己的意思,这是忍辱的方法。”

  ※日期:一九七九年八月十八曰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八岁中午,某某师随师父往工地,师父指著刚去掉板模的墙壁说:“这个壁可维持几百年没问题。”

  某某师说:“真好,就这样几百年传下去,承天寺将来会成古刹,出高僧……”

  师父说:“你们要好好苦志修行,来世转男众身,沙弥出家,来做圣僧。佛也是人去做的,不会修照样堕下去做畜生,要誓愿作佛。”

  ※日期:一九七九年八月十九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八岁新皈依信徒魏某某,请师父教他坐禅。

  师父说:“念佛就可以,念佛念到正念现前,没有杂念,心安定下来,自然就会坐得好。坐得久,这是最快的方法,否则,一坐下去都是妄想纷飞。”

  ※日期:一九七九年八月廿一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八岁师父在客堂对某某师说:“修苦行是从苦中越修越不觉得苦,而且渐渐觉得快乐轻松,并没有感到是在工作,这就是业障渐渐在消,若是越做越觉痛苦烦躁,那就是业障在翻绞。不要以为佛菩萨是多苦,佛菩萨已从苦中磨得业障消除,没有苦感,做什么事都已轻松自在,而不觉得在做什么,也不觉得自己在度众生。”

  ※日期:一九七九年八月廿三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八岁师父说:“那些往生西方的人,都是念佛专一,而且能忍辱吃亏的人。”

  ※日期:一九七九年九月十二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八岁师父在客堂对某某师说:“论人的是非曲直,心里起不平烦恼,那就是自己的错,自己的过失。不去管他是非曲直,一切忍下,自心安之无事,那才对。自己也无犯过失,这是修行第一道,也是最上修道之法。师父不在时,遇事境缘,要记取师父曾说的教诫,忍之,心安之,这是最好的一帖药。”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月八曰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八岁晨间,洒扫毕,师父对弟子某某师说:“我们工作,不要说你现在寺里为佛做事,或为师父做,而是为消自己的业障做。我这里没有什么可学的。只是扫扫地,做些苦行。但是扫地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会扫,要能高高兴兴地扫,否则,扫地扫得起烦恼,无明业障反而缠上来。”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月十六日 地点:承天禅寺大殿 年龄:八十八岁承天寺正值忏云老法师主持佛七,上午,老和尚在大殿对参加佛七大众开示:

  “娑婆世界是我们客居的地方,一切皆幻化不实,如戏梦一场,到头总是空,不要贪恋娑婆世界的一切,放下万缘,念佛求生西方,阿弥陀佛才是我们究竟归依处,是我们的故乡。”

  “一心念佛,吃苦修苦行,修行不要在形式上装饰我相。”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月廿二日 地点:承天禅寺大殿 年龄:八十八岁上午,忏云老法师请老和尚到大殿为大众开示,老和尚到大殿后,忏云老法师对众人说:“你们有问题,可以请问老和尚。”

  问:“如何得一心不乱?”

  答:要得到一心不乱,必先无悭贪。无挂碍、无散乱心才可,这个出家众比较容易做得到,在家众则种种俗务牵挂,放不下,较不易办到,出家人身、口、意三业清净,都摄六根,便能得一心不乱。”“打七念佛,为的是要得正念或开智慧,是要去除色、声、香、味、触、法,得六根清净。出家人也是在打六根清净,而不是在打吃得好或什么。”“出家人要修戒、定、慧,俗家人则修不妄语等五戒。经、律、论三藏亦很重要,一面看,一面行,智慧开得比较快,经藏的智慧,在吾人心中,这个无量无边如海的智慧,不是用开示或讲经可以开出来的,这是一种般若智,由自心中自然流露,而世俗的智慧则是一种凡夫智,是在迷幻境中不自觉,如大学生的智慧,在佛门中仍是小学生。”

  问:“修行过程中有许多难关,要如何打破?”

  答:“我们现在虽然出家,但是仍带有无始以来所造的罪业劫数。怨亲债主,这些都会来讨,我们要念佛,靠念佛的力量,一关一关地打破。”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月廿三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八岁下午,忏云老法师与大众在客堂,请老和尚开示。

  老和尚说:“我们念佛就是要念到花开见佛,什么叫花开见佛?就是凡事要去火性、要忍耐,和颜悦色以道理行之,对人要亲切和蔼,不可一副冷峻的霜脸,令人望之却步,当法师的也要如此才能度众。凡事照道理来,就事论事,不可用烦恼心去应付,对人不论是善人或恶人,都是和气地平等对待,不要去看别人的过错,这样别人对我们印象好,我们心也清爽,照这样做去,心无烦恼,便是花开见佛。”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月廿六日 地点,承天禅寺大殿 年龄:八十八岁下午,老和尚在大殿外乘凉,传某师请示师父有关带业往生的事。老和尚对传某师开示说:“凡所有相都是虚妄,一切唯心造,弥陀经中所述西方极乐世界有金,银,琉璃一切庄严等,均是应对众生对一切相分别贪取的习性,而方便设立的,使众生因向往而专意念佛,与所谓“带业往生”,具有相同的诱导作用。离一切相的清净无碍,才是真正究竟的西方。”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月廿八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八岁传某师将请假下山参学,老和尚在客堂对传某师开示说:“要出去参学,可以去参别的寺里的住持、当家、库头等,这几位执事人修行的方法,但是现在的出家人,多攀亲攀戚的俗家样,没有出家人辞亲割爱的气魄,又多争名争利的名闻利养心,没有出家人息心淡利的道风。”

  “参学是在参自心,参我们的烦恼心、烦闷心、对人善恶是非的分别心,参我们对一切的境界不起分别,不起烦恼,得无烦恼心、无挂碍心,是心参。”老和尚继续说:“一心念佛,最重要的要能忍辱,什么事情不顺眼,就把耳朵关起来,眼睛闭起来,装著没听到、没看到,睁一眼、闭一眼,对人要和颜悦色,再怎么说,修行就是忍辱这两个字。”

  “不要嫌别人这点不好,那点不好,不是别人不好,是自己的无明业感在作祟,没有智慧,不能越过。”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月☆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八岁某某师任寺务处书记,颇为信徒种种事烦恼,老和尚对某某师说:“我们出家修行是在取德,做人是第一步,对来寺里的信徒,不论对方如何,我们将就应酬应酬,但不可以有恶意。”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月☆日 地点 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八岁老和尚在客堂对某某师开示:

  “看经要能解意,解意要能并行,只有能自观自行才是在利用经,才名为转经,否则便是被经转。如果看经、看戒得到一点知解,便拿来批评他人,侦察他人有无做到,心生分别,徒增我相、我慢与是非。也是被经转。”

  “别人没有行的,做不到的,我们一定要行得到、做得到。否则,批判别人,自己岂不也与他人同一类?”

  “只看到别人的过失,不审察自己的过失,是我们最大的无明习气。”“人若来请问我们经典的意思,应当尽己所知,诚恳为他解说,则于人于己生诸功德,切不可以轻慢心推说不知,则自己有过失。”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一月三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

《行持语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广公开示录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