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信。只要一有大自然的災害,他就有警覺心,他就回頭齋戒沐浴,回家去反省,斷惡修善,他做這個工作,這個有道理。現在一般人認爲,這個自然災害與我們沒有關系,你說這糟糕不糟糕!
這是說佛教化叁千大千世界,不執著、不著相,佛所現叁十二相八十種好這種身相,他也不著相,也不以爲然,也不在意,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如來在果地上都不著相,他才成佛,菩薩因爲不著相成爲菩薩,聲聞、緣覺不著相,所以他成辟支佛,他證須陀洹果。由此可知,住相是大病,住相決定是凡夫,住相連淨土都不能往生,你說怎麼得了!我們在講席當中也曾報告過,我們今天能在此地聚會,這個緣分不是偶然的,是無量劫的緣分。《金剛經》上有,《無量壽經》上也有,在這個時代、末法時期,聽到大乘經能夠生歡喜心的,都是在過去生中無量劫來,曾經供養無量無數諸佛如來,你有這樣深厚的善根,聽到大乘經生歡喜心。既然我們過去生中曾經供養那麼多諸佛如來,修那麼多的善根,爲什麼還不能成就,還落到今天這個樣子?原因在哪裏?對世間五欲六塵以爲是真的,貪著留戀不肯放下,雖然累積無量劫的善根,那個結果現在自己知道、清楚。這一生要不成就,來生的環境大概比這一生還不如,還要苦,這是事實。怎麼知道還苦?自己回家冷靜去想想就曉得,我們起心動念,幾個念頭是覺悟的?幾個念頭是迷惑顛倒的?迷的念頭比覺的念頭多,那就往下墜,不會往上升。這個事實非常可怕,也非常嚴肅,所以一定要放下。佛菩薩表現給我們看的,沒有別的,徹底放下而已。
【自己所修之法】
這是講你修行用功,你用什麼方法來修行。
【所爲之事】
這講你的生活,你的工作,你生活的環境。
【以及依報、正報等等。】
依報是我們生活環境,正報是我們的身體。
【皆當奉此義以爲觀照】
這個意思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應無所住而行布施」,遵守這個意思,這就是金剛般若 波羅蜜。一切不住,一切放下,又能盡心盡力爲一切衆生服務。在爲一切衆生服務裏面,最重要的一樁事情,幫助一切衆生覺悟,幫助一切衆生回頭,那你就是菩薩。你所做的榜樣給他們看,做什麼?不執著、看得破、放得下,做給他看,真做不是假做,這就是「而行布施」。心地清淨一塵不染,真做到無住。對自己、對別人、對工作、對一切萬物,都要遵守這個原則。金剛般若 波羅蜜的意思就是無住生心,比一般人所講的,社會所推崇的、尊敬的犧牲奉獻,犧牲奉獻是有住,他還有我在犧牲,無住,「我」沒有了,誰犧牲?沒犧牲的,無我,比那個高得太多太多了。由此可知,犧牲奉獻是世間的善法,不能超越六道輪回,無住生心不但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
【因何須斷】
爲什麼一定要斷?
【倘不如是觀照,斷除我見,便不能明心見性。】
這就是說爲什麼要斷,也就是說爲什麼要無住生心,爲的是明心見性。明心見性就是真正見到宇宙人生的真相。對於宇宙人生真相徹底明了,這就叫成佛。佛叫大覺,覺了就不迷,覺了才真正得大自在,這個時候福慧圓滿。我們世間人求福求慧,求得的一點點,癡福。這是究竟圓滿的福德,究竟圓滿的智慧,我們爲的是這個。所以不用《金剛經》的方法,不用這個原理原則,破四相、破四見,我們修學佛法的目的就達不到。再看底下一段,這個得細說。知道這一句裏問的叁個意思,下面的經文正是解釋這叁個意思。
經【須菩提,佛說般若 波羅蜜,則非般若 波羅蜜。】
這一小段經文,告訴我們「應離名字相持」。它的總題目是「示會歸性體」,這才行,會歸性體要從離名字相下手。經裏面有則非、有是名。
【「則非」這個意思是叫我們要離相,離相就見性,就融會到自性裏面。】
著相,就跟自性相違背。由此可知,著相是違背自性,離相是隨順自性。隨順自性是佛菩薩,違背自性是凡夫。這個道理事實,我們不能夠不曉得。
【成佛由於修般若 】
成佛是要智慧,智慧圓滿了,就現報身,所以報身是智慧之身。圓滿報身從哪裏來的?圓滿智慧所現的。所以成佛是由於修般若 。
【而不知實由修「般若 則非般若 」也】
這又深一層說。他修的是什麼般若 ?般若 則非般若 。那就是真的般若 ,離了般若 相,離了相。著相修般若 ,實在講與般若 毫不相幹,般若 智慧沒有現前。這個意思如果不搞清楚、不搞明白,我們雖然學佛,會走錯路,會迷失方向。爲什麼?把般若 經典當作般若 ,那就壞了,著了《般若 經》的相。佛要看到你這個學法,搖頭歎氣,喊冤枉。古德常講,「依文解義,叁世佛冤」。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看到都喊冤枉,佛不是這個意思,你把佛的意思完全錯解,很冤枉。馬鳴菩薩一開頭就教給我們:離言說、離名字、離心緣,這個警語太好,要離相,跟《金剛經》上講的無住生心完全相應。佛菩薩他們修行成就的,是「般若 則非般若 」,這才能成功。
【使修般若 而未離名字相,則爲四相具足之凡夫。】
他修什麼般若 ?四相具足,著了修般若 相,這就壞了,那是凡夫,不能成就。但是諸位要曉得,如果換在念佛法門裏面,著相行。我念阿彌陀佛,我著阿彌陀佛的相,著阿彌陀佛的名,能不能成就?能!生凡聖同居土。無量無邊的法門,只有這個法門可以著相,其他的法門連小乘須陀洹著相都不能證得。這是我們在《金剛般若 》裏面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就清楚,離相難。我們業障深重凡夫,真正不容易!著相成功,我們就真的有把握,那就大可放心。淨宗法門是著相,著相生凡聖同居土、生方便有余土,如果不著相,生實報莊嚴土、生常寂光淨土,那個不一樣,品位就高了。可是淨土特別殊勝,著相雖然生凡聖同居土,乃至於下下品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本願威神一加持、一提拔,就把我們變成阿惟越致菩薩,不可思議!阿惟越致是七地以上,凡夫一提拔就拉到七地菩薩,比坐直升機還快,一下就拉上去,所以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你講給一般菩薩聽,他搖頭、他不相信。但是這是事實,一切諸佛決定沒有妄語。所以淨宗不可思議!這是我們一定要曉得,一定要牢牢抓住阿彌陀佛,我們這一輩子才有救,才能出得了輪回、出得了叁界。要不靠阿彌陀佛,你照《金剛經》這個原理原則,你去修,看你有沒有辦法能夠不著相?稍稍有一點執著,你就是四相具足的凡夫。四相具足的凡夫,換句話說,你決定不能超越六道輪回。不能超越六道輪回,換句話說,你決定是在叁惡道的時間多,叁善道的時間少。叁惡道是老家,叁善道是出來觀光旅遊,逛一下就回去了,這個要曉得。從什麼地方得到證明?從念頭。我們一天到晚起心動念,是惡念多、是善念多就知道。惡念是自私自利,善念是爲別人著想,爲社會、爲大衆著想,一天有幾個這個念頭?有多少念頭都是爲自私自利的?決定墮落。所以叁惡道是老家,常住的。叁善道是外面的觀光旅遊,去逛一下,回頭又進去了。你們都念過《地藏經》,《地藏經》講的話是真的,一點都不錯。今天就講到此地。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第叁十二集》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