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道理搞清楚。
【亦即彻底开解】
我们佛家讲开悟,了解事实真相。
【而见到宇宙人生之事实真相而已】
佛门的经典非常丰富。古人读书有所谓一部《二十四史》不知道从何读起。这一部《二十四史》,实在讲分量并不是很大,跟佛家的《大藏经》一比,小巫见大巫。佛法浩如烟海,从哪里著手?因此学佛的人,最重要的就是要抓到纲领。这一部《大藏经》,或者说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内容究竟是什么?他说了四十九年,到底说了什么?我们要抓纲,一句话就把它说明。世尊四十九年所说,无非是宇宙人生真相而已,这样我们对於整个佛法就明白了,这是我们用现代话来说。在《般若 经》里面,世尊所说的是诸法实相,诸法,我们今天讲宇宙人生包括了,实相就是真相;佛所讲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而已。
【众生处处执著,放不下。由其不知四大五蕴,以及一切法皆是缘生,如幻如化。云何可执,执之何益。】
《般若 经》上,不厌其烦、多次重复,为我们说明这个事实。为什么要说那么多遍?说一遍你没有留意、没注意到,遍数说多了,你注意到,这是教学方法的善巧。我们将《华严经》「入法界品」念一遍,这个一般讲是《四十华严》,四十卷,从头到尾一遍看过去,大概其他的经文句子记不得,对於善财童子请教善知识的话一定记得很清楚。为什么?五十三参每参访一个他就重复一遍,他重复了五十三遍。别的句子记不得,这个一定记得很熟。见到善知识一定是顶礼三拜、右绕三匝,然后合掌白言:我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知道怎样修菩萨道,不知道怎样修菩萨行。这个句子因为重复几十遍,你马上就记得很清楚。这个「无住生心」在《大般若 》里头,不晓得重复多少遍,重复几百遍,就是让你有很深刻的印象。印象深刻,在日常生活当中就常常会想起,想起这个这就叫观照。提起了警觉,不必再执著,是假的,不要再认真,不要再执著。你印象太深刻。
四大五蕴包括一切万法。动物形成有两部分:一部分是物质,一部分是精神。物质的部分就是色法。五蕴:色、受、想、行、识。色身,色是指物质;精神这一部分,就是心理的作用,有受、想、行、识,就包括所有的有情众生。无情的植物跟矿物,它没有受想行识,它只有色,色就是四大。由此可知,一切万法都出不了四大五蕴这个范围。所以四大五蕴就是一切法,这些一切法是缘生的。缘是无量因缘,这世尊在《华严经》上为我们说的,无量因缘。既然是缘生,就没有自体。缘,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条件。无量因缘就是无量的条件,非常复杂。如果你要是稍稍能够有一点体验的话,我们一个人的身体,以及我们的心意识这些念头,跟外面大宇宙,尽虚空遍法界依正庄严,它的复杂程度刚好成正比例。宇宙多么复杂,我们这个身心就多么复杂,不会说它比我们更复杂,没有这个道理。我们的复杂程度不比它少,它的复杂程度不比我们多,恰恰好。这一个身、这一个妄念,就是一个大宇宙,无二无别。它是缘生的,缘生之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如幻如化,不是真的。没有真东西在里面,一样都不真实,你何必去执著它?你执著它,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利益?凡是有坚固执著的,对於事实真相是一无所知。了解事实真相,生活快乐,顺境快乐,逆境还快乐。在西方极乐世界快乐,在阿鼻地狱也快乐。地藏菩萨在阿鼻地狱度众生,一点都不辛苦,快乐得很!这是真的。为什么?因为菩萨晓得一切法皆是缘生,「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他很快乐。众生的执著,执著愈重,堕落得就愈下。所以地狱众生那个执著是最坚固的、最难破的,他执著稍微轻一点,他就升一级,就升到饿鬼道;再轻一点就变成畜生道;畜生道再轻一点,它就可以到人道来。六道里什么回事情?就是执著的浅深而已!天人的执著比我们轻,像畜生饿鬼的执著比我们严重,就这么个道理。如果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培养执著,培养妄想,那就完了,就下去了,往下去。一定要觉悟!真正觉悟,说老实话只有佛法。
【若能於一切法不执,则我见自化,此真破见惑之金刚也。故曰,以是名字,汝当奉持。】
前面说过,一定要顾名思义。怎么样受持《金刚般若 》?听到这个名,看到这个名,就要想到世尊在这里面所讲的道理,教给我们修行的原理原则,马上就应用在生活上,应用在你工作上,应用在你处世待人方面,全都用上,这叫做奉持,真正的依教奉行。知道一切法的真相,然后你就不会执著,我见自化,不必破,自然他就不执著,自然就没有,哪来的我见?哪来的我相?我见、我相都没有。这是说《金刚经》说理透彻,言词简单明了,说理又透彻,便於受持。第二个意思是:
【从何断起。应知其则非,而离名字相。知其无所说,而离言说相。】
我们先说这一小段,这几句。从哪里断起?从离名字相、离言说相、离心缘相。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为我们说的,跟《金刚经》完全相应,从这个地方下手。《金刚经》常讲,这个句子里头「则非、是名」,这个句子很多。因此我们应该明了他所讲的则非的意思,讲则非都是从性体上所说的,性体上原来无有一物,所以不应该住相,不可以住相,而离名字相。名字有没有?有,不著就对了,不要把这些名字放在心上。知道心是清净的,心里面本来无一物,为什么要放一个名字在里头?放一个名字在里面,心就不清净,心就被污染。名字有,不能执著,名字有。现相也有,也不能执著,这个现相是刹那生灭;我们见的是相续相,实际上是刹那生灭,真正了不可得。所以不可以有一个念头,「这是我所有的」,这是妄想,什么是你所有的!真的是打妄想,那就是迷惑。觉悟的人,没有这个念头,知道无有一法是我所有的。不但我所有,我都没有,我都没有,哪来的我所有?我相、我见破了,这是病根彻底拔除了。
这是说的世法,世法不执著,放下了。佛法呢?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为我们所说的这些法如何,是不是真的?也不是真的。佛无有法可说,不但无有定法可说,佛无有法可说。「知其无所说,而离言说相。」佛法能不能执著?不能执著。为什么?佛法也是缘生的,也是因缘生法,也是当体即空。佛教导我们,我们应该如何来运用佛法?就像过渡用的竹筏一样,筏喻,我们应当要晓得,佛说法就像筏喻一样,过河之后不要了。所以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佛法也不能执著。但是诸位要晓得,佛法我们要用它,不能执著它,执著就错了。像这个世间所有一切法,我们可以用它,不能执著。我也常说,常常提起来勉励同修,我们在这个世间,於所有一切法,我们要使用权,不要所有权,所有权是你的,使用权是我的,我多自在,我多快乐!我使用没有烦恼,烦恼是你的,你所有的,那烦恼是你的。这个大讲堂,他们盖得这么好,我们今天在这里两个小时,我两个小时使用权,这个地方哪里坏了、破了,灯坏了是他的事情,他的所有权,与我不相干。你能有这样的一个观念来过日子,哪有不快乐的事情?日子过得比哪个都舒服,比哪个都自在,心里一点牵挂、忧虑、烦恼都没有。为什么都没有?因为我什么都没有。你有所有的,你就有烦恼。你有忧虑、有牵挂,你就有生死轮回。在家、出家都要保持这样一个心态,把这个念头转变过来。一转变过来,得失没有了,一个人得失没有了,烦恼至少去掉八成。世间人患得患失;无得亦无失,你说这个多自在。随缘度日,随缘就自在,就快乐!所以,法也要舍。知其无所说,而离言说相。
【大千世界,为佛教化之境。】
这是举例子说,也是本经世尊自己举这个例子。一尊佛教化的范围是一个大千世界。
【三十二相,为佛所现之身,皆不可执。】
本经佛说大身非大身,大身是指如来果地上所现的报身,他不执著。所现一切境界当中,他不放在心上,若无其事,这叫即相离相。可见得离断并不是真正相消灭了,不是的。心里面不执著,心里面若无其事,一切时、一切处,他心里是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这叫断。断、离都是从心上说的,不是从境上讲的。境上哪能断得了?不能断。境上会变,境变是随著心变。《唯识》经论上说得好,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外面这个境界会变,这个变是从心上变,心变,外面境界就变。我们今天是轮回心,外面境界是轮回的境界;如果我们是清净心,一尘不染,真像《金刚经》上所说的,统统放下,外面境界马上就变成一真法界。一心就变一真法界,二心、三心就变十法界,境随心转。知道境随心转这个道理,你就晓得修行心重要,境不重要。禅宗的祖师大德们都知道从根本修,根本是什么?心,心就是念头。把恶的念头转变为善的念头,恶境界就变成善境界,转三恶道变成三善道。把染的念头转变成净的念头,那就是把六凡法界转变成四圣法界。六凡是染,四圣是净,从心上转。心转外面境界就转。
同样一个道理,现在这个世界,大家都知道环境污染太严重,不但地球表面严重的污染,海洋严重的污染,连天空臭氧层都破个大洞,那个面积几乎等於欧洲,你说这个污染多严重。全世界的人都在讲求环保,加强环保的意识,加强环保的工作,有没有效果?说实在话没有效果。为什么没有效果?因为他不知道从根本修。环境为什么污染?人心污染。如何真的改善这个环保,让环保能恢复正常,必须人心离开三毒烦恼,恢复到正常,境界就转变。那是依报随著正报转,境随心转。现代世界上人心严重污染,被什么污染?贪瞋痴三毒污染,这个不得了!这是根本,环境才污染。我们把三毒舍掉、断掉,恢复到清净心,这个世界所有环境的污染,都会自然就变好。但是我们今天跟人家讲,科学家不相信,怎么说他都不能接受,那就无可奈何,共业所感,没法子。从前古时候读书人相信,执政的帝王相…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三十二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