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第叁十二集▪P3

  ..續本文上一頁

  把道理搞清楚。

  【亦即徹底開解】

  我們佛家講開悟,了解事實真相。

  【而見到宇宙人生之事實真相而已】

  佛門的經典非常豐富。古人讀書有所謂一部《二十四史》不知道從何讀起。這一部《二十四史》,實在講分量並不是很大,跟佛家的《大藏經》一比,小巫見大巫。佛法浩如煙海,從哪裏著手?因此學佛的人,最重要的就是要抓到綱領。這一部《大藏經》,或者說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內容究竟是什麼?他說了四十九年,到底說了什麼?我們要抓綱,一句話就把它說明。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無非是宇宙人生真相而已,這樣我們對於整個佛法就明白了,這是我們用現代話來說。在《般若 經》裏面,世尊所說的是諸法實相,諸法,我們今天講宇宙人生包括了,實相就是真相;佛所講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而已。

  【衆生處處執著,放不下。由其不知四大五蘊,以及一切法皆是緣生,如幻如化。雲何可執,執之何益。】

  《般若 經》上,不厭其煩、多次重複,爲我們說明這個事實。爲什麼要說那麼多遍?說一遍你沒有留意、沒注意到,遍數說多了,你注意到,這是教學方法的善巧。我們將《華嚴經》「入法界品」念一遍,這個一般講是《四十華嚴》,四十卷,從頭到尾一遍看過去,大概其他的經文句子記不得,對於善財童子請教善知識的話一定記得很清楚。爲什麼?五十叁參每參訪一個他就重複一遍,他重複了五十叁遍。別的句子記不得,這個一定記得很熟。見到善知識一定是頂禮叁拜、右繞叁匝,然後合掌白言:我已經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不知道怎樣修菩薩道,不知道怎樣修菩薩行。這個句子因爲重複幾十遍,你馬上就記得很清楚。這個「無住生心」在《大般若 》裏頭,不曉得重複多少遍,重複幾百遍,就是讓你有很深刻的印象。印象深刻,在日常生活當中就常常會想起,想起這個這就叫觀照。提起了警覺,不必再執著,是假的,不要再認真,不要再執著。你印象太深刻。

  四大五蘊包括一切萬法。動物形成有兩部分:一部分是物質,一部分是精神。物質的部分就是色法。五蘊:色、受、想、行、識。色身,色是指物質;精神這一部分,就是心理的作用,有受、想、行、識,就包括所有的有情衆生。無情的植物跟礦物,它沒有受想行識,它只有色,色就是四大。由此可知,一切萬法都出不了四大五蘊這個範圍。所以四大五蘊就是一切法,這些一切法是緣生的。緣是無量因緣,這世尊在《華嚴經》上爲我們說的,無量因緣。既然是緣生,就沒有自體。緣,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講,就是條件。無量因緣就是無量的條件,非常複雜。如果你要是稍稍能夠有一點體驗的話,我們一個人的身體,以及我們的心意識這些念頭,跟外面大宇宙,盡虛空遍法界依正莊嚴,它的複雜程度剛好成正比例。宇宙多麼複雜,我們這個身心就多麼複雜,不會說它比我們更複雜,沒有這個道理。我們的複雜程度不比它少,它的複雜程度不比我們多,恰恰好。這一個身、這一個妄念,就是一個大宇宙,無二無別。它是緣生的,緣生之法「當體即空,了不可得」,如幻如化,不是真的。沒有真東西在裏面,一樣都不真實,你何必去執著它?你執著它,有什麼好處、有什麼利益?凡是有堅固執著的,對於事實真相是一無所知。了解事實真相,生活快樂,順境快樂,逆境還快樂。在西方極樂世界快樂,在阿鼻地獄也快樂。地藏菩薩在阿鼻地獄度衆生,一點都不辛苦,快樂得很!這是真的。爲什麼?因爲菩薩曉得一切法皆是緣生,「當體即空,了不可得」,他很快樂。衆生的執著,執著愈重,墮落得就愈下。所以地獄衆生那個執著是最堅固的、最難破的,他執著稍微輕一點,他就升一級,就升到餓鬼道;再輕一點就變成畜生道;畜生道再輕一點,它就可以到人道來。六道裏什麼回事情?就是執著的淺深而已!天人的執著比我們輕,像畜生餓鬼的執著比我們嚴重,就這麼個道理。如果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培養執著,培養妄想,那就完了,就下去了,往下去。一定要覺悟!真正覺悟,說老實話只有佛法。

  【若能於一切法不執,則我見自化,此真破見惑之金剛也。故曰,以是名字,汝當奉持。】

  前面說過,一定要顧名思義。怎麼樣受持《金剛般若 》?聽到這個名,看到這個名,就要想到世尊在這裏面所講的道理,教給我們修行的原理原則,馬上就應用在生活上,應用在你工作上,應用在你處世待人方面,全都用上,這叫做奉持,真正的依教奉行。知道一切法的真相,然後你就不會執著,我見自化,不必破,自然他就不執著,自然就沒有,哪來的我見?哪來的我相?我見、我相都沒有。這是說《金剛經》說理透徹,言詞簡單明了,說理又透徹,便於受持。第二個意思是:

  【從何斷起。應知其則非,而離名字相。知其無所說,而離言說相。】

  我們先說這一小段,這幾句。從哪裏斷起?從離名字相、離言說相、離心緣相。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裏爲我們說的,跟《金剛經》完全相應,從這個地方下手。《金剛經》常講,這個句子裏頭「則非、是名」,這個句子很多。因此我們應該明了他所講的則非的意思,講則非都是從性體上所說的,性體上原來無有一物,所以不應該住相,不可以住相,而離名字相。名字有沒有?有,不著就對了,不要把這些名字放在心上。知道心是清淨的,心裏面本來無一物,爲什麼要放一個名字在裏頭?放一個名字在裏面,心就不清淨,心就被汙染。名字有,不能執著,名字有。現相也有,也不能執著,這個現相是刹那生滅;我們見的是相續相,實際上是刹那生滅,真正了不可得。所以不可以有一個念頭,「這是我所有的」,這是妄想,什麼是你所有的!真的是打妄想,那就是迷惑。覺悟的人,沒有這個念頭,知道無有一法是我所有的。不但我所有,我都沒有,我都沒有,哪來的我所有?我相、我見破了,這是病根徹底拔除了。

  這是說的世法,世法不執著,放下了。佛法呢?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爲我們所說的這些法如何,是不是真的?也不是真的。佛無有法可說,不但無有定法可說,佛無有法可說。「知其無所說,而離言說相。」佛法能不能執著?不能執著。爲什麼?佛法也是緣生的,也是因緣生法,也是當體即空。佛教導我們,我們應該如何來運用佛法?就像過渡用的竹筏一樣,筏喻,我們應當要曉得,佛說法就像筏喻一樣,過河之後不要了。所以說「法尚應舍,何況非法」,佛法也不能執著。但是諸位要曉得,佛法我們要用它,不能執著它,執著就錯了。像這個世間所有一切法,我們可以用它,不能執著。我也常說,常常提起來勉勵同修,我們在這個世間,於所有一切法,我們要使用權,不要所有權,所有權是你的,使用權是我的,我多自在,我多快樂!我使用沒有煩惱,煩惱是你的,你所有的,那煩惱是你的。這個大講堂,他們蓋得這麼好,我們今天在這裏兩個小時,我兩個小時使用權,這個地方哪裏壞了、破了,燈壞了是他的事情,他的所有權,與我不相幹。你能有這樣的一個觀念來過日子,哪有不快樂的事情?日子過得比哪個都舒服,比哪個都自在,心裏一點牽挂、憂慮、煩惱都沒有。爲什麼都沒有?因爲我什麼都沒有。你有所有的,你就有煩惱。你有憂慮、有牽挂,你就有生死輪回。在家、出家都要保持這樣一個心態,把這個念頭轉變過來。一轉變過來,得失沒有了,一個人得失沒有了,煩惱至少去掉八成。世間人患得患失;無得亦無失,你說這個多自在。隨緣度日,隨緣就自在,就快樂!所以,法也要舍。知其無所說,而離言說相。

  【大千世界,爲佛教化之境。】

  這是舉例子說,也是本經世尊自己舉這個例子。一尊佛教化的範圍是一個大千世界。

  【叁十二相,爲佛所現之身,皆不可執。】

  本經佛說大身非大身,大身是指如來果地上所現的報身,他不執著。所現一切境界當中,他不放在心上,若無其事,這叫即相離相。可見得離斷並不是真正相消滅了,不是的。心裏面不執著,心裏面若無其事,一切時、一切處,他心裏是幹幹淨淨、一塵不染,這叫斷。斷、離都是從心上說的,不是從境上講的。境上哪能斷得了?不能斷。境上會變,境變是隨著心變。《唯識》經論上說得好,一切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外面這個境界會變,這個變是從心上變,心變,外面境界就變。我們今天是輪回心,外面境界是輪回的境界;如果我們是清淨心,一塵不染,真像《金剛經》上所說的,統統放下,外面境界馬上就變成一真法界。一心就變一真法界,二心、叁心就變十法界,境隨心轉。知道境隨心轉這個道理,你就曉得修行心重要,境不重要。禅宗的祖師大德們都知道從根本修,根本是什麼?心,心就是念頭。把惡的念頭轉變爲善的念頭,惡境界就變成善境界,轉叁惡道變成叁善道。把染的念頭轉變成淨的念頭,那就是把六凡法界轉變成四聖法界。六凡是染,四聖是淨,從心上轉。心轉外面境界就轉。

  同樣一個道理,現在這個世界,大家都知道環境汙染太嚴重,不但地球表面嚴重的汙染,海洋嚴重的汙染,連天空臭氧層都破個大洞,那個面積幾乎等於歐洲,你說這個汙染多嚴重。全世界的人都在講求環保,加強環保的意識,加強環保的工作,有沒有效果?說實在話沒有效果。爲什麼沒有效果?因爲他不知道從根本修。環境爲什麼汙染?人心汙染。如何真的改善這個環保,讓環保能恢複正常,必須人心離開叁毒煩惱,恢複到正常,境界就轉變。那是依報隨著正報轉,境隨心轉。現代世界上人心嚴重汙染,被什麼汙染?貪瞋癡叁毒汙染,這個不得了!這是根本,環境才汙染。我們把叁毒舍掉、斷掉,恢複到清淨心,這個世界所有環境的汙染,都會自然就變好。但是我們今天跟人家講,科學家不相信,怎麼說他都不能接受,那就無可奈何,共業所感,沒法子。從前古時候讀書人相信,執政的帝王相…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第叁十二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