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宇宙有情概況
在介紹方便五乘佛法前,吾人須先認識因緣所生法之宇宙有情衆生之正報身心及依報世界概況,了知叁界無安宅,故修學佛法,來出離叁界,了生死大患。
二、互相輪回圖:
佛說世間,共有兩種:(一)是有情世間,指動物環境;(二)是器世間,指植物礦物環境。
先介紹有情世間:廣義而言,一切衆生,除佛以外,聲聞、緣覺、菩薩聖人,亦屬有情;狹義而言,但指六道的凡夫,今即專約此義,以聖人境界,吾等凡夫不能親得受用,故非環境範圍。
一、六道狀況
佛陀概括世間一切有情,歸爲六大種類,有: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這即是"六道"。世上固有許多生物學家,對于動物,亦有其不同的分類法,卻因受到個人智慧學問的限製,總不及佛陀的圓滿周到。這因佛陀不但能見凡夫肉眼之所見(如人畜二道,而畜道凡夫亦只見其少分),且亦能見凡夫肉眼之所不見(如天、修羅、鬼、地獄四道)。學佛之人,以相信聖言量爲依歸,固不可因我之不見,遂謂爲虛誕無有。
六道衆生的狀況,千差萬別,一一細說,不勝繁雜,今爲略舉二端,藉知大概。1、是"類受",類指正報身心的種類,受指依報世界的享受。其中依報,諸多種類,單舉壽長,以推余福。2、是"苦厄",苦是痛苦,厄是災厄。六道果報,固然有別,總之不離觀受是苦。
①、天道
天,是天然自然,享樂殊勝、身形殊勝之義;此道衆生,居六道之首,威德特尊,神用自在,故名爲天。
約"類受"言:共分叁界,即欲界、色界、無色界(亦名空界);自下而上,計二十八層天。其中欲界六層,亦如人間,有男女飲食之欲;其第二層名忉利天,居須彌山頂,自有叁十叁天(此叁十叁天,約橫面言),即山頂四角,各有八天,中爲帝釋天主,世俗所尊玉皇上帝,即指此言;而第六層,則名他化自在天,卻是魔王波旬所居。又、色界有四禅十八層天,皆有禅定,已無男女飲食之欲,猶帶身形樓閣諸色;其中前叁禅各叁天,第四禅有九天。又、無色界有四層天,入四空定,已無形相,只存神識。
天上各種享受,皆殊勝于人間;如食曰天廚妙味,共一器食,隨福差別;衣曰天衣無縫,不似人間,千縫百補。至于壽命,亦長人間甚多:如第一層四王天,壽五百歲,卻以人間五十年爲一日計算。向上一層,按此間倍倍增加;如第二層忉利天,壽一千歲,卻以人間百年爲一日計;乃至第六層他化自在天,壽萬六千歲,而以人間千六百年爲一日計。如是遞增,至非想非非想天,則壽八萬大劫。這因前生造上品十善因緣,方得如此殊勝果報。
約"苦厄":欲界天有五衰,壽將盡時,自然頭上花萎、腋下汗出、衣裳垢染、身體臭穢、不樂本座,是名五衰。五衰現時,知必當死,愁憂恐怖,苦等地獄。又、色界天有叁災,初爲火災,劫火興時,初禅以下,盡化灰燼;二爲水災,劫水起時,二禅以下,皆遭淹沒;叁爲風災,大風所吹,叁禅以下,乃至微塵,皆無余在。嗚呼!所住器界尚不能存,何況寄居衆生,安能永在?甚至四禅天人,雖具深禅定,一旦命終,即不樂入禅,風觸吹身,唯除眼識,余皆有苦。又、無色界四天,雖無下面二界粗苦,仍有如瘡(空無邊處天)、如癰(識無邊處天)、如病(無所有處天)、如箭入體(非非想處天)等微細苦;且壽命盡時,定力遂失,知當死墮,譬如高山忽墜深澗,生大恐怖。
②、人道
人,梵語摩賒,翻爲意,以此道衆生作一切事,皆先意起。法苑雲:人者,忍也,于世違順,人能安忍。
約"類受"言:人道分布于四大星球之上,身形壽享,皆不相同。如東弗婆提,壽二百五十歲;南閻浮提,壽一百歲;西瞿尼,壽五百歲;北郁單越,壽一千歲。即以南閻浮提(亦即吾人所居地球)而言,五大洲上所居人種,發膚顔色、風俗習慣,乃至土地資源,亦多懸殊。然書經雲:惟人爲萬物之靈;禮亦雲:人者,天地之心,五行之端。蓋以人易近道,最能止息妄心,堪能修行而言。此因前生行中品十善,感此道身。
約"苦厄"言:叁苦八苦等。
③、阿修羅道
阿修羅,此翻無端正,又翻無酒,或雲非天。以此道衆生男醜女端,故名無端正。又因遍采名花,醞于大海,欲成香醪;但以魚龍業力,其味不變,故雲無酒。因多嗔多忌,雖有天福,而無天德,故名非天。
約"類受"言:此道衆生,分別攝屬天、人、畜、鬼四道,故楞嚴經雲:叁界中有四種修羅,若于鬼道,以護法力,乘通入空,此從卵生,鬼趣所攝。若于天中,降德貶墜,其所蔔居,鄰于日月,此從胎生,人趣所攝。有阿修羅王,執持世界,力洞無畏,能與梵王及天帝釋、四天爭權,此阿修羅,因變化有,天趣所攝。別有一分下劣修羅,生大海心,沈水穴口,旦遊虛空,暮歸水宿,此阿修羅,因濕氣有,畜生攝屬。既是分屬四道,身形壽享等,亦隨其類,多有不同。總由因中,雖行五常(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卻懷忌慢之心,所謂行下品十善,而感此道身。
約"苦厄"言:各隨其類,受苦不同。即以天趣修羅而言,除一般苦外,又因常好與帝釋鬥,或斷肢節,或破其身,或複致死;若傷心斷節,續還如故;若斷其首,即便殒沒。其他叁趣修羅,其苦更多。
④、畜生道
畜生,梵語底栗車,亦雲傍生,以其形傍(身多橫住),行爲亦傍(心多不正),故雲傍生。
約"類受"言:此道衆生,包含甚廣,舉凡飛禽走獸,羽毛鱗介,或四足多足,有足無足,水陸空行,皆攝屬之。就其出生,分爲四大類:
⑴胎生,例如牛馬等,在母胎中,含藏而出。
⑵卵生,例如鵝鳥孔雀,依殼孵生。
⑶濕生,例如蛤蟲飛蛾,藉濕穢暖氣而生。
⑷化生,如龍等,無而忽有,唯依業力,變化而生。若論壽命,有朝生而暮死,有春夏生而秋冬死,乃至經千百歲而後死者,千差萬別;而其身形享受,亦多懸殊不等。
約"苦厄"言:或苦役、或充食、或人殺、或互啖,其苦無窮。近代西方學者有言:"弱肉強食、物競天擇",可謂說中畜生道實況。總因前生愚癡貪欲,作下品五逆十惡,感此道身。
⑤、餓鬼道
餓鬼,梵語音譯爲黎多、薜荔多、閉戾多、俾禮多、卑利多、彌荔多、即鬼道、鬼趣、餓鬼道。又鬼者畏也,餓雲饑餓,此道衆生,多受饑餓怖畏,故名餓鬼。
約"類受"言:分叁類九種,⑴無財鬼,以無福德,不得食故;⑵少財鬼,少得飲食故;⑶多財鬼,多得飲食故。無財鬼又分叁:a、焰口鬼,火焰炎熾,常從口出;故縱得飲食,亦化灰燼。昔目連尊者母,即墮此身。b、針咽鬼,腹大如山,咽如針孔。c、臭口鬼,口中腐臭,自受惡報。少財鬼亦分叁種:a、針毛鬼,毛利如針,行便自刺。b、臭毛鬼,毛利而臭,自拔受苦。c、大瘿鬼,咽垂大瘿,自抉啖膿。須知,謂少財鬼少得飲食,非真如人間淨妙食,苟得廁坑糞穢,已似山珍海味了。多財鬼分叁種:a、得棄鬼,常得祭祀,所棄食故;b、得失鬼,常得巷陌,所遺食故;c、勢力鬼,具威德勢力,常得人間祭祀。譬如人間所供城隍、土地、王爺,乃至一般神,均屬此類。諸類餓鬼,居遍諸趣,隨所生處,而受其形,或居海渚,或在山林;或似人形,或似獸形,亦自差別。其壽有五百歲,卻以人間一月爲一日計。
約"苦厄"言:以業力因緣,不聞漿水之名,所見清水,皆成膿血,不得飲食,饑渴難當;且常爲刀杖驅逼,故恐怖非常。此皆前世谄诳心意,造作中品十惡,感此道身。
⑥、地獄道
地獄,梵語泥黎,翻爲苦具;乃造惡衆生,受苦器具;又因居處地下,故名地獄。
約"類受"言:共有叁類⑴根本地獄,即八寒八熱地獄;⑵近邊地獄,即十六遊增地獄;⑶孤獨地獄,即山間、水中、曠野叁處地獄。其形體壽命,受苦輕重,隨各差別。其中以阿鼻地獄受罪最劇。總由造作上品五逆十惡,感此道身。
阿鼻,譯名無間,爲八大根本地獄之一,具五種無間故。⑴者趣果無間,終此身已,直墮于彼,不經中陰故;⑵者受無間,受苦無間斷,中無樂故;⑶者時無間,決定一劫(指中劫),相續不斷故;⑷者命無間,一劫之中,壽命不絕;縱經剝割烹煮,肢體糜爛,然以行業因緣,冷風吹活,無間斷故;⑸者形無間,地獄縱廣八萬由旬,衆生身形亦八萬由旬,中無少間,一人多人,皆遍滿故。
若論壽命,以八熱而言,初等活地獄,壽同四王天五百歲,而以四王天五百歲爲一日計,其一晝夜相當人間九百多萬歲;二黑繩地獄,壽同忉利天一千歲,而以忉利一千歲爲一日計,其一晝夜相當人間叁千六百多萬歲。如是隨六欲天遞增,乃至阿鼻,壽一中劫。其苦壽如此,能不畏哉?
約"苦厄"言:或火坑、或堅冰、或刀山、或劍樹、或碾、或湯镬、或沸屎、或合山等諸多苦具,繁多難述。以沸屎言:在一大熱沸屎河中,驅令入中,內有利嘴蛆蟲,或從鼻孔入,則腳底出;或從足下入,則口中出,既髒且臭,熱惱加刺,苦何以堪?
二、互相輪回
上面六大種類有情衆生,所以名"六道"者,道猶路也,是能通義;謂六道中衆生,輪轉四生(胎生、卵生、濕生、化生),循環叁界,互相通達,故名爲道。這即一般常稱的"六道輪回"。輪回的情形,各隨業力,或人變鬼、或升天。古人說:"鑽馬腹,入驢胎,塗炭曾經幾度回,或時天帝殿前過,或向閻君鍋裏來"哪有定算?昔忉利天上帝,尚且不免要入陶家變驢(如法句譬喻經),何況其下的凡夫?
關于六道輪回的道理,在釋典中,以十二因緣說得最爲明白;若儒書中,易經雲:"精氣爲物,遊魂爲變","方以類聚,物以群分"等,亦可知其少分。至于六道輪回的事實,但具天眼、宿命二通者,于一一衆生自何道來?往何道去?自可了了悉見;若是未具二通,只要廣覽諸史,亦不難獲多實證。惟其既不研經,又未讀史,且不信聖言量者,方一味懷疑排斥。
此六道中,天、人、修羅叁道,以因中多爲善故,果報亦勝,名叁善道;鬼、畜、地獄叁道,以因中多爲惡故,果報則劣,名叁惡道。其叁惡道,又稱叁途,途含二義:一是途炭,取殘害義,此中衆生,多受殘害;二是途道,取所趣義,爲造惡衆生,所趣向處。1、刀途,即餓鬼道,常爲刀杖,所驅逼故;2、血途,即畜生道,必經流血而死故;3、火途,即地獄道,上下四方,一片火海故。
又,六道的凡夫,或升叁善道,或墮叁惡道,經上喻曰"頭出頭沒";謂整個叁界六道,就如一大苦海,海中業浪,翻騰洶湧,前浪剛把吾人打出海面,哪知一口鮮氣尚未吸足,後浪隨來,又將吾人打沈海底。如此,有時頭出,有時頭沒,總是離不開這一大苦海,這就是吾人的有情環境啊!
《佛教入門 十六·宇宙有情概況》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