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的肯定是如此,但你還沒有真實走過!
一個行者,應該對自己的一舉一動要了如指掌。進入意中玄,對于話頭,很本然的會抱住它,隨時隨地都會提起疑情,緊緊的守著。
────────────────────
禅堂裏,行住坐臥只差一個臥。一大早起來,等于是從臥如弓,轉變爲 行如風, 坐如鍾, 立如松。那麼一站,頂天立地。那麼一行,行遍虛空。跑起來時,如風一般。
另一方面,我們的覺知、感受又是如何?一個行者,應該對自己的一舉一動要了如指掌。進入意中玄,一個行者對于話頭,很本然的會抱住它,隨時隨地都會提起疑情,緊緊的守著。
這時,有幾個特色:經常會站在那裏,好象在沈思什麼,事實上,它不是在想,而是「抱住疑情,提起話頭」,這一相隨時隨地都會顯現出來。這個時候,他的心會比較平靜。然而,你只是適應,或者是已進入狀況?這是有很大的差別。
如果只是「適應」也會很平靜,但是,我們所要的是「進入狀況」。在這個時候,自己的內心會有一股力量,一直在求證,也會發現沒辦法與人說一碰到人就想論道,拼命要講,卻常有牛頭不對馬嘴的現象,內心裏火辣辣的一股熱忱一直要求證……
就是這樣! 這是你已經走出自己的新天地,朝著正確的方向邁進。 已經清楚心的作用不宜再受心王的影響,可是,「心念的産生怎麼來的?」還並不太了解,常心有余而力不足。
知道有一條路,很想上去,可是,那條路很陌生,所以,經常在嘗試。這時具有冒險犯難的精神,要去開辟那個新天地。此時的心境,以「邁向未知」來形容是最恰當的。
那正確的、所肯定的是如此,但是,你還沒有真實走過。與人論道也常常有誤,可是很堅持自己的看法;對于別人善意的建議,也不太能接受。這也就是一般有成就者會有慢心與自負,就是這種情況。……
但是他的自負與慢心,是來自于他內心的一種建設與認知。基本上,他已經知道一般人的心理作用是如此。透過這樣的藍圖:心王爲背景,心所與塵境基本上是受心王的影響。所有的凡夫都認爲本來如此,凡夫就停在這裏。
當然,凡夫也講不清楚,所以就接納了這個事實,因此就活在諸法無我、諸行無常中,這是六道輪回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