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菩提大道沒有私相授受,端看你能否感應到「教」

  菩提大道沒有私相授受,端看你能否感應到「教」!

  當你能夠明白確定心法、色法,再來看「心王、心所」, 然後,分出來心的作用與心的背景,然後,把心的背景獨立出來,然後,把心的作用去跟心的産生相結合

  ……………

  菩提大道它永遠是開放的,它永遠都是光明磊落的,它沒有私相授受;端看你能不能夠感應到「教」,而不在于師父這邊,師父這邊是完全開放。

  各位在這樣的行法中、這樣的道場中、這樣的製度中,我們一再的磨煉、這樣一再的鍛煉,就是要我們百煉成鋼。

  我們剛開始的難處,是在于相應、不相應。這像劍要插入劍鞘裏頭一樣,那劍頭如果與劍鞘不吻合,找不到入口,那就完全無效。你怎麼用功,那支劍歸那支劍,那個劍鞘歸劍鞘,他們之間一點相應都沒有。假如,我們在這當中,能夠找到劍的尖端和劍鞘的入口處,能夠遇到的話,再下來就是功夫了,就看你怎麼把劍給放進劍鞘裏頭,是一樣的。

  這整個工程就像行上高速公路一樣,如果你找不到交流道的入口處,那麼,你要怎麼進去呢?你永遠都是在高速公路的外面。我們相應、不相應,就在于你有沒有找到正確的交流道入口。

  你不要就在橋下穿來穿去,老是從高速公路下面的橋孔穿過去,你說:「我看到高速公路了。」沒有用啊!那高速公路跟你根本就不相幹嘛!你必須找交流道上去啊,能夠找到交流道才叫作「相應」。

  同樣的,我們的工程可能很好進行,但是,你那個相應點一直找不到,整個工程根本就沒辦法推動,所以大家一定要仔細的檢討一下。

  我們透過聲塵、色塵,這是此方世界,最好修的一個媒介,透過它,我們來找心法、色法。當你能夠明白確定心法、色法是什麼,這個時候,你再來看「心王、心所」,那凡夫就是在這個地方作用……

  然後,我們分出來心的作用與心的背景,然後,你能不能把心的背景獨立出來?然後,把心的作用去跟心的産生相結合,那就由「諸行無常、諸法無我」,走入「寂靜涅槃」了,這個就是「叁法印」。……………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