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只念上師祈禱文能成佛嗎?如何串習修慈悲心?

  只念上師祈禱文能成佛嗎?如何串習修慈悲心?

  丹真絨布上師開示

  一、只念上師祈禱文能成佛嗎?

   有弟子問:“有師兄說他什麼都不想修,只想修他心目中根本上師的祈禱文,這樣能不能成就?”

   上師開示:能夠放下一切,專修上師祈禱文,當然可以成就。華智仁波切的《大圓滿前行引導文》和阿格旺波尊者的《前行備忘錄》裏面都說得很清楚,如果對一位具德上師很有信心,只需觀想上師,不需再觀修其他,一樣可以成就。如果你做得到的話,這其實是最殊勝的法,今生就可以成佛,阿格旺波尊者就是這樣說的。

   但是我們要明白其中的真實意思。要做到這一點,對上師和弟子都是有一定要求的。一是這位上師必須是成就者,二是弟子要具具足根器。在成就者眼中,佛與衆生是一體的,所以上師看到的弟子就像佛一樣,但更重要的是弟子眼中的上師是什麼樣的,能否在心相續充滿“五種了知”(注),完全做到視師如佛、絕不動搖呢?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一般人僅僅祈禱上師,其他都不做,能成佛嗎?我覺得很難很難。

   爲什麼呢?我說一下自己的體會。

   我曾經覺得自己對上師的信心很大很大,無論再忙,每小時我都會祈請上師叁、四次,我從來沒有敢忘記過,這是實話,沒有說大話,不忙的時候,我就是每時每刻地想著上師、祈請上師,我真的對上師非常非常有信心,我自己一直感覺很好。

   今年春節後,我在寺院開講阿格旺波尊者的《前行備忘錄》,前後講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在講課的同時,我更深入地觀察了自己的信心,結果發現,我的信心還不夠。爲什麼呢?如果上師要我從一個很高的地方,比如從五十米高的房子上面跳下去,我自己會怎麼想呢?

   開始時會這樣想:沒關系啦,上師怎麼說我就怎麼做,死掉也沒事。可是轉念一想,死了那還好,萬一半死不活呢?可能飽受折磨、非常痛苦,諸如此類其他的想法就暴露出來了。

   所以說,信心是否真的足夠,需要好好分析和觀察,是不是一刹那之間也沒有猶豫、沒有其他想法呢?這樣觀修下來,我覺得,自己對上師的信心還是不夠,上師傳了那麼多法,而且我自己也覺得修得不錯,一直認爲對上師的信心也是很大的,現在才真正的體會到,我對上師的信心還是不夠,還需繼續增強信心。

   因此,對于我們一般人來說,還是老老實實按次第,從四個外加行、五個內加行修起,按照《大圓滿前行引導文》等經典如法修持,同時還可好好修佛菩薩心咒尤其是普賢行願品,有條件的堅持多做會供、多放生、多做施食煙供、多念上師祈請文,這樣結合起來,才是最穩妥的。

  二、加行與正行的關系?如何串習修慈悲心?

   先說四個外加行,就是人生難得、壽命無常、因果不虛和輪回過患。《前行引導文》裏面有四個外加行的修法,要求我們將思維和觀想兩方面好好結合起來修,要認真下功夫、打好基礎,不然,大圓滿無從修起。就像建房子,如果地基不穩固,房子再高也沒有用。所以說,我們不要好高骛遠,只想著正行而輕視加行。

   再說五個內加行。皈依是基礎,發心是大乘佛法的關鍵,曼紮是培植福報資糧,金剛薩垛是忏悔業障,大禮拜是忏悔業障和積累資糧一起修。修好五加行以後,才能實修大圓滿正行。

   接下來說說發心。四個外加行也好,五個內加行也好,修一切法,發心都是最重要的。

   如何觀修發心?阿格旺波尊者說過,菩提心的發心有兩個本體---“慈悲故緣一切有情”、“智慧故緣無上菩提”,也就是說,發心希望所有衆生都遠離苦因及苦果、獲證圓滿佛果,這才是廣大意樂菩提心。

   那具體如何修呢?先從自己的父母親,尤其是從母親這裏生起慈悲心。也許現在很多年青人覺得父母親沒有什麼特別的,可母親對孩子們的恩德有多大,我們好好按照《前行備忘錄》所說的知母、念恩、報恩的次第去觀修就會明白,就會發自內心地生起慈悲心。之後再是對自己的親戚,最後是對所有的衆生都生起慈悲心。

   母親對我們的恩德很大。以前的高僧大德,往往用上叁四年的時間,每天想著母親對自己怎樣好,她的恩德有多大。接下來再觀想所有的衆生都曾經做過自己的母親,對自己都有很大的恩德。這樣按照次第觀修,才容易出效果,不然要做到一下子發心到位,通常比較難。先以母親爲對境觀修好,之後再觀修其他所有衆生,這是修慈悲心的竅訣。無始劫以來,所有衆生都曾經互相做過對方的父母無數次,這是遍知佛陀的開示。

   光是座上觀修還不行,還要在平時串習,否則就會像阿格旺波尊者說的那樣,鐵塊放進爐竈燒紅了,可是拿出來不一會兒又會變黑。意思是座上觀修好像很好,下座後不串習,又會恢複成老樣子。

   如何串習,才能使得心相續生起慈悲心? 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不管再忙,我們也要從日常生活的小處著手利益衆生。

   比如,看到路邊上有條小蟲,擔心被別人踩死,那就把它提起來輕輕放到安全的地方。

   又比如,我們吃飯前,首先上供上師叁寶,再下施六道衆生。

   再比如,我們買菜時,看到菜市場有很多衆生,馬上想到他們曾經是我們的父母,如同現世父母一樣對我們恩重如山,但現在仍然飽受輪回之苦,所以很自然地生起救度他們的慈悲心。這個時候,如果有條件,那就買下他們放生;沒有條件的話,那就多念佛菩薩心咒,之後向他們吹氣(如果環境不方便,就不用吹氣了)。無論如何,多念心咒、真心真意地祈請佛菩薩加持,對這些衆生就會有不可思議的利益。

   這樣從身邊日常生活的點滴小處著手利益衆生,堅持多做,不斷串習,持之以恒,漸漸就可養成習慣,從而使得心相續裏充滿了無我利他的慈悲心。也只有這樣,才能與大圓滿法相應。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