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寂而常照─由因向果,照而常寂─從果向因

  寂而常照─由因向果,照而常寂─從果向因!

  

  碰到衆生是如何的刁難、境界是如何的複雜, 都要去處理它,內心裏不恐慌、不畏懼,還是一樣的甯靜,因爲他看得很清楚。

  

  ……………

  

  現世我們這一輩子的行者,他進入這個地方,那不一樣。他甯靜中會起智慧的作用,這才叫作「體中玄」的「初要」。那麼,「體中玄」的「中要」呢?他是「照而常寂」,雖然起作用,內心裏還是一樣的平靜。

  

  在第一個階段裏,「寂而常照」,寂是寂靜,寂靜中會起作用,意思就是:這個成就者會去嘗試「怎麼樣饒益衆生」

  那就不只是一直坐在這裏而已,他會呈顯現出來在外面。但是,這個相,饒益衆生的作用,是比較保守的,「由因向果」,嘗試著去做做看,漸漸的、慢慢的去擴大。

  

  那麼「照而常寂」的這個部份,有點「從果向因」的情形。再大的場面,他都能用、都能照,但是,內心裏頭就是如如不動。他碰到的境界,這個衆生是如何的刁難、這個境界是如何的複雜,他都要去處理它,內心裏不恐慌、不畏懼,他還是一樣的甯靜。境界那麼的複雜,在這種狀況中,他繼續往前進,因爲他看得很清楚。

  

  從因向果的時候,雖然想饒益衆生,但是我們看不清楚,到底該怎麼辦、要怎麼辦?弄不清楚啊! 所以他繼續往前,很謹慎的往前去推動。

  

  到了「照而常寂」的時候,他就能夠大膽的放手去作,萬一失敗,乃至殉道、犧牲,那都無所謂;是非毀譽對他來講,已經並不重要。他不會爲了饒益衆生招惹這些是非,就感覺到非常的窩囊、非常的喪氣,他不會。

  

  那麼,在第一階段從因向果的時候,他倒不是怕會招惹一些是非,他在饒益衆啊!就像燈泡,剛開始,由小的五燭光,到十燭光,到二十燭光,我們慢慢的,一個一個換,萬一太大,電力不足怎麼辦?所以,他會嘗試著從這樣子去利益衆生,那麼,會不會幹擾到衆生,衆生會不會受到傷害!

  這是指經驗上還不夠成熟。到了「照而常寂」的時候,他經驗就很成熟了,是這樣的一種狀況。

  

  這是「體中玄」(上玄)當中「初要、中要」的一個工程面,這裏面都有他技術面實修的進程。所以,一個行者在進行的時候,心性的變化與作用,都是整體的,不是只有單方向。

  

  ……………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