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輕點到,自然開竅
我們給予各位的是整體的、全方位的, 一路教到底,各方面的教導與矯正──要你各方面都去嘗試、去經驗。
…………
舉個或許大家都有經驗的例子,如果你是帶眼鏡的人,就有這種感覺。擦眼鏡的時候要小心翼翼的擦,要不然你會發現愈擦愈糟糕;本來只有一點點東西,那麼一擦變成一大片,「糟糕了!看不清楚了。」有沒有!
洗是洗好了,你得要輕輕的擦,要不然這當中如果有一點,就會變成一大片,你還得再重洗一次。 那你就知道,本來是已經很幹淨了,就只有那麼一點,你可以輕輕的一吸就好了,但是你假如一揉就完了。 那一個東西,它本來存在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但是我們不會用心,就像你不會擦眼鏡一樣,擦到最後氣死了,幹脆重新再來一次。
我們就像處在這樣的環境中,常常弄不清楚;不是另外有一個什麼大道理。因爲這麼一點點,你調不好,那你不能進入狀況。佛法的存在,就是這樣,不管是講「體性」也好,是「實相」也好,是「話頭」也好,是「疑情」也好,指的就是這麼一個。
那麼,要怎麼去得它? 用智慧。智慧,不是像關公耍的大刀,也不是魯班用的斧頭;它是要你很小心翼翼的,叫作:善用其心。你輕輕點到,自然開竅,那個體性、那個疑情,它自然就綻現出來!!會用功的、有智慧的,他輕輕的一蹬,就上去了。
我們沒智慧,所以我們不會用功。不是各位不用功,你是太用功了,不是不用功,而是用功過頭了。只要輕輕一下子就好,結果你把鏡片都捏破了,不必那麼用力。 你太用力了,爲什麼?因爲你沒有抓好「應該如何用功」。所以,我們不管講智慧、講深參、講善用其心、或者講如團如火、或者講一心不亂,通通叫作「智慧」,你要懂得運用。
所以在修行過程當中,第一個你要去感受,要各位提疑情、參話頭、要自己生個蛋,就是自己去設定那個「諸佛體性」的標的,然後要一直去用功。
這些師父們一再的逼迫我們「參」!參
參!!! 一路的參下去,是參什麼
就是要你在這個地方用「智慧」,這是修行的兩大甘露門。
那麼,用什麼來修?我們叫作「普賢行海」。這名字聽起來都好美啊,華嚴的境界就是這樣!假如沒有普賢行海,那你根本沒辦法。所以我們給予各位的是整體的、全方位的,用現代的話來講,叫作「一路教到底」,各方面的教導與矯正──要你各方面都去嘗試、去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