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菩提道燈論」開示日志 第五堂課

  〈喜瑪拉雅課程〉「菩提道燈論」開示日志.第五堂課

  不舍衆生,第一菩薩戒

  菩提心,是一種勇氣和承擔,就像一種铠甲,爲了衆生,

  心靈勇士「菩薩」一定勇往直前。

  9:00,法王莅臨會場,對佛陀法像行叁次大禮拜後,升法座。維那師帶領大衆念誦《憶念叁寶經》、〈獻曼達〉。

  來自臺灣臺中的法友上臺,代表大衆對法王獻供。

  ■法王開示:

  今天是課程第叁天,也可以說是最後一天了,早上這堂課將講解「願菩提心」,下午講解「行菩提心」。

  ■要對頑強衆生,特別生起慈悲心

  朗日瑭巴大師〈修心八頌〉中提到:

  性惡之衆生,屈就猛烈苦,見時如意寶,難得願愛重。

  我們對正在受苦難的衆生,沒有衣食、也沒有依怙主的衆生,我們要生起慈悲心;但是對心性頑強、造作大惡業的愚癡衆生,他們因爲無明而身不由己造作惡業,未來會領受大苦果,我們更要特別對他們生起慈悲心。他們是我們菩提心的珍寶,我們要特別對他們生起慈悲心,特別關愛他們。

  今生我們都有喜歡、不喜歡的人,不要以爲你不喜歡的人一直是現在這個樣子,你們的關系不只是你眼前看到的這樣,過去世你們也許是很親的人,所以不要舍棄不喜歡的人。有些人雖是佛教徒,卻難免對輪回是不是真的存在感到懷疑。其實連科學家都說,看不見不一定不存在,所以輪回不一定看不見就不存在。我們將身口意都花在今生的福樂上,如果未來科學能證明輪回、來生的存在,那就會來不及了哦。

  ■真正的「惡友」,藏在你心裏

  竹巴根列大師說:「與其觀修佛菩薩,觀修衆生的痛苦更殊勝。」其實衆生的痛苦甚至不需要意觀修,你眼睛就看得到,甚至碰觸得到。

  有時我們生活中會遇到嘴巴很碎、東說西說的人,或者是私心特別重的人,首先你不要成爲他的樣子,但你心裏不要放棄他,心裏開放的接受任何幫助他的機會,但不必和他特別親近,因爲皈依戒中說「自皈依法,不結交惡友」,不結交會讓自己退轉的惡友,就是守護自己的修行。不過,不結交惡友不必作太狹隘的解釋,有人說因爲「不結交惡友」所以不可以和其他宗教的人結婚等,不是這個意思。

  其實我們真正要遠離的「惡友」不在外,我們心中就藏了許多「惡友」,我們心靈深處也常有些矛盾的、相反的對話,有一些懶散、甚至邪惡的聲音,就像心裏有一個好的、一個壞的兩個顧問,老是在爭論不休。我們要遠離的,是心裏那個「壞顧問」。

  ■利益衆生,要找對方式

  菩薩的意義就是「勇士」,不怕人數多、時間長,總是不疲倦的熱情利益衆生。但有些法友會發覺自己觀修悲心之後,反而覺得很痛苦,這可能是你一開始就觀修太困難的對象,你不妨從一些比較容易生起悲心的對象做起,漸次練習,總有一天可以對困難的對境觀修大悲心。

  而且,生起悲心,利益衆生,也要找對方式。過去有無著菩薩以舌頭舔狗虱的故事。無著菩薩修行十二年,一直未能親見本尊彌勒菩薩,有一天,他看見一只瘦弱的母狗身上長滿了虱子,境況十分淒慘,他油然生起難忍大悲,就想幫母狗解除痛苦、抓掉它身上的狗虱,但虱子用抓的容易有死傷,幫一個衆生、卻傷害其他衆生,這樣是不行的,有什麼兩全其美的方式嗎?無著菩薩只好用舌頭去舔狗虱,一只只舔離母狗身上。這時,彌勒菩薩示現在無著菩薩面前,因爲他生起了真正的大悲心,所以能夠親見本尊。

  ■菩提心,是心靈勇士的铠甲

  一旦生起真正的大悲心,你只會一心一意想要利益衆生,而不會考慮情況有多艱難。就像一個珍貴的東西掉到火中,你不會去想火有多大、有多熱,你會專注在那個被燒的東西,一心只會想怎麼把被燒的東西搶救出來。

  有人問佛陀:「這世界是有邊或無邊,是常或無常?」佛並未回答,卻反問:「如果你是在森林中被人用毒箭射中,你會先想這只箭是誰射的?是什麼方向射的?這是什麼材料做的箭?還是趕快把箭拔出來、趕快把箭毒清除掉?」答案很明顯,當然先求解脫痛苦再說。我們幫助衆生也是這樣,先搶救有情苦再說,別想東想西、考慮太多。

  菩提心,是一種勇氣和承擔,它就像一種铠甲,讓心靈勇士勇往直前。看見輪回衆生的苦,就會生起一種殷切的心,急著想幫助衆生從火宅一樣的輪回裏解脫出來。

  (以下是《菩提道燈論》正文)

  10.次一切有情,以慈心爲先,關惡趣生等,及死殁等苦。

  11.無余諸衆生,爲苦所苦惱,從苦及苦因,欲度脫衆生。

  12.力誓永不退,常發菩提心,如是發願心,所生諸功德,

  如華嚴經中,彌勒應宣說 。

  佛陀說,這世間,是苦的聚集。苦有大類有叁種:苦苦、壞苦、行苦。直接的痛苦(苦苦),改變的痛苦(壞苦),心裏的各種苦(行苦),組成這個有漏世間,這世間的快樂都有漏、有煩惱的,都是「壞苦」的,世間的一切都是短暫的,衆生想追求真正的快樂,就要從這叁種痛苦中解脫出來。

  而一個生起菩提心的菩薩,就在幫助衆生找到離苦得樂的方法。生起菩提心的前提,是大悲心,希望一切衆生都從痛苦中出離,成就圓滿的佛果。

  ■悲智雙融,才是菩提心

  這裏有個故事,有一對父子在無人的荒原中行走,迷路之後,兩人分頭找路,結果父親找到正確的路,當他正在走上正路時,忽然想到還在歧路上的孩子,就還是返回歧路,到處找孩子,希望帶他回正路。

  這就像菩提心,要同時具備找到正路、求得解脫的智慧,和不舍棄孩子的悲心。沒有智慧,就找不到解脫的路;沒有悲心,就會舍棄迷路的孩子。悲心緣衆生而生,智慧則帶我們趨向佛果。

  還有個故事說,房子著火了,有個父親已跑到門口,一腳已踏出門檻,一腳還在房裏,他忽然想到還身陷火宅的家人,就再回頭,跑回著火的房子裏,想救家人脫困。菩提心就是這樣,即使自己已經找到脫困的出路,但想到身陷險境的家人,你還是會再重回火宅中救人。

  我們即使不能百分之百想到衆生,至少做到不舍棄衆生。因爲沒有衆生,我們自己我們老是說我我我,活得很自我,好象跟別人都無關。但中觀有言,這個世界是因緣和合而生,我們的生存要靠很多因緣條件來成全,沒有別人你是活不下去的。佛法裏有所謂「金剛屑因」、「離有無邊因」等甚深的義理,也許你不需要懂那麼多,但至少要知道我們的一切,都和世界、和衆生有關,連你呼的一口氣都和地球息息相關,沒有大地、沒有綠樹、沒有陽光,你連呼一口氣都有問題。還有譬如「有名」這件事,不也是別人給的嗎?你的身口意都是別人給的,有別人你才活得下去,心系衆生、有衆生著想是應該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

  安多果洛地方,有人要一個喇嘛毀壞佛塔,否則要抓他去關,喇嘛有位老母親,怕自己坐牢母親就無人照顧,心裏放心不下,但幾經考慮,還是甯可坐牢,也不毀壞叁寶聖物,就告訴母親這個決定,母親完全支持他的決定,告訴他放心的去。還有一次喇嘛被要求殺田鼠,他不殺,就被打手,但喇嘛說:「並不覺得痛苦呢,我這雙手總算做了利益衆生的事了。」

  ■恢複我們本來具足、純淨自然的悲心

  我們小時候總是有些自然、真誠、單純的悲心。我五六歲時,康巴人殺牛都是在秋天,都會叫漢族人來殺,把牛嘴綁起來悶死,那時我傷心得到處跑,直到今天我都記得那種無造作的、真實的悲心,比起讀許多經論中談到的悲心都更清晰、真切。我們都要恢複這種自然、單純的悲心。

  我們今天在殊勝的聖地菩提迦耶,要具有圓滿的福德才能成辦。藏人相信,即使只是朝著珍貴佛法緣起的印度走一兩步,都會積聚無量的福德。有人說,我到印度是爲了取黑寶冠,我持有噶mb的名號,就有求法、弘法的責任,許多大善知識都在印度,而且如果再長大一點,被賦予政治的責任,會不得已說些違心的話,我不希望那一天來臨,所以就往印度的方向走來。

  西藏俗話說:「一根稻草掃地不幹淨,但如果是一把就可以把地掃幹淨。」這個世界的苦難雖多,但如果大家都發願,爲衆生的離苦得樂而努力,集合衆人的力量,再難的事也會成辦。經雲:「無願不成」,佛菩薩是爲利益衆生而投生世界。噶mb是轉世製度的開始,就是菩薩精神,爲了利益衆生的大悲心,不斷投生到這個世界。因爲第一世法王杜song虔巴的恩德,我們聚集在這裏,要把握這個珍貴的機會,多修持、多發願,把心專注在善法上。

  現在時間殊勝、地點殊勝、法殊勝等「五種圓滿」都具備了,其實不只五種、各種圓滿都具足了,非常難得,發的善願都會成就,我們要好好把握,不要浪費時間,盡量把時間都花在善心善行上,發願幫助衆生成就佛道。佛陀來到世間教導離苦得樂的法,對衆生的解脫多麼重要,多麼難得,我們要把它弘揚出去。

  我要一直記得我「利益衆生」的誓言,也許我會跌倒、失敗,但希望我一直都不忘記「利益衆生」的誓言戒。

  這個世界,發生了許多災難,很多人跑來問我「2012」我們成爲一個善人,就代表世界少了一個壞人,這多好呀。所以我們現在就要發起「願菩提心」,發願「爲了利益衆生,我願成就佛果」西藏話說,你要把自己放到最高檔、調到最快速,發願「從此我不會舍棄我的菩提心」。

  如果你決心從此都不會舍棄菩提心,想受戒的,要跪下來,不能跪的,要在心裏跪下來。

  首先要念「願菩提心戒」戒文:

  觀想圓滿佛陀示現在面前虛空中,或想象、相信上師善知識都在你面前。

  諸佛正法聖賢僧,直至菩提永皈依,以我布施等功德,爲利衆生願成佛。

  直至勝菩提,皈命諸佛前,法及菩薩衆,如是亦皈依。

  如過去諸佛,已發菩提心,于菩薩學處,悉如是而住。

  如彼利衆生,發大菩提心,亦如彼學處,如次而修學。

  第二遍,要生起更大的熱情和勇氣,剛剛是就像開車排到五檔,現在要排到六檔。

  第叁遍,要相信我得到這個戒了,這是「你的決心」

  《華嚴經》中說,如果生起菩提心,不會再受叁惡道的苦,就像破掉的鑽石,也比一般珠寶光燦。一發願生起菩提心,就成爲一個大乘行者,一個心靈勇士了。

  13.或讀彼經或師聞,了知正等菩提心,功德無邊爲因緣,如是數數發其心。

  14.勇施請問經,亦廣說此福,彼略攝叁頌,今此當摘錄。

  15.菩提心福德,假使有色者,充滿虛空界,其福猶有余。

  虛空有多大,我們的心就有多大,它是一種投射,不像身會受限,心是無量的,你的祈願有多大,它就有多大。

  ■受持「願菩提心戒」,斷除四種黑法

  有領受「願菩提心戒」的人,要行四種白法,斷除四種黑法。

  什麼是「四種黑法」?

  一,欺诳親教師及阿阇黎等尊重福田:就是不可欺騙對我們有大恩的上師、恩德境、親教師、出家衆。

  二,于他無悔令生追悔:對不應後悔之事後悔:譬如有位劄西先生作了很多布施供養等善業,但有位無名氏就說不必這樣,麻煩你把嘴巴好好鎖住,別亂說話,害人對善業生起悔心,破壞「菩提心戒」。

  叁,說正趣大乘諸有情之惡名等:不可毀謗菩薩,不應隨便批評菩薩,連貓狗都不要輕賤,連驢子的圖案都不要毀壞,因爲我們不知道誰是菩薩。甚至二乘人都不可以批評。有時有些中心的法友,聚在一起就東說西說,小心毀壞「菩提心戒」。

  四,于他人所現行谄诳,非增上心:心存狡猾欺騙他人,想傷害他人:孫子兵法說:「無戰而戰最上戰」,冤冤相報何時了,以暴製暴,只會引來更多嗔恨和傷害,一個有菩提心的人,會以寂靜的心面對暴力。

  最後,最重要的菩薩戒法是「不舍棄衆生」。一切衆生,包括吽吽叫的牛羊、乃至昆蟲在內,不管是暫時的困難或究竟的困難,你能幫而不幫,都是違犯「菩提心戒」;甚至間接舍棄都不行,什麼叫「間接舍棄」,就是你如果造作惡業、墮入叁惡道,就失去利益衆生的機會,這就是「間接舍棄」,所以造惡也是違離「菩提心戒」。一旦你真正從心裏受持「菩提心戒」,就算你投生爲畜生道都不會忘記,何況生爲人,這是經典有記載的。

  ■不舍衆生苦,斷肉以報恩

  我曾在「斷肉」之後曾寫了一個願文:

  善思如母衆,難忍無量苦,憶念蒼生情,世世永不離。

  我願自己生生世世都不傷害衆生。

  第一世蔣貢康楚仁波切蔣貢康楚羅卓泰耶說:「我沒什麼特別成就,只是在持守別解脫戒和菩提心戒上,基本戒條都無違犯,以此功德,我願投生爲一個不吃肉的人身。」我們也要效法這樣的菩提心。

  (在回向及念誦〈發菩提心文〉之後,結束第五堂課)

  

  

《「菩提道燈論」開示日志 第五堂課》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