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確戒仁波切開示:妙欲煙供儀軌(二)

  妙欲煙供儀軌(二)

  開示:確戒仁波切

  翻譯:堪布羅卓丹傑

  聽打:修念法師

  校對:學明法師

  日期:2006年3月29日

  首先第一步是觀想自己是觀音菩薩,我們就觀想自己的身口意跟觀音菩薩合而爲一,意思是我們的〝身〞---身體外形就是觀音菩薩;我們的〝語〞,口中念的是『嗡瑪尼貝美吽』;〝意〞---自心也和觀音合而爲一。觀想自己身口意叁者合而爲一爲觀音之後,我們就具備了能力可以將各種不清淨的供品,轉變爲清淨的。

  我們的心和觀音菩薩的心合而爲一,這是怎麼說呢?首先從本質上來講,佛的心和凡夫的心本質上是沒有差別的;從外相上來看,例如金的寶瓶跟土做的寶瓶而言,金的寶瓶代表是觀音菩薩,土做的寶瓶代表我們自己,它們兩種的本質實相上來說都是空性的,這兩者是沒有任何的差別。所以我們要知道,所謂觀音的心和我們的心,是沒有分別的。如果我們不了解這一點,會認爲原來的自己不是長這個樣子的,要把自己變成觀音菩薩的樣子,去觀想自己是觀音菩薩的話會覺得很困難,其實不是的,這裏合而爲一是從本質來講。

  再來我們談到任何的事,是緣我們的心所造作出來的。各種相貌由于它是心所造作的,這一切都屬于世俗谛的部分。所以我們的心要是很靈活的話,就能夠造作或觀想任何的樣子。由于時間的關系,所以這裏最主要就講到觀想自己身口意都變成觀音菩薩。這裏是觀想自己成爲觀音菩薩,而不是有一個觀音菩薩在前面。

  接下來就是觀音菩薩的體性是廣大遍塵剎,浩瀚圓滿的。自周身毛孔中釋放無遮廣大無邊的供養雲。接下來念『讓木、樣木、康木』,透過叁個咒語能夠將供養和布施的不淨物品,轉變成爲清淨的。〝讓木、樣木、康木〞是分別代表火、風和水。各位請翻到第六頁第一句,火的意思就是焚毀;風就是吹散;水就是滌淨。意思就是透過火風水,將一切二執所束縛的不清淨的物品、各種的汙穢部份,都經由它們的清淨而展現出本質的清淨。

  因此在透過焚毀、吹散以及滌淨之後,這一切的物品都可以轉成爲清淨的智慧甘露。這些智慧甘露要放在那裏,裝在那裏呢?請看第六頁第二句開始,〝忠木〞「化自前容器中」就是觀想種子字〝忠木〞化成一個很大的容器,這個容器要盡量觀想愈大愈好,最大的可以是叁千大千世界那麼大;如果不行的話小一點,就是宇宙這麼大;再觀想不出的話,就像臺灣一樣大也可以;臺灣也觀想不清楚的話,就想象臺北一樣大也可以;臺北還不行,就像板橋一樣大也可以,總之盡量要大就對了。雖然我們的供品很小,但是我們的心量是要廣大的。

  然後觀想在一個大的容器中,當中的供品已經變成清淨的各種的物品,它們都轉變成智慧甘露,裝在這樣的一個巨大容器中。接下來我們要觀想〝嗡、阿、吽〞這叁個種子字進入到這一切的供品當中,〝嗡〞代表的是諸佛菩薩身的加持,〝阿〞是語的加持,〝吽〞是心的加持。它們跟剛剛清淨過的智慧甘露融合在一起,之後轉變成爲各種無量的妙欲供養。

  第四句「化爲妙欲等虛空」,這裏一切加持過的甘露,轉變成爲妙欲。所謂妙欲,指的是所有無量的衆生所希求願望的都不同,因此這一切的智慧甘露,它都可以滿足一切衆生各種不同的欲望需求,所以觀想它們變現成非常的多,然後可以上供和下施。

  所以當我們在做修持的時侯,例如想修煙供等等,它有叁個部份一定要具備才算是圓滿的修法。哪叁個部份呢?第一部份就是本尊的觀想,第二部份就是咒語的持誦,第叁部份是供品的准備。也就是本尊、咒語、供養的物品,這叁項是一定要具備的。當這一切具備之後,我們才可以真正積聚資糧,淨除罪障,這代表的就是緣起法。所以這叁項都是要具備的,以修煙供爲例,如果缺少了其中一項,就是燃燒一些物品,有煙生起而已,它是不會有真實的利益的。

  接下來是要持咒『嗡、阿、吽、霍、舍以』念叁次。此咒是一個增長的咒語。在這裏所有的供品的部份,總共念了叁種咒語:最開始第一種就是清淨的咒語;第二種是具備加持的咒語;第叁種是增長的咒語。當我們在念〝嗡、阿、吽、霍、舍以〞的時候,是將供品不斷增長的一個觀想,這時候就像普賢行願品中的一句話:世界任何的地方都會有衆生,只要有衆生就會有業力煩惱。因爲有無量無邊各種衆生的業力和煩惱,就會有各種不同的供品存在,所以是要不斷的觀想,非常廣大的一種普賢雲海的上供下施。

  我們會發現很多儀軌法本當中,有些寫的內容不太一樣,文字比較多。此處是指比較簡單的,無論如何重點要把握。念這個增長咒語的時候,它是非常廣大的,這樣的來觀想它的意義是很重要的。

  接下來第七頁下面的咒語,它是虛空藏的一個咒語。所謂虛空指的是這些供品,非常的廣大、非常的多,像虛空一般。藏是指寶藏,是說各種的供品,它是無盡的、沒有用完的時候。

  以上的部份是說我們透過:(一)清淨的咒語,(二)加持的咒語,(叁)增長的咒語,還有(四)遍滿虛空廣大的咒語之後,這些供品變成非常清淨,並且無量無邊。

  接下來這些供品是要供養和布施給誰?有四個對象,即上供的有兩個,下施的有兩個。例如當我們准備了很豐盛的餐點之後,好多的客人朋友都來了,我們要知道哪些是貴賓席,要准備怎樣的食物;哪些客人是一般朋友席的,要放什麼食物是一樣的。所以在這裏當我們的供品都准備好之後,就要好好的來分配,做供養和布施。

  在這裏〝餗〞的供品分爲上供跟布施兩種。上供的時候有兩個對象:一個是叁寶,一個是護法。布施的對象也是有兩個:一個是六道的衆生,一個是冤親債主。所以接下來的偈文第一個供養的對象是叁寶。請看第八頁的第一句「上師、本尊與空行,諸佛、菩薩、緣覺等,承事叁寶衆嘉賓」」,這些都是屬于上供的叁寶,這裏不再多做解釋。

  接著看下一句「金剛香雲爲供養」,是說上供的部份要有各種不同的色聲香味觸的供養,而這裏我們是以燃燒與實修的方式---即以香來做供養。我們透過這樣的方式供養叁寶,其利益是什麼?是「二障清淨福慧全」。同時我們要發願最終的果位可以得到自身智慧,並且可以顯現開展。這裏自身的智慧,指的就是我們最殊勝本具的如來藏。它分爲兩種,一種是無所有智,另一種是盡所有智。而這兩種智又可再分爲五智:妙觀察智、成所有智、大圓鏡智等等…。總之,當自身的智慧,總的智慧開啓了,那麼這一切的兩種智慧也好,五種智慧也好,它都具備了。因此在這裏我們要供養的對象是叁寶諸佛菩薩,做供養的目的是祈願自身智慧趕快現前。

  接下來第二個上供的對象,指的就是護法。從第九頁的第叁句一直念到第十頁的第叁句「具德護法衆嘉賓」,我們會看到很多護法的名稱,若要解釋會花太多時間,故這裏就不多作解釋。再看第十頁第四句「欣獻供養如幻網」,這裏欣獻是說要讓他們歡喜,所以一切的供品都要獻出供養他們。透過這樣子的供養護法,我們會的到什麼利益呢?請看第十一頁第一句「祈息道、地之障難」,祈願道、地(即五地十道)的障礙息滅,還有「如法財用祈增長」,即財富受用都能夠增長。

  接著是要布施的兩個部份,其中第一個就是各種的寃親等等。從第十一頁的第叁句一直到第十叁頁的第二句「願其皆具菩提心」這一段,是布施的第一個對象:各種的寃親債主、魔障等等。總的來講就是布施給各種債主,就是過去生我們有欠他們的,在今生我們透過這個方式來做布施。因此這一切的債,都是過去生我們做了很多的偷盜,所以在今生會有貧困;或者我們過去生殺業太重,今生會短命等等,這一切可以說是業債所致,我們透過這個布施來做功德回向。

  所謂〝債〞---業的債,例如我們現在可以看到有些人,今生特別多病痛,或者貧困,這一切說明是過去生的債之顯現。這種所謂過去的業債,是說他這個人今生毛病很多,而且就算他去看醫生,有時候還是治不好,這個可以說是過去世的業債。所謂〝貧困〞,是說他今生可能做些大的生意,雖然他很努力,但就是做不到好的成績;或者得不到這一切的財富,這也代表他過去世偷盜的一種業、一種債。如果我們是病痛特別多,或者是特別的貧困,當我們在做〝餗〞的煙供時,在這一部份就可以特別的來觀想清楚,是會非常有用的。

  接下來就是布施的第二個對象---六道的衆生。從第十叁頁的第叁句開始「四生五趣輪回者」,一直到第十五頁的最後一句「願超叁界輪回淵」。此處的六道指的就是叁善道和叁惡道。叁善道就是人、非人和天人。叁惡道指的是地獄、餓鬼和畜生。

  爲什麼〝六道的衆生〞,此處特別悲愍他們?藏文的原文是值得憐憫、或是指〝升起悲心的境〞。因爲所謂悲心指的是一種希望衆生離開痛苦,以及痛苦的因,這就是悲心。

  六道衆生使我們升起悲心,是因爲六道裏有非常多的痛苦,雖然是天人但是他們有壞苦,而且整個六道都離不開苦苦、壞苦與行苦這叁部份。

  在叁惡道的衆生:地獄、餓鬼、畜生,特別領受到苦苦的逼迫;人道的衆生特別領受壞苦的逼迫;天人主要領受的是行苦的逼迫。只要有苦的地方,就是升起悲心的地方,由于六道遍滿了各種的苦,因此是我們要升起悲心的境。從十叁頁的「四生五趣輪回者」…第十四頁的「諸根圓滿行無礙」直到「願超叁界輪回淵」,都是布施回向六道衆生的偈語。

  以上就是我們透過〝餗〞要上供下施的四種客人,或者說四個對象。接下來要提到的,是要用什麼方式來做供養布施。

  從第十六頁開始「叁界化爲清淨土」…第十七頁「供養無盡煙供藏」,所有上供跟下施的內容都包含在裏面。接著下面念誦一個咒語,就是這一切上供下施的供養,所有供品皆無有盡。

  接著看第十八頁要念誦六字大明咒多次。這裏我們觀想自己的身體是觀音菩薩,同時口誦六字大明咒,還有我們的心要觀想跟觀音菩薩一樣是無二無別的。

  接下來看到「多寶佛…與離畏佛,諸佛如來我頂禮」,這一段是針對下施的二個對象---六道衆生和寃親債主,特別爲他們回向而念誦這四尊佛的名號。第十九頁的下面是特別回向的咒語,是回向給六道的衆生,上供的諸佛菩薩是不需要回向的。

  第二十頁要頂禮般若金剛怙主不動佛,下面那一行咒語是不動佛的心咒。爲什麼要特別念不動佛的咒語?因爲不動佛是五方佛當中,身、語、意、功德、事業中〝意〞的代表。

  就像我們一個人有身口意叁個部份,同時我們有功德特征的部份,在這一切當中最主要的是我們的心(意)。在修持上供下施〝餗〞的煙供時,不要忘了我們的心(意)是非常重要的,這裏心的代表就是不動佛。

  一般來講咒語主要分叁種,一種叫密咒,秘密的咒語;第二種叫明咒,明白的明;第叁種叫陀羅尼,或稱總持。密續當中事部和行部,最主要是持誦第叁種的咒語,就是陀羅尼,這種咒語最主要是清淨的咒語,各有不同的本尊、佛菩薩。其中這裏談到的不動佛,祂的心咒屬于這類的咒語。同樣的這裏念不動佛的咒語,也是爲了六道衆生、寃親債主來做回向。

  接下來我們修煙供的目的是什麼?就是前面提到透過白煙供的修持,可以積聚我們的資糧,得到殊勝的成就,因此接下來就要發願,希望能獲得成就。

  接著是滿足心願---第二十一頁「供養叁寶願歡喜」,就是上供下施的四個對象中,第一個對象--叁寶,能夠能令其歡喜;再來護法誓成,就是護法誓願望有成;第叁個請看第二十二頁布施的對象,「六道所欲願滿願」,還有「寃親所欠願取償」。

  從「供養叁寶願歡喜」這段起是結行的開始,一直到第叁十五頁這部份包含回向跟發願,法本都寫得很清楚,這裏就不多做解釋。

  今天對于《妙欲煙供儀軌》---〝餗〞的煙供作一個簡單的介紹。最後,不論是煙供的修持,或是大乘金剛乘的任何修持法門,最重要的是必須具備前行、正行和結行叁個部份,由于時間的關系就講到這裏。

  

《確戒仁波切開示:妙欲煙供儀軌(二)》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