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開展佛性的道路──開示「自生」與「對生」觀想

  開展佛性的道路

  ──尊貴 創古仁波切開示「自生」與「對生」觀想

  日期:2007年12月27日

  地點:菩提迦耶

  翻譯/校稿:堪布丹傑

  請法/文稿整理:噶瑪露買嘉母

  一、前言

  尊貴的 創古仁波切于二00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在菩提迦耶接見來自臺灣的弟子與法友們,時值藥師佛法會之圓滿日。 仁波切爲大衆作了精要的開示後,更慈悲的針對法友們的提問,一一解惑,全程並由堪布丹傑進行中文翻譯。

  帶著無比的虔敬,把手舉得高高,終有機會向 仁波切請法。請法的內容是有關于藥師佛儀軌中,自生與對生的觀想。對于佛法小班生的我而言,由于 仁波切仔細而具條理的教導,厘清與建立了許多重要的觀念。今將文稿整理如下,期盼將這份法喜,傳遞開來。

  二、開示內容

  提問:尊敬的仁波切,我們這叁天進行了非常殊勝的藥師佛法會,在儀軌當中有提到所謂的「自生」與「對生」。請教 仁波切,什麼是「自生」與「對生」的觀想?如何在片刻之間就完成這個觀想?謝謝。

  仁波切:

  (一)、觀想的方法

  在進行自生觀想或對生觀想時,可以將兩者同時觀想,也就是自生、對生一起出現。或者不同時做觀想,而先觀想自己是本尊。自生觀想清楚之後,再進行前方的對生觀想,觀想前方也有一個藥師佛,這樣也是可以的。因此,觀想的方法有這樣次第的不同。

  (二)、觀想的原因與目的

  1、自生觀想

  爲什麼要做自生觀想?意即爲什麼要觀想自己就是本尊呢?它的原因是:首先,我們現在都在學習與修持佛法,以佛法的見解來說,透過修持,我們最終都能夠得到佛的果位。爲什麼我們能夠得到佛的果位呢?原因就是由于我們每一個人的本質、本性就是佛性,都具有如來藏,只是受到一些暫時的煩惱與染汙所包覆,使得最好的佛性沒有辦法展現出來。要讓這個佛性展現出來,就必須知道自己本來是清淨的,是具備佛性的;而且需要時常想著、提醒自己:你是清淨的;方法就是透過自生觀想,讓自己知道自己是清淨的。就像在藥師佛的修持當中,觀想自己是藥師佛的時候,即在培養與明白自己的心與藥師佛的心是無二無別的,是一樣的,這就叫「自生觀想」。透過這個觀想,可以幫助我們本所具有的這個清淨的功德展現出來。

  自生觀想就是觀想自己是本尊,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讓我們本來具有的那個佛性,能夠開展、顯露出來。

  2、對生觀想

  接下來,爲什麼要做對生觀想,也就是在前方亦觀想有佛菩薩呢?這是因爲我們爲了要認識自己的佛性,讓自己的佛性開展,就需要具備幾個條件。第一個是要有福德資糧,要積聚福德資糧;而且你要真正對叁寶有信心,才可能這樣開展自己的佛性。因此,我們就要觀想在前方有藥師佛,並對藥師佛做供養、贊歎,以及升起信心。觀想時,包含藥師佛的顔色、形象、手中拿的法器等,都很清楚的觀想于前方。以上是爲什麼要做對生觀想的原因。

  雖然我們現在用凡夫的肉眼,沒有辦法看到佛菩薩好象真的在我們前面,但是事實上,因爲佛菩薩大悲的加持,祂隨時都在看顧著衆生。佛菩薩看著衆生,就好象在祂手掌中一樣,是那麼的清晰。所以,當我們觀想前方有佛菩薩時,最重要的是相信佛菩薩就在我們前方出現,並且在這樣的情形下來修持。

  (叁)、觀想的細節

  在做藥師佛的觀想時,要觀想自己現在就在藥師佛的壇城,整個宮殿也要觀想出來。這個宮殿有東、南、西、北四個門,我們要觀想自己就在宮殿的東方之門,同時也有蓮花座等等,觀想自己坐在東方之門的蓮花座上。然後,整個壇城的中間坐的就是藥師如來。中間是主尊的藥師佛,四周有八瓣蓮花,每一個花瓣上,分別坐的是七尊的藥師佛,總共是八大藥師如來,中間是主尊,周圍的八個花瓣坐的是其他七尊藥師佛。那麼還剩一個花瓣,這個花瓣上面放的是藥師佛的經典,經典的方位是朝東方之門的位置。這樣觀想之後,接著,我們再向八大藥師如來等等來做贊頌,因爲這樣而積聚資糧,向藥師佛發願。

  叁、結語

  在整理文稿的過程中, 仁波切所開示的要義與條理亦漸漸明朗。因此,本文將試以下表廓清眉目,並爲之作結:

  

觀想的方法

  

同時

  

自生、對生之觀想同時出現

  

先後

  

先做自生觀想,再做對生觀想

  

《開展佛性的道路──開示「自生」與「對生」觀想》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