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瀑布般的體驗

  瀑布般的體驗

  

  我的老師們將這種體驗比喻爲山上融解的雪水突然使瀑布漲水。他們告訴我,當融解的雪水從山上往下傾瀉時,雪水所及之處,各種物質都會被翻攪而起;無數的岩石、石塊和其他物質都會隨著雪水一起奔流而下。由于水流非常快,沖刷而下的碎石濁沙又造成水流混濁不清,因此不可能將這些東西都看得一清二楚。同樣地,這些心理與情緒的碎石濁沙的確很容易讓我們分心散亂。

   老師們于是教我一段簡短的祈願文: “持金剛祈願文¨ ( D。rje Chang Tungma)。我發現,當我的心被念頭、情緒和感官知覺淹沒而不知所措時,這段經文非常有幫助。部分偈言略譯如下:

  禅修的正行即是不散亂,無論心感知了什麼念頭,念頭也只是念頭罷了。祈請您幫助那安住于一切念頭之本質的行者,如實地安住于自心。

   全球巡回講學的時候,我觀察到,“瀑布體驗”是人們開始禅修時通常會碰到的第一個體驗。面對瀑布體驗時,實際上還會産生幾種普遍反應,我自己全都親身經曆過。就某種意義來說,我感到自己非常幸運,因爲親身經曆了這些過程,讓我能夠對學生産生更深的同理心,只不過在當時,這些瀑布體驗似乎是可怕的折磨。

   第一種反應是企圖阻斷瀑布,也就是蓄意阻止念頭、情緒和感官知覺的生起,以便能體驗到平靜、開闊和甯靜的感覺。試圖抗拒念頭等體驗的意圖會産生一種反作用,因爲這樣做會造成心理或情緒的緊張感,到最後演變爲身體的一種緊張狀態,尤其是上半身:雙眼上翻、耳朵豎得緊緊的,而脖子和肩膀則變得異常緊繃。我通常把這個階段的修持稱爲“如虹禅修”(rainb。w—like meditati。n),因爲阻斷瀑布之後的安定感就像彩虹般虛幻且短暫。

   一旦你不再蓄意強加這種造作的安定感,你就會發現自己得面對“原來”的瀑布體驗。而在這樣的體驗中,你的心迷失在先前試圖抵擋的各種念頭、。情緒和感官知覺中。基本上這就是本書第二部所描述的¨哇”的體驗,這時你開始試著觀照自己的念頭、情緒和感官知覺,但是一下子又被它們帶得團團轉。你認出自己又迷失了,然後再強迫自己回一去觀察心中所發生的一切。我把這種狀態稱爲“鈎鏈禅修” ( h。。k f。rm 。f meditati。n),在這樣的禅修中,你試圖鈎鏈住自己的體驗,萬一不小心讓自己迷失了,你就會感到有些懊惱。

   有兩種方法可以對治這種“鈎鏈”的狀態。假如你極其懊惱自己迷失在散亂之中,那麼,就讓自己的心輕輕安住在懊悔的體驗中。不然,就放下散亂的心,把覺性安住在當下的體驗中。舉例來說,你可以試著把注意力放在身體的感受上:也許你的頭覺得有點溫熱,也許你的心跳有點快,又或許你的脖子或肩膀有點緊繃,只要把覺性安住在當下的感受就對了。你也可以像本書第一部和第二部探討過的,試著以純然的專注力安住在“瀑布”本身的奔流之中。

   無論你如何面對瀑布般的體驗,這些體驗都爲我們上了非常寶貴的一課,消除了我們對禅修先人爲主的觀念。其實,你對禅修所抱持的期待,通常就是你會遇到的最大障礙,因此,重點是要讓自己如實地覺知自心生起的一切。

   另一個可能性是,經驗來來去去,速度快到你根本尤法認出它們。每一個念頭、情緒或感官知覺就像滴人大水池的水滴一樣,馬上就被吸納了。這個體驗其實是很棒的,而這就是無所緣禅修的一種,是“止”修持最棒的形式。所以,倘若你無法捕捉住每一“滴”,也無須責怪自己,反而要祝賀自己一下,因爲你已經自然地進入了大部分人都覺得很難達到的禅修境界。

   修持一段時間之後,你會發現念頭、情緒等的激流開始和緩下來,你也更能清楚區別自己的經驗。這些經驗其實一直都存在,然而,就如同真實的瀑布一樣,奔騰的水流把許多汙泥和沈積物翻攪而起,讓你根本無法把它們看清楚。同理,透過禅修,平時遮蓋住自心的習氣和散亂就會開始平息下來,然後你就會開始看到平常沒有覺知到的心念活動。

   當然,也許你還無法觀照到每一個經過的念頭、情緒和所接收的對境,就像之前所提到“錯過公交車”的經驗一樣,只能對它們驚鴻一瞥——這也沒關系,“知道錯失了某個念頭或感受”的知覺,就是一種進步的征兆,顯示你的心已經敏銳到能夠捕捉變動的痕迹,就像偵探開始找到線索一樣。

  再繼續練習下去,你會發現自己愈來愈能夠在每個體驗生起的瞬間就清楚覺察到它。我的老師曾把這個現象比喻爲強風中飄揚的旗幡:旗幡不斷隨著風的方向飄蕩,旗幡的動向就好比在你心中迅速生滅的種種妄念,而旗杆則有如你自然的覺性,筆直穩固、屹立不動地固定在地上。無論風勢多麼強勁,無論強風將旗幡吹往哪個方向,旗杆總是在那兒,如如不動。

✿ 继续阅读 ▪ 河流般的體驗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