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聲音爲助緣的禅修
“以聲音爲助緣的禅修”跟“以色相爲助緣的禅修”非常相似,不同的是你現在要用的是耳根。
首先,讓你的心安住在放松的狀態中一會兒,然後先慢慢地覺察耳邊所聽到的聲音,比如自己的心跳聲或呼吸聲,或者四周自然出現的一切聲音,有些人認爲播放大自然音樂或輕音樂也很有幫助的。你並不需要去辨認這些聲音,也不需要專注在某個聲音上。事實上,讓自己覺察所聽到的一切聲音是更容易的,重點是,當聲音觸動耳朵時,培養對聲音單純的、本然的覺性。
就像在禅修色相時,你可能發現自己只能專注在聲音上幾秒鍾,心便四處遊蕩去了。那也沒關系,發現自己的心散亂了,就回到放松的狀態,然後再把覺知移到聲音上。就這樣交替地專注于聲音,以及心安住于敞開的松緩狀態中。
以聲音爲助緣的禅修大利益之一就是,將會慢慢教導你超然地聆聽各種聲音,而不會對這些聲音下定義,于是你開始學會聽到聲音,卻不會對聲音的內容起情緒化反應。當你逐漸習慣去察覺“聲音不過是聲音”之後,你會發現自己能夠聆聽批評,卻不動怒或捍衛,也能夠耳聞贊美,卻不過度驕傲或興奮。如此,你就能以一種更輕松中立的態度去聆聽他人說話,而不會被情緒性反應牽著鼻子走。
我曾經聽過一個關于一位有名的印度西塔琴大師如何學會利用琴聲作爲禅修助緣的精彩故事。如果你不熟悉印度樂器的話,就讓我先和你說明一下。西塔琴是一種有著長長脖子的樂器,通常有17根弦,像吉他一樣,會發出種種美妙的聲音。這位西塔琴大師琴藝高超,印度各地總有人邀請他去演奏,因此,他就像現代很多搖滾樂團一樣,總是在巡回演奏,幾乎沒什麼時間待在家裏。
在一次特別長的巡回演奏之旅結束後,他回到家鄉,發現妻子竟然有外遇。盡管如此,這位西塔琴大師還是很鎮定,也許是多年不斷練琴和演奏所獲得的定力,以及這動人樂器的聲音之故,他的心既安定又專注。總而言之,他並沒有跟妻子爭吵,也沒有暴跳如雷,相反的,他跟妻子坐下來談了很久。談話之中,他領悟到,妻子的外遇與他自己廣受全國邀請巡回演奏所産生的驕傲,其實都是貪著的表現。這是讓我們沈溺于娑婆輪回的叁毒之一,而他對名聲的貪著與妻子對情夫的依戀,兩者並沒有什麼差別。
這個認識猶如晴天霹雳般打醒了他,他體悟到,倘若自己想要從這個執著解脫,就必須放下對成名的貪著,而唯一的辦法,就是找到一位禅修大師,學習如何認出貪著其實只是心的習性的一種顯現。
兩人談完話之後,他把所有財産都送給了妻子,只留下西塔琴在身邊。因爲他仍然對它充滿了強烈的貪著,而所有的理性分析都無法去除這樣的貪著,然後他就啓程去尋找老師了。
最後,他來到一處屍林,即古代的墳場。屍林中,屍體大多被隨意地棄置在地上,沒有火化,也沒有掩埋起來。這是個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方,地上遍布著人骨、碎裂的骨骸,還有半腐爛的屍首。但是,在這兒卻最有可能找到已經克服死亡與無常恐懼的禅修大師。如果無法克服這兩種令人害怕的狀態,就會不斷貪執眼前所有,並抗拒未知的未來,因而無法從娑婆輪回中解脫。
在這處屍林中,西塔琴演奏家終于找到了一位大悉達(mahasiddha),也就是大成就者,梵文的意義即是“曆經種種非凡試煉,而達到甚深了悟的人”。這位大成就者住在一間勉強可以遮風擋雨的破舊小屋中。就像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某些人,馬上就感覺彼此有著很深的緣分一樣,西塔琴演奏家對這位大成就者的印象就是如此,他請問大師是否願意收他爲徒,大師同意了,西塔琴演奏家于是就用樹枝和泥巴在大師住處附近搭起了自己的茅屋,開始修持大師傳授他的止禅修基本教法。
就像許多禅修初學者一樣,西塔琴演奏家發現,要遵循老師的指示還真是困難,即使乖乖按照老師的指示去做,才坐沒幾分鍾,卻感覺像是坐了一輩子一樣。每次一坐下來禅修,他就發現自己被彈琴的舊習性牽著鼻子跑,然後就會把禅修丟在一旁,開始彈琴。這使他感到罪惡異常,因爲他竟然忽視自己的禅修,而甯願只是彈他的琴。最後,他跑到老師的茅屋中向老師忏悔,說他就是無法靜下來禅修。
“出了什麼問題
”大成就者問他。
西塔琴演奏家答道:“我對我的西塔琴實在太執著了,甯願彈琴而不禅修。”
大成就者于是告訴他:“這不是什麼大問題,我可以教你怎麼用西塔琴禅修。”
西塔琴演奏家本來以爲會挨老師一頓罵的——我們大部分人面對老師時都是這樣,但老師的話讓他驚訝極了。
大成就者繼續說道:“回你的茅屋彈你的西塔琴吧,演奏得好不好都沒關系,只要用本然的覺性聆聽琴聲就可以了。”
西塔琴演奏家松了一大口氣,回到自己的茅屋開始彈琴。他聽著琴聲,不求自己的演奏是否臻至完美,也不期待從演奏或修持中得到什麼成果。由于他學會了單純地修持,而不期待成果,因此,幾年之後他自己也成爲一位大成就者。
我的學生當中沒有多少個西塔琴演奏家,所以呢,這個故事的寓意,其實是要我們學習如何善用自己的經驗作爲修持的助緣,而不期待任何修持的成果。尤其是在西方交通高峰時刻的聲音、景象、氣味等,其實都可以成爲禅修的豐富助緣。別只是一心一意要通過車水馬龍的街頭,要好好觀察塞車時的種種知覺,這樣的修持就是禅修的大好機會。如果你可以把注意力從忙著趕到哪裏,轉移到安住在你周遭的感覺上,那麼,你大有可能會成爲一個“塞車大悉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