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化的身體
情緒跟打網球一樣,並不是由單一的中心所控製。
——丹尼爾·戈爾曼,《如何克服破壞性情緒
》
身體在情緒産生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比我們大部分人想象得重要多了。這過程始于感知作用,而我們知道,這其中牽涉到將種種資訊從感官傳送到腦部,腦部再製造出物體的概念性意象。大部分人都理所當然地認爲,物體一經感知與識別之後,産生了情緒反應,接著才有生理性的反應出現。
事實上,恰巧完全相反。當視丘將信息向上傳送到腦部的分析區域時,也同時傳送“紅色警戒”信息給腦杏仁核。腦杏仁核位于腦邊緣系統(或稱爲間腦),是個形狀滑稽的腰果狀神經元構造。
我們在前面曾經提過,腦邊緣系統掌管的是情緒性反應,尤其是恐懼和瞋怒。因爲視丘和腦杏仁核非常接近,所以從視丘傳送到腦杏仁核的紅色警戒,比視丘傳送到大腦皮質層的信息更快到達。腦杏仁核一接收到信息,就立即啓動一系列的生理反應,讓心髒、肺髒,以及位于手臂、胸膛、腹部、雙腿的主要肌肉群,還有負責製造荷爾蒙(如腎上腺素)的器官都活動起來。身體做出反應之後,腦部的分析區才將這些生理反應解讀爲某種特定的情緒。換句話說,你並不是看到可怕的東西感到害怕之後才開始跑,而是一看到可怕的東西便拔腿就跑(在這同時,你心跳加速,腎上腺素也在體內洶湧奔騰),接著才將身體的反應解讀爲恐懼的情緒。不過一般說來,腦部的其他部分一旦趕上身體的反應之後(通常只需幾毫秒時間),你就可以開始評定自己的反應,看自己是否反應得當,同時調整自己的行爲舉止以符合當時的狀態。
透過近年來才有的先進科技,科學家們才可以實際測量到這評定的結果。恐懼、憎惡、反感等情緒,一部分表現在大腦皮層右前方額葉神經元的強化活動,而喜悅、愛、慈悲及信心等情緒發生時,則可以在大腦左前方額葉偵測到相對較爲強烈的活動。
科學家告訴我,在某些情況下,腦部評定身體反應的能力會受到抑製,結果我們會發現自己不假思索就加以反應了。在這樣的例子中,腦杏仁核的反應非常強烈,因而阻斷了腦部高層結構的反應路徑。如此強烈的“緊急反應機製”具有非常重要的求生優勢,讓我們得以立即辨認出曾經讓我們生病的食物,或回避具侵略性的動物。然而,只要是稍微類似的事件很容易就會觸動儲存在腦杏仁核的神經元模式,因此,腦杏仁核的神經元模式也會扭曲我們對當下事件的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