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悲心
無盡的慈悲自然地湧向被自我幻相所囚禁的一切有情衆生。
——卡盧仁波切,《明光之心:成佛之道》
想象你生活在一個小小的房間裏,房裏只有一扇上了鎖且肮髒到光線都透不進來的窗戶。你可能以爲窗外的世界是個昏暗且令人沮喪的地方,並充斥著各種奇形怪狀的生物,因爲每當它們經過時,汙穢的玻璃上就會映現出可怕的影子。假設有一天,你不小心把水潑濺到窗戶上,或者暴風雨席卷後雨水滲了進來,你隨手拿起抹布或拉起衣袖一角,開始將水漬擦幹。這時,窗玻璃上的一小塊陳年汙垢被擦掉了,忽然間,一線光芒從玻璃透了進來。這撩起了你的好奇心,你更使勁地擦拭窗戶,隨著汙垢被擦淨,更多的光線湧入房裏。“也許,”你心裏想著,“這世界並非如此昏暗或沮喪,也許只是因爲窗戶太髒的緣故。”
你走到水槽邊,取了更多水(也許還拿了更多抹布),你不停地擦拭,直到擦淨整面窗戶的汙垢和灰塵。窗外的光線就這樣流瀉而入,然後,或許是有生以來第一次,你認出了投射在窗戶上令你恐懼的怪異影像竟然是人——就跟你一樣!此刻,從你覺性深處生起了一種想要互動交流的直覺性沖動,讓你想要走出去,到大街上跟大家在一起!
實際上,你並未改變任何事。世界、光線,還有人群,一直都在那兒,你只是因爲視線被阻礙而無法清楚看到他們罷了。但你現在完全見到了,這前後的感受差異,真是天壤之別啊!
這就是佛教傳統所說的“悲心覺醒的黎明時刻”,亦即能夠同情和理解他人感受的本具能力覺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