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具的覺性
顯相之于心,猶如熱度之于火。
——烏金巴(Orgyenpa),摘自《了義海大手印》
我的老師形容這心的明光是自我照亮的,猶如蠟燭的火焰一般,既是光明的來源,也是光明本身。“明”從無始以來就是心的一部分,是“本具”(本來就有)的覺性,因此,我們無法像利用體能訓練來鍛煉肌肉一樣,去“鍛煉出覺性”。覺性不是“被訓練出來”的,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去認出它,只要注意自己是“覺知的”就行了。不過,這其中的困難是,所謂的明性或本具的覺性,其實是日常生活經驗的一部分,因此反而難以辨認出來,這有點像是不用鏡子,卻試圖看到自己的眼睫毛一樣。那麼,到底要怎麼做才能夠認出它呢
根據佛陀所說,這必須透過禅修才行,不過,不見得要像一般人所了解的那樣禅修。這裏所說的禅修跟前面所提到的一樣,是一種“無修”,亦即你並不需要集中于一點或做任何觀想,我的一些學生稱此爲“無添加物的有機禅修”。
就像我父親曾教導我的其他禅修方法一樣,這個禅修一開始也是先挺直身體坐著,自然地呼吸,讓心逐漸地放松。“當心安住時,”在尼泊爾小小的講堂裏,父親這樣指示我們,“讓自己覺察所有掠過自心的念頭、情緒和感官知覺。當你看著它們經過時,就問問自己:“心和掠過心的念頭有任何差異嗎
思考者和思考者所感知的念頭有任何差異嗎
”持續以這些問題來看著你的念頭,叁分鍾之後停下來。”我們就這樣坐著,有些人顯得煩躁緊張,有些人則忐忑不安,但我們都專心看著自己的心,並且問自己念頭和思考者之間是否存在任何差異。
由于當時我只是個小孩子,而其他學生都是成人,因此我自然而然地認爲他們禅修練得一定比我好。然而,就在我看著自認不如人的想法掠過心頭之際,我想起了這個教法,然後,有趣的事就發生了。就在這一瞬間,我察覺到那自認不如人的念頭,也不過是個念頭罷了,念頭並非真實穩固的實相,僅只是思維之心的種種變動罷了。當然,就在我察覺到這點時,這個刹那的了悟隨即又成了過去,我又回到了跟別人比較的念頭之中。但是,那一刹那間的明性顯現是多麼深切啊!
下座之後,父親跟大家解說這個練習的重點就在于,認出“想著念頭的心”和“心中來去的念頭”之間並沒有任何差異。心本身和心中生起、萦繞、消失的念頭,以及情緒、感官知覺等,都是空性的顯現,而空性即是能夠讓一切事物顯露生起的無限可能性。倘若心不是一種“東西”(thing),而是一種“活動”(event),那麼,在那個被我們認定爲“心”的心中所顯現的一切念頭、情緒和感官知覺,同樣也應該是一種“活動”。當你開始安住在心和念頭兩者不可分的體驗中,知道它們就像是硬幣的一體兩面,那麼你就會領悟到明性的真義:覺性無限寬廣的境界。
很多人都以爲,禅修就是要達到某種清晰鮮明的“不尋常”狀態,某種跟既有經驗完全不同的境界。他們心裏用力想著:“我必須達到心的更高境界……我應該會看到某些神奇的東西,像是虹光或淨土的影像等……我應該會在黑暗中大放光明才是。”這就叫做“過度用力”。事實上,就像這些年來我所遇到的許多人一樣,我也有過這種情形。
不久之前,我就遇到了一個因爲過度用力而自找麻煩的人。當時我坐在德裏(Delhi)機場候機准備去歐洲。有一個人走到我身邊,問我是不是佛教僧人。我回答說“是”,然後他就問我知不知道禅修方法,我回答說“我知道”,他就問我:“你的禅修體驗如何
”
“很好。”我答道。
“你不覺得困難嗎
”
“不會啊!”我說。
他搖搖頭,歎了一口氣後,說:“禅修真的很難,15、20分鍾之後我就開始頭暈,如果我繼續禅修下去,有時還會嘔吐。”
我告訴他,他似乎是太緊張了,禅修時應該要放松一點。
“不行,”他答道,“當我試圖放松時,頭暈就更嚴重。”
他的問題非常怪異,但他似乎很有心想要找到解決辦法,因此我請他坐在我對面,讓我看看他到底怎麼禅修。他在我面前坐下之後,手臂、雙腿,還有胸膛全都誇張地僵硬起來;雙眼突出,臉上還出現了可怕怪異的表情,雙眉上揚,甚至連耳朵都好像要從頭上分離一樣,身體更僵硬得開始顫抖起來。
單只是看著他這樣,我好像也要開始頭暈了,所以我說:“夠了,請停下來。”
他放松了肌肉,臉上怪異的表情消失了,雙眼、耳朵和眉毛也都恢複成原來的樣子。他看著我,急著想知道我的意見。
“好,”我說,“現在我來禅修,你看著我,就像我剛剛看著你一樣。”
于是我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像平常一樣挺直脊椎,放松肌肉,手輕輕地擱在雙腿上,眼神輕松地直視前方,讓心覺知地安住在當下。我看著這個人把我從頭打量到腳趾,又從腳趾打量到頭,再從頭打量到腳趾。然後我結束禅修,告訴他,這就是我禅修的方式。
一會兒之後他才緩緩地點頭說道:“我想我懂了……”
這時,登機的廣播聲響了,我和他的機位剛好在不同區,因此我們便各自上了飛機,飛行途中我也沒再看到他。
然而,飛機降落之後,在下飛機的旅客群中我又看到他。他招招手,走過來對我說:“你知道嗎
我剛才試著用你告訴我的方法來練習,結果在這整趟航程中,我竟然可以不斷地禅修而不會頭暈。我想,我終于了解禅修中放松是什麼滋味了,真的非常謝謝你。”
當然,過度用力也有可能會有鮮活的體驗,但一般而言,過度用力所産生的結果通常可分爲叁種:第一,試圖覺察所有通過心中的念頭、情緒和感官知覺,是非常耗神的,它會讓你變得疲勞或遲鈍;第二,試圖覺察每一個念頭、情緒和感官知覺,會讓你感到心神不甯或坐立不安:第叁,你也可能會發現心中完全一片空白,每一個你看到的念頭、情緒或感受與所取的對象,就這樣快速掠過,一一逃過你的覺知。如果發生了上述叁種狀態,你就會順理成章地下結論說,禅修的體驗並非想象中那麼好。
事實上,禅修的重點就是要放下你對禅修的所有期待。你的本然心所具有的一切特質——寂靜、開闊、放松與清明,原本就已經在那兒了,你並不需要特別做什麼,也不需要轉換或改變你的覺知才能夠得到它們。覺察自心時,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去認出自心原本具有的特質。